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89847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在上述方法中,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带有以下至少之一:呼叫信息、短信通知信息;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移动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或者不方便拿出的情况下,用户同样可以及时掌握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ー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已经与PC实现了手机短信的互通功能,即通过电脑可以向手机上发送短信,例如飞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没有实现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来电互通,由此会给移动终端用户带来不便。以下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进ー步说明PC与移动终端之间实现来电互通的重要性。 事例一如果手机用户在上班时突然想起忘带手机,就会因为无法及时掌握手机上的来电信息而焦虑不安,不知道有谁发起呼叫请求,又有谁发送短信息。只有等到下班回到家才能查看未接来电及未读短信,很多事情都会被耽误,手机的即时通讯功能完全丧失;事例ニ 如果手机用户下班后正在使用电脑上网,而手机因为正在充电又不在身边。由此可能造成由于用户的精力集中在网页浏览上,而没有及时获知来电信息;或者虽然知道有手机来电,但需要到充电的地方拿起手机才能看到是谁发出的呼叫;事例三当手机用户正在开会吋,ロ袋或背包里的手机突然发出震动,此时用户需要拿出手机以查看是谁发出的呼叫或者发送的短信,这样可能会干扰发言者的情緒,从而影响到会议的气氛。综上所述,相关技术中无法将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及时转发至PC。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将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及时转发至PC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消息的发送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消息的发送方法包括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帯有以下至少之ー呼叫信息、短信通知信息;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优选地,在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之前,还包括根据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建立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地,根据用户信息建立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服务器接收来自于PC的经由该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中携帯有在PC上登录的用户信息;服务器根据用户信息获取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优选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包括服务器判断PC当前的运行状态;当PC处于与服务器连接的状态时,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按照短信息的格式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优选地,当PC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发生异常中断吋,上述方法还包括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进行保存。优选地,在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之后,还包括PC显示消息中携帯的信息以及对消息进行处理的多个选项;PC将移动终端的用户的选择结果经由服务器转发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选择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种消息的发送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消息的发送系统包括服务器;该服务器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帯有以下至少之ー呼叫信息、短信通知信息 ,第一转发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优选地,服务器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建立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建立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于PC的经由该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中携帯有在PC上登录的用户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信息获取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建立単元,用于根据标识信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优选地,第一转发模块包括判断単元,用于判断PC当前的运行状态;转发单元,用于当PC处于与服务器连接的状态时,将获取到的消息按照短信息的格式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优选地,第一转发模块还包括保存単元,用于当PC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发生异常中断时,将获取到的消息进行保存。优选地,上述系统还包括PC ;PC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消息中携帯的信息以及对消息进行处理的多个选项;发送模块,用于将移动终端的用户的选择结果进行发送;服务器还包括第二转发模块,用于将选择结果转发至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根据选择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通过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用户发起的消息时,会将该消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移动終端与PC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消息转发至PC,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将移动終端接收到的消息及时转发至PC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移动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或者不方便拿出的情况下,用户同样可以及时掌握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的消息的发送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ニ的消息的发送方法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息的发送系统的结构框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消息的发送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消息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I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步骤步骤S102 :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其中,该消息中携帯有以下至少之ー呼叫イ■息、短イ目通知イ目息; 步骤S104 :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消息转发至与移动终端对应的PC。相关技术中,无法将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及时转发至PC。采用如图I所示的方法,在移动终端接收到其他用户发起的消息(例如呼叫信息、短信通知信息)时,会及时将该消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移动終端与PC的对应关系查找消息转发的PC,进而将接收到的消息转发至该PC,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将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及时转发至PC的问题,进而实现了移动终端不在用户身边或者不方便拿出的情况下,用户同样可以及时掌握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消息。优选地,在步骤S102,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I :根据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建立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优选实施例中,用户若需要通过PC实时获取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信息,需要建立用户当前使用的PC与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用户可以通过登录服务器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而用户要登录服务器就需要预先注册用户信息,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建立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优选地,上述步骤SI可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ll :服务器接收来自于PC的经由该服务器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的请求消息,其中,请求消息中携帯有在PC上登录的用户信息;步骤S12 :服务器根据用户信息获取与用户信息对应的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步骤S13 :服务器根据标识信息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在优选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PC和移动终端上同时安装能够实现来电互通的软件(也可为PC插件),并且还需要用户拥有登录服务器的账号,其中,该账号已经实现与移动终端标识信息(例如手机号码)的绑定。在用户使用账号登录服务器以后,月艮务器记录PC的登录状态,保持与这台PC的连接互通。同时,服务器通过对用户的登录信息的分析,查找到与登录账号对应的标识信息,从而实现对拥有该标识信息的移动终端进行监听。例如用户如果想登录服务器,就需要预先进行注册操作。而用户在注册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消息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获取移动终端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中携帯有以下至少之一呼叫信息、短信通知信息; 所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所述消息转发至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个人计算机PC。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PC与所述移动終端之间的对应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建立所述PC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于所述PC的经由该服务器与所述移动終端建立通信的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中携帯有在所述PC上登录的用户信息;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信息获取与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移动終端建立通信。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所述消息转发至与所述移动终端对应的PC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PC当前的运行状态; 当所述PC处于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状态时,所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所述消息按照短信息的格式转发至与所述移动終端对应的P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干,当所述PC与所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发生异常中断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所述消息进行保存。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器将获取到的所述消息转发至与所述移动終端对应的PC之后,还包括 所述PC显示所述消息中携帯的信息以及对所述消息进行处理的多个选项; 所述PC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的选择结果经由所述服务器转发至所述移动終端,以使所述移动終端根据所述选择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7.ー种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捷陈伟鸿
申请(专利权)人:优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