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照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3682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照灯装置,通过促进前照灯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散热,能够避免透镜产生雾气。前照灯装置(10)具有头灯灯泡(106)及示廓灯灯泡(108)。此外,前照灯装置(10)在透镜(102)与对来自头灯灯泡(106)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122)之间具有中间部件(130)。在该中间部件(130)上形成有切缺部(144),该切缺部(144)能够使与该中间部件(130)相比存在于透镜(102)侧的气体向与该中间部件(130)相比的基座部件(100)侧流通,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气体的对流,能够促进内部空间(114)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头灯用光源和示廓灯(position lamp)用光源的前照灯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在一个单元内具有头灯灯泡(头灯用光源)和示廓灯灯泡(示廓灯用光源)的前照灯构造(装置)。在该前照灯装置中,在头灯灯泡的车宽方向斜上方配置有示廓灯灯泡,在该示廓灯灯泡的前后设置有反射部(纵壁部及上壁面)。反射部对示廓灯灯泡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作为位置灯向前照灯装置的外侧照射规定的光量。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38412号公报然而,前照灯装置在头灯及示廓灯点亮时随着头灯灯泡及示廓灯灯泡发光而产生热。尤其是,大量热从光量多的头灯灯泡向存在于前照灯装置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传递,导 致热滞留在该内部空间。由此,内部空间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加热,在透镜上产生雾气(水滴的附着),产生由该透镜的雾气导致点亮时的光量减少这一不利情況。尤其是,在设置隐藏反射部周围的基座部件的中间的罩部件(中间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头灯内的空间变小,导致雾气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在同时具有头灯灯泡和示廓灯灯泡的前照灯装置中,存在头灯灯泡和示廓灯灯泡的热局部地集中的部位,由于该热的影响,也可能会在该部位引起形状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研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前照灯装置,该前照灯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促进前照灯装置的内部空间的散热,由此,能够抑制该前照灯装置的透镜产生雾气,并且能够防止构成前照灯装置的部件的形状变形。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I的前照灯装置10,具有基座部件100,配置有头灯用光源106及示廓灯用光源108 ;透镜102,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100的前部;反射部122,配置在由所述基座部件100及所述透镜102形成的内部空间114,并对所述头灯用光源106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中间部件130,至少在正面观察时覆盖所述反射部122的周围的基座部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130具有切缺部144,该切缺部144能够使与所述中间部件130相比存在于所述透镜102侧的气体向与所述中间部件130相比的所述基座部件100侧流通。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前照灯装置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前照灯装置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130以相对于所述反射部122具有规定的间隙164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1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的前照灯装置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前照灯装置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100具有向所述内部空间114取入气体的供气孔148、150 ;将所述内部空间114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孔152、154、156,所述中间部件130能够将从所述供气孔148、150取入的、移动到所述透镜102侧的气体经由所述切缺部144而引导至所述排气孔 152、154、15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的前照灯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前照灯装置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孔150设在所述基座部件100的下方,所述排气孔152、154、156设在所述基座部件100的上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的前照灯装置在技术方案I 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照灯装置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130在将所述头灯用光源106和所述示廓灯用光源108连结的假想直线上具有隔壁146,所述隔壁146阻断由所述头灯用光源106或者所述示廓灯用光源108发出的辐射热直接朝向其他光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通过切缺部,能够使与中间部件相比存在于透镜侧的气体向与该中间部件相比的基座部件侧流通,由此,能够在前照灯装置的内部空间产生气体的对流,能够促进内部空间的散热。由此,能够阻止从头灯用光源及示廓灯用光源产生的热滞留在透镜侧,从而能够抑制透镜产生雾气。此外,由于促进了内部空间的散热,所以也能够防止构成前照灯装置的部件的形状变形等。 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中间部件以相对于反射部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存在于内部空间的气体在中间部件与反射部之间的间隙流通,能够更流畅地进行气体的流动。由此,能够进ー步促进内部空间的散热。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通过中间部件,能够经由切缺部将从供气孔取入并移动到透镜侧的气体引导至排气孔,由此,能够将从头灯用光源及示廓灯用光源产生的热容易地向排气孔引导,能够进ー步促进内部空间的散热。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能够从基座部件的下方侧的供气孔取入冷空气来对内部空间进行冷却,而且,能够使在内部空间内被加热了的气体通过对流而从上方侧的排气孔排出。即,能够效率良好地利用内部空间的热的对流,能够更进一歩促进该内部空间的散热。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通过隔壁能够阻断从头灯用光源或示廓灯用光源产生的辐射热直接朝向其他光源,由此,能够大幅降低头灯用光源及示廓灯用光源彼此施加的热影响。其结果是,还能够防止构成前照灯装置的部件的形状变形等。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装置的两轮摩托车的概要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I的前照灯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将图2的前照灯装置的透镜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2的前照灯装置的后侧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图2的前照灯装置的基座部件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图2的前照灯装置的中间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图2的VII-VII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从箭头A方向观察图3的前照灯装置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9是在图3的前照灯装置中概要地示出热气的路径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前照灯装置 12···两轮摩托车14...前轮16...把手18. 车身架20. · ·发动机22···后轮100···基座部件102···透镜106···头灯灯泡108···示廓灯灯泡114···内部空间122···反射部128···壁部130···中间部件132···头灯用开ロ孔134...遮蔽部146...壁部 162···第一间隙164···第二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前照灯装置,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參照附图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装置10的跨骑型两轮摩托车(以下也単独称为两轮摩托车)12的概要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该跨骑型两轮摩托车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别的两轮摩托车或带原动机的自行车等中。另外,为了便于理解专利技术,只要没有特别指示,以图I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前后及上下方向,并且以落座于车身的驾驶者观察到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左右方向(參照图2的箭头方向)。如图I所示,两轮摩托车12具有作为操舵轮的前轮14、对该前轮14进行操舵的把手16、构成车身的车身架18、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0、作为驱动轮的后轮22以及供搭乘者落座的座椅24。前轮14在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前叉26的下端侧被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该前叉26上安装覆盖前轮14的上方的前挡泥板28。此外,前叉26在上端侧连结有把手16,并且前叉26的大致中间部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设于车身架18的头管30上。把手16以与前叉26的连结部分为中心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对称地延伸设置。在该把手16的两端部安装供驾驶者抓握的握把16a。车身架18例如由具有高刚性的铝铸造制成的管架构成。车身架18具有从头管30上部向后侧延伸且向斜下方平缓地倾斜的主车架32 ;从头管30下部向后侧延伸且向斜下方急剧地倾斜的下车架34 ;连结在主车架32的后端部且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18 JP 2011-0602401.一种前照灯装置(10),具有基座部件(100),配置有头灯用光源(106)及示廓灯用光源(108);透镜(102),安装在所述基座部件(100)的前部;反射部(122),配置在由所述基座部件(100)及所述透镜(102)形成的内部空间(114),并对所述头灯用光源(106)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中间部件(130),至少在正面观察时覆盖所述反射部(122)的周围的基座部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130)具有切缺部(144),该切缺部(144)能够使与所述中间部件(130)相比存在于所述透镜(102)侧的气体向与所述中间部件(130)相比的所述基座部件(100)侧流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照灯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130)以相对于所述反射部(122)具有规定的间隙(164)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114)。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和之清水规文关根翼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