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准备第1涂布液及第2涂布液,第1涂布液包含一定量的透光性粒子、树脂及溶剂,第2涂布液包含少于所述一定量的量的透光性粒子、树脂及溶剂。在移行的带状支持体上,从支持体侧起以第2涂布液、第1涂布液的顺序进行多层涂布,形成第2涂膜与第1涂膜。一边使第1涂膜及第2涂膜干燥,一边使第1涂膜中的透光性粒子向第2涂膜侧移动。通过使第1涂膜与第2涂膜硬化而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及树脂层的防眩性层。当将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A,且将防眩性层的平均层厚设为L时,在防眩性层的垂直方向的剖面视图中,满足以下的关系。(1)2L/3-A/6~L-A/2:40%~100%,(2)L/3+A/6~2L/3-A/6:0%~50%,(3)A/2~L/3+A/6:0%~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尤其涉及ー种包括含有透光性粒子的防眩性层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IX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lasmaDisplay Panel, PDP)、电激发光显不器(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ELD)或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athode Ray Tube,CRT)之类 的各种影像显示装置中,为了防止由外光的反射或影像的映入所引起的对比度下降,而在显示器的表面使用防眩性抗反射膜等光学膜。此种抗反射膜通过光的散射或干扰来抑制影像的映入,或者降低反射率。最近,办公室或家庭环境中的LCD使用变广。对光学膜要求提高用来防止室内的萤光灯或收看者的影像映入至显示器表面的防眩性、以及进一步提高明处的显示对比度。关于廉价且也可以大量生产的具有防眩性的光学膜,可列举在透明支持体的表面涂布包含透光性粒子的树脂而形成有在表面具有凹凸的防眩性层的光学膜。专利文献I公开了ー种防眩性层的层厚度大于透光性粒子的直径,透光性粒子在膜的水平、垂直方向凝集多个,且通过透光性粒子的凝集而形成防眩性层的凹凸的光学膜。专利文献2公开了ー种防眩性层的层厚度大于透光性粒子的直径,通过在防眩性层中将透光性粒子排列成ー级来形成防眩性层的凹凸的光学膜。然而,透光性粒子中包含由粒子制造引起的粗大粒子。粗大粒子在制作防眩性膜时成为点缺陷的原因,存在降低防眩性膜的生产产率的问题。点缺陷是在透光性粒子从防眩性层的表面突出了规定高度以上的情况下产生的缺陷。为了解决该问题,存在通过将透光性粒子分级而使透光性粒子的粒径均匀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5-31645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3763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由于预先对透光性粒子进行分级处理,因此透光性粒子的生产性降低,透光性粒子变得昂贵。因此,难以制造廉价且可大量生产的具有防眩性的光学膜。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形成,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由粗大粒子引起的点缺陷少且生产产率良好的具有防眩性层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态样的包括准备第I涂布液及第2涂布液的步骤,第I涂布液包含一定量的透光性粒子、树脂及溶剂,第2涂布液包含少于一定量的量的透光性粒子、树脂及溶剤,或者不含透光性粒子而包含树脂及溶剂;在移行的帯状支持体上,从支持体侧起以第2涂布液、第I涂布液的顺序进行多层涂布,形成第2涂膜及第I涂膜的步骤;一边使第I涂膜及第2涂膜干燥,一边使第I涂膜中的透光性粒子向第2涂膜侧移动的步骤;通过使第I涂膜及第2涂膜硬化而形成包含透光性粒子及树脂层的防眩性层的步骤,其中当将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A,且将防 眩性层的平均层厚设为L时,在防眩性层的垂直方向的剖面视图中,透光性粒子的中心位置的存在比率与树脂层中的从支持体侧起的距尚满足以下的关系。(I) 2L/3-A/6 L-A/2 :40 % 100 %(2) L/3+A/6 2L/3-A/6 :0% 50%(3) A/2 L/3+A/6 :0% 10%依据本专利技术,一边使第I涂膜及第2涂膜干燥,一边使第I涂膜中的透光性粒子向第2涂膜侧移动。如此形成的防眩性层中,可使透光性粒子偏在于树脂层的表面侧,而且可防止透光性粒子从防眩性层的表层大幅度突出。特别是由于粒径大的透光性粒子向第2涂膜侧移动,因此可将粒径大的透光性粒子配置于树脂层中的支持体侧。能够防止粒径大的透光性粒子从树脂层的表面突出,能够抑制点缺陷。另外,通过使透光性粒子偏在于树脂层的表面侧,可将透光性粒子有效地用于形成凹凸。所谓防眩性层,是指通过在树脂层中含有粒子,在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而具有光扩散功能的层。本专利技术的另ー态样的优选为第I涂膜的膜厚为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A的I倍以上且小于2倍。依据另ー态样,当形成防眩性层时,可抑制透光性粒子彼此在防眩性层中相对于膜面而在垂直方向上堆积。