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568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一底板、一发光组件及一结合框。发光组件位于底板上。结合框具透光性,介于发光组件与显示面板之间,其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穿过结合框并投射至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不仅消除了屏幕周边所透出的黑区现象,更可提升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品质,而且,藉由介于发光组件与显示面板间的透光性结合框,加大了背光模组对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进而加大显示屏幕的整体显示面积。此外,为使光线可穿过结合框并投射至显示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之间正对屏幕周边位置可不需其他用以遮光的措施,进而省下了材料与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ー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ー种无边框屏幕或窄边框屏幕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技术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的周边具有黒色矩阵,加上背光模组的周边装设有可避免漏光的遮光边框,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周边会有黑区现象。因此,可藉由美化边框或遮光边条加以遮蔽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周边以美化其外观。然而,由于现今无边框屏幕的盛行,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周边改成不具黒色矩阵的设计,再搭配现行的背光模组时,由于现行背光模组的周边仍具有可避免漏光的遮光边框,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无边框屏幕可透过其液晶面板若隐若现地看到背光模组周边的遮光边框,造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无边框屏幕的周边具有黑区现象发生,从而衍生不佳的显示品味。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无边框屏幕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歩改良。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不便与缺陷,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不仅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不便与缺陷,消除上述屏幕周边所透出的黑区现象,进而提升此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品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藉由替换上述公知技术的遮光边框,藉此加大背光模组对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进而加大显示屏幕的整体显示面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ー态样,本专利技术的显不装置包含一显不面板及一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含一底板、一发光组件及一具透光性的结合框。发光组件位于底板上,且结合框介于发光组件与显示面板之间,从而使发光组件的光线可穿过结合框并投射至显示面板。此外,依据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为ー无边框的显示装置,故,此显示面板背对背光模组的一面全面地为一有效显示区。再者,此实施例中,结合框包含ー围绕部。此围绕部包含多个第一内壁及多个第二内壁。此些第一内壁围绕以形成一第一开ロ,第一开ロ位于围绕部内,用以容纳上述的发光组件。此些第二内壁围绕以形成一第二开ロ,第二开ロ位于围绕部面向显示面板的一面,且第二开ロ的面积小于第一开ロ的面积。此外,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透光防护片。透光防护片位于显示面板背对背光模组的一面。此外,此实施例的一可选择的变化中,结合框更包含一第一光学微结构图案、一第ニ光学微结构图案及一第三光学微结构图案。第一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此些第一内壁 上。第二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围绕部面向显示面板的一面。第三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围绕部邻接此些第一内壁与此些第二内壁的多个面上。此外,此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择的变化中,显示装置更包含一遮光层。遮光层至少围绕并贴附于围绕部背对第一内壁的多个面上,或者,甚至,遮光层围绕并贴附于显示面板与围绕部所共同构成的一外侧壁上。再者,此实施例的又一可选择的变化中,显示装置更包含一光学透光胶层。光学透光胶层呈ロ字型,介于显示面板与结合框之间,藉此结合显示面板与结合框为一体。或者,此实施例的又一可选择的变化中,显示面板与结合框相结合的一面包含至少ー负压腔,藉由负压腔内的真空状态,显示面板与结合框相互结合为一体。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ー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为ー窄边框的显示装置,故,此显示面板区分为一有效显示区与一围绕有效显示区的周边区。具体来说,显示面板至少包含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一薄膜电晶体元件阵列 基板及一驱动晶片组。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与薄膜电晶体元件阵列基板皆跨越有效显示区与周边区,且薄膜电晶体元件阵列基板介于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驱动晶片组镶设于薄膜电晶体元件阵列基板上,且位于周边区内。显示装置更包含一外框。外框夹合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其中外框的ー夹合部位于显示面板背对背光模组的一面且恰遮蔽驱动晶片组。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结合框为一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材质。塑胶材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聚碳酸酷、甲基苯こ烯、环烯烃聚合物、聚苯こ烯、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酯或聚亚酰胺。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包含一导光板及ー侧射型发光模组。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侧射型发光模组朝入光侧面发光。此外,发光组件更包含一反射片和ー扩散片。导光板系夹合于反射片与扩散片之间。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包含一直下式发光模组。此外,发光组件更包含至少ー扩散元件。扩散元件包含一扩散板与ー扩散片。扩散板包含两相对面。扩散片叠合于扩散板的一面,上述的直下式发光模组朝扩散板的另面发光。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藉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I)藉由移除上述的遮光边框,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不仅消除上述屏幕周边所透出的黑区现象,更可提升此显示装置的整体显示品质;以及(2)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藉由替换成可透光的结合框,藉此加大背光模组对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进而加大显示屏幕的整体显示面积;以及(3)为使光线可穿过结合框并投射至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屏幕周边正对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之间便不需其他用以遮光的措施(如遮光胶带),进而省下材料与组装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于ー实施例下的立体示意图2为图I于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下的I-I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合框于此实施例下的剖面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于此实施例的另ー变化下的剖面侧视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剖面侧视图;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剖面侧视图;图6A为图I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I-I局部剖面图;图6B为图I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I-I局部剖面图;图7为图I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剖面侧视图; 图8为图I于此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下的I-I局部剖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于另ー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于此实施例的一变化下的II-II局部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100、101:显示装置200 :显示面板201 :负压腔210 :上偏极片220 :上玻璃基板230 :彩色滤光片240 :液晶层250 :薄膜电晶体元件阵列基板260 :下玻璃基板270 :下偏极片280 :驱动晶片组300 :背光模组310 :底板320 :发光组件330 :导光板331 :入光面332:出光面333 :反射面340 :侧射型发光模组341:电路基板342 :侧射型发光二极体350 :反射片360 :扩散片370 :直下式发光模组371:电路基板372 :直下式发光二极体380 :扩散元件381 :扩散板382 :扩散片400 :结合框410:围绕部411 :第一内壁412:第一开ロ413:第二内壁414:第二开ロ415 :第三内壁420 :第一光学微结构图案430 :第二光学微结构图案440 :第三光学微结构图案450,451 :遮光层500 :光学透光胶层600 :透光防护片700 :外框710 :框体720 :第一夹合部730 :第二夹合部L :光线AA:有效显不区E :周边区1-1、II-II :剖面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ー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有鉴于公知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周边将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01 TW 101106764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组,包含 一底板; 一发光组件,位于该底板上;以及 一结合框,具透光性,介于该发光组件与该显示面板之间; 其中该发光组件的光线穿过该结合框并投射至该显示面板。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背对该背光模组的一面全面地为一有效显示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框包含一围绕部,该围绕部包含 多个第一内壁,该些第一内壁围绕以形成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围绕部内,用以容纳该发光组件;以及 多个第二内壁,该些第二内壁围绕以形成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位于该围绕部面向该显示面板的一面,且该第二开口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开口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框更包含 一第一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该些第一内壁上; 一第二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该围绕部面向该显不面板的一面;以及 一第三光学微结构图案,分布于该围绕部邻接该些第一内壁与该些第二内壁的多个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遮光层,围绕并贴附于该围绕部背对该些第一内壁的多个面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层更围绕并贴附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围绕部所共同构成的一外侧壁上。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光学透光胶层,呈口字型,介于该显示面板与该结合框之间,藉此结合该显示面板与该结合框。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与该结合框相结合的一面包含至少一负压腔,该显示面板藉由该负压腔与该结合框相结合。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一绫郑崇孚林岳锋蔡伟翔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