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119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7:35
为了抑制光学系统与其镜架的位置偏离,一种备有透镜组(6)、格纳透镜组(6)的镜架(2)、覆盖透镜组6的盖子(4)的摄像透镜单元(100),其中,在镜架(2)上形成了规制透镜组(6)在XY方向移动的周边部(2e),在盖子(4)上形成了规制透镜组(6)在Z轴方向移动的突起部(4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透镜单元
技术介绍
一种在同一模具内成型树脂光学系统(透镜或透镜组)和镜架(筐体)以及盖子(盖体)、然后组装这些部件的技术已为周知(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I)。根据专利文献I中的技术所述,同时成型光学系统(透镜35、37)和镜架(圆筒形框33)以及盖子(盖体38),然后在光学系统和盖子留在定模(3)中的状态下边移动动模(4)边将光学系统插入成型后的镜架,然后粘结盖子(段落0026 0032)。 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8-22156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在镜架内格纳光学系统并用盖子覆盖之结构的摄像透镜单元中,必须使光学系统的光轴与镜架和盖子的开口部(光阑)的中心一致,光学系统与其镜架、盖子组装时,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但是根据专利文献I的技术所述,因为是在成型光学系统的同时成型其突缘(透镜镜架35h、37h)并以突缘外周部分为基准插入镜架之结构,所以必须精度良好地形成,使作为基准的突缘外周部分与透镜部分的光轴、接触插入的透镜突缘外周的镜架内壁及其中心与所述透镜部分的光轴一致,但是,在图像高分辨化不断进展的小型摄像透镜单元、例如便携照相机用摄像透镜单元中,上述对应的高精度面形成极其困难。另外近年来,作为这种小型摄像透镜单元的制造技术,探讨一种方法,其中不是一个个成型制造光学透镜而是应用半导体制造方法的晶片技术,即同时成型多个微细的透镜形状,形成晶片,根据需要叠层多张晶片后再单个化,由此一次大量生产适应于高分辨率的叠层多个光学透镜的摄像透镜单元。当然,这不适合于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在模具内成型透镜的工序,因为为了得到各个摄像透镜单元而切断晶片透镜进行单个化,所以摄像透镜侧面是切断面,面精度低。因此,以这种摄像透镜的外周部分为基准在镜架中定位之作法是困难的。对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适应于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精度良好且简单定位于镜架的摄像透镜单元。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摄影透镜;外装体,从外部覆盖所述摄影透镜,构成要素为镜架及盖子;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所述摄影透镜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外装体内壁之间隔有间隔,并且所述外装体与内部的所述第2透镜部和最物体侧面接触,在所述外装体内定位所述摄影透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摄影透镜;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 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I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所述镜架具有第I开口部,该第I开口部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中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环状的第I接触部;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第I透镜部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I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摄影透镜;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I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所述镜架具有第I开口部,该第I开口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非透镜部的环状的第I接触部;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摄影透镜的最物体侧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I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透镜部”中也包括通常的从光轴到周边均匀地物体侧凸的透镜,但除此之外还包括在光轴附近构成物体侧凹的透镜并在周边具有从凹变为凸之形状的透镜部。另外同样,“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透镜部”中也包括通常的从光轴到周边均匀地像侧凸的透镜,但除此之外还包括在光轴附近构成像侧凹的透镜并在周边具有从凹变为凸之形状的透镜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能够利用构成摄影透镜的透镜的面精度比较高的透镜部的一部分等表面形状,在由镜架及盖子形成的空间内精度良好地对准光轴等进行定位,所以,即使是与高图像分辨率对应的要求高精度位置对准的小型摄像透镜单元,也能够达成高精度定位。另外,即使是用像晶片技术那样切断透镜单元进行单个化大量一次生产技术制造的透镜,因为不是以摄影透镜外形等面精度低的部分为基准进行定位,所以同样能够达成高精度定位。附图说明图I :摄像透镜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 :沿图I中A — A线的截面图。图3 :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的概略示意图。图4 :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I)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图5 :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2)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图6 :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3)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图7 :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4)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图8 :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的概略说明示意图。图9 :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I)的概略说明示意图。图10 :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2)的概略说明示意图。图11 :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3)的概略说明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去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说明。如图I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0具有镜架2和盖子4,具有透镜组内藏于镜架2和盖子4之结构。镜架2及盖子4是从外部覆盖透镜组的外装体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说,外装体是覆盖、支承、格纳透镜组的组件,其主要构成要素是镜架2及盖子4,但并不排除包括其他部件。镜架2呈箱状,上方开口。镜架2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如图2所示,镜架2上形成了能够插入透镜组6大小的开口部2h。镜架2底部2a形成了圆形状的开口部2b。底部2a与镜架2侧壁(图3所示的侧部2c)形成一体。底部2a从侧壁向内侧突出,支撑透镜组6。盖子4被设置在镜架2的上部,覆盖镜架2的开口部2h。盖子4也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盖子4的顶板部4a上形成了用来使光入射到透镜组6的圆形状开口部4b。顶板部4a与盖子4的侧壁(图3所示的侧部4c)形成一体。顶板部4a用开口部4b之外的部位覆盖透镜组6。透镜组6是摄影透镜一例。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作为摄影透镜,详细说明2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2.25 JP 2009-2938571.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外装体,从外部覆盖所述摄影透镜,以镜架及盖子为构成要素;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侧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侧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摄影透镜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外装体内壁之间隔有间隔,并且所述外装体与内部的所述第2透镜部和最物体侧面接触,在所述外装体内定位所述摄影透镜。2.如权利要求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部上至少具有一部分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的部分, 所述外装体在像侧形成了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周边部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的突出的部分。3.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 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I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I开口部,该第I开口部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中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环状的第I接触部;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 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第I透镜部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 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I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4.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摄影透镜;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I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I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I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I开口部,该第I开口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非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隆森基松本朗彦宫崎岳美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先进多层薄膜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