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点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另ー态样的优选为当将第I涂膜及第2涂膜干燥吋,第I涂膜与第2涂膜相对于支持体而配置于上側。依据另ー态样,可利用重力使第I涂膜中的透光性粒子向第2涂膜侧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ー态样的优选为防眩性层的平均层厚L与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A满足I. 2 < L/A <3.6的关系。若L/A小于I. 2,则防眩性过高且容易产生点缺陷。若L/A大于3. 6,则防眩性減少。本专利技术的另ー态样的优选为透光性粒子具有大于1.5μπι且为IOym以下的平均粒径。本专利技术的另ー态样的优选为防眩性层具有Sm > 40 μ m的凹凸平均间_。由于满足Sm > 40 μ m的凹凸平均间_而成为黑色紧密度(black tightness)良好的面状。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由粗大粒子引起的点缺陷少,可以高生产产率制造具有防眩性层的光学膜。附图说明图I是示意性表示防眩性膜的剖面图。图2是用来对透光性粒子的存在率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多层涂布的概念图。图4(a)及图4(b)是表示涂膜的干燥的进行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依据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形态来进行说明,但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则可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变更,能够利用本实施形态以外的其他实施形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的所有 变更均包含于专利申请的范围内。所谓“(数值I) (数值2) ”的记载是表示“(数值I)以上(数值2)以下”的含义。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酷”的记载是表示“丙烯酸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的至少任ー个”的含义。“(甲基)丙烯酸”等也相同。< 结构 >图I表示作为光学膜之一的防眩性膜的基本结构的剖面图。图I所示的防眩性膜10包括支持体3、设置于支持体3上的防眩性层I。防眩性层I包括树脂层lb、树脂层Ic及分散于树脂层lb、树脂层Ic中的透光性粒子la。由于存在透光性粒子la,而在防眩性层I的表面形成凹凸。利用表面的凹凸来发挥防眩性。本实施形态中,防眩性层I是通过将2种涂布液进行多层涂布来制造,包括树脂层lb、树脂层lc。图I中以假想的虚线表示与树脂层lb、树脂层Ic的边界。然而,实际上防眩性层I的树脂层lb、树脂层Ic形成一体。防眩性膜10在支持体3上至少包括I层防眩性层。可视目的来设置单独或多层的其他功能层。通过在防眩性层I的上层侧形成低折射率层,能够防止反射。(在设置有低折射率层的情况下,作为抗反射膜而发挥作用)。在具有低折射率层的情况,也有将防眩性膜称为抗反射膜的情況。将防眩性膜以及抗反射膜的优选层构成的例子示于下述。· 支持体/防眩性层· 支持体/防眩性层/低折射率层· ·支持体/防眩性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支持体/防眩性层/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支持体>支持体为透明树脂膜、透明树脂板、透明树脂片或透明玻璃等,并无特别限定。透明树脂膜可使用酰化纤维素(cellulose acylate)膜(例如,三こ酸纤维素膜(折射率I. 48)、ニこ酸纤维素膜、こ酸丁酸纤维素膜、こ酸丙酸纤维素膜)、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聚醚砜膜、聚丙烯酸系树脂膜、聚氨基甲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4 JP 2011-0558121.ー种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第I涂布液及第2涂布液的步骤,其中所述第I涂布液包含一定量的透光性粒子、树脂及溶剂,所述第2涂布液包含少于所述一定量的量的所述透光性粒子、所述树脂及所述溶剤,或者不含所述透光性粒子而包含所述树脂及所述溶剂; 在移行的帯状支持体上,从所述支持体侧起以所述第2涂布液、所述第I涂布液的顺序进行多层涂布,形成第2涂膜与第I涂膜的步骤; ー边使所述第I涂膜与所述第2涂膜干燥,ー边使所述第I涂膜中的所述透光性粒子向所述第2涂膜侧移动的步骤;以及 通过使所述第I涂膜与所述第2涂膜硬化而形成包含所述透光性粒子及树脂层的防眩性层的步骤,其中 当将所述透光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设为A,且将所述防眩性层的平均层厚设为L时,在所述防眩性层的垂直方向的剖面视图中,所述透光性粒子的中心位置的存在比率与所述树脂层中的从所述支持体侧起的距离满足以下的关系 (D2L/3-A/6 L-A/2 40%~ 100%, (2)L/3+A/6 2L/3-A/6 :0% 50%,(3)A/2 L/3+A/6 :0 % 1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涂膜的膜厚为所述透光性粒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安谕司,水贝欣树,朝仓彻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