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耐震楼梯及具有该楼梯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979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耐震楼梯,包括至少一段倾斜设置的楼梯板且该楼梯板的第一端与整层处或半层处的第一平台梁整浇连接,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搭接在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短悬挑板的上表面,所述短挑悬挑板与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第二平台梁整浇而成,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两个接触面平整光滑且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的端面具有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楼梯的建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楼梯板的一端设置为活动结构,使得在楼梯的外围结构变形时,楼梯板可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从而避免被挤压受损,可有效防止地震破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耐 震楼梯。
技术介绍
楼梯是建筑用于解决垂直交通的一种主要设施,作为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位置的 交通联系。高层建筑尽管采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是仍然要保留普通梯板式的 楼梯供火灾时及地震时逃生之用。由于楼梯是空间错层局部非对称斜支构件,它明显地带来刚度异常,破坏了一般 规则的梁、柱、板、墙变形和内力分布规律。近几年的理论研究、震害调查和设计实践都表 明,楼梯结构是整个建筑物中较为脆弱的部分。由于建筑物的楼梯结构的特殊性,在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中楼梯 首当其冲。一方面首先承受地震力的水平往复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人们疏散、逃生的唯一通 道。历史上多次大地震的结果表明,地震中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的楼梯首先 被震坏坍塌,导致人员无法疏散逃生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的楼梯在地震中极易受损的问题, 提供一种混凝土耐震楼梯及具有该楼梯的建筑。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包括至少一段倾斜设置的楼梯 板且该楼梯板的第一端与整层处或半层处的第一平台梁整浇连接,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搭 接在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短悬挑板的上表面,所述短悬挑板与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第二平台梁 整浇而成,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两个接触面平整光滑且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 的端面具有活动空间。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楼梯板与同标高的楼梯间边梁、边 柱、侧墙、相邻的楼梯板之间设有空隙。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之间设 置有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其中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的末端锚固于所 述楼梯板,所述第二防脱保险环套的末端锚固于所述短悬挑板和/或第二平台梁,所述第 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相互穿套且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保险 环套之间具有空隙或具有易挤压变形的填充材料。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搭接 处具有用于排除混凝土的占位装置,所述占位装置包裹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 保险环套的非锚固部分。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短悬挑板的顶面低于架设在所述第 二平台梁上的平台板的顶面,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与平台梁之间设有缓冲间隙。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短悬挑板的顶面不低于架设在所述 第二平台梁上的平台板的顶面,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的端面位于架设在所述第二平台梁上 的平台板的顶面之上。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接触 面之间设有可滑隔离层。在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所述楼梯板的第一端高于该楼梯板的第 二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混凝土耐震楼梯的建筑,所述楼梯包括至少一段倾斜 设置的楼梯板且该楼梯板的第一端与整层处或半层处的第一平台梁整浇连接,所述楼梯板 的第二端搭接在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短悬挑板的上表面,所述短悬挑板与半层处或整层处的 第二平台梁整浇而成,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两个接触面平整光滑且所述楼梯 板的第二端的端面具有活动空间。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混凝土耐震楼梯的建筑中,所述楼梯板与同标高的楼梯 间边梁、边柱、侧墙、相邻的楼梯板之间设有空隙。本技术的混凝土耐震楼梯及具有该楼梯的建筑,通过将楼梯板的一端设置为 活动结构,使得在楼梯的外围结构变形时,楼梯板可在一定空间内活动从而避免被挤压受 损,可有效防止地震破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混凝土耐震楼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楼梯板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连接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占位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中楼梯板与建筑构件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混凝土耐震楼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楼梯板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连接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2中占位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混凝土耐震楼梯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是本技术混凝土耐震楼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混凝土耐 震楼梯包括至少一段倾斜设置的楼梯板11,该楼梯板11的第一端111与整层处(或半层 处)的第一平台梁12整浇连接且该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搭接在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短悬 挑板13的上表面。上述短挑悬挑板13与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第二平台梁14整浇而成, 且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与短悬挑板13的两个接触面保持平整光滑。特别地,该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的端面具有活动空间。上述楼梯板11的端面 的活动空间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短悬挑板13的顶面低于架设在第二平台梁14上的平台板15的顶面,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的端面与平台梁(或平台板15)之间设有缓冲间隙10。 为施工浇注楼梯板混凝土作为侧模板,并避免上述缓冲间隙10在楼梯的后续的外表面施 工中落入混凝土渣等杂物,并承托装饰面层,可在上述缓冲间隙10中填充易挤压变形的填 充材料(例如聚苯泡沫等)。楼梯板11与同标高的楼梯间边梁、边柱、侧墙之间设有空隙19。从而使这一段楼 梯板11沿横梯方向可以自由摆动。在楼梯板11占据的空间的垂直投影平面,在发生大致平 行四边形变形的情况,楼梯板11不受到楼梯间边梁、边柱、侧墙的约束和传来的反力而破 坏。可在上述空隙19中填充易挤压变形的填充材料(例如聚苯泡沫等),用以施工浇注楼 梯板混凝土作为侧模板,并承托装饰面层的附着。此外,相邻楼梯板之间也可设置空隙19。上述缓冲间隙10以及空隙19的尺寸可根据预防地震的烈度大小、建筑类型、楼梯 所在高度、对震后建筑完好程度要求的不同来计算确定。为使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在短悬挑板13上顺利滑动,可在楼梯板11的第二端 112与短悬挑板13的接触面之间设置隔离层。在具体应用中,上述隔离层可采用油毡或其 它薄膜材料。在上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中,楼梯板11的第二端112与短悬挑板13之间设置有 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8,其中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锚固于楼梯板 11,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8锚固于短悬挑板13和/或第二平台梁14中(该第二防脱保险环 套16也可延伸到平台板15)。上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6相互穿 套且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6之间具有空隙或具有易挤压变形的填充 材料。上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6可采用高强度但延性又好的材料 (例如钢筋)制成。上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8可以为环形、钩形、 锁链形或其他任意可实现锁扣的形状。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16之间的空隙的尺寸可根据预防地震 的烈度大小、建筑类型、楼梯所在高度、对震后建筑完好程度要求的不同来计算确定。在具体应用中,上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17的定位可通过摆正一个垫块183实现, 两个防脱保险环套与混凝土之间的空隙占位可通过一个占位装置18实现,该占位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混凝土耐震楼梯,包括至少一段倾斜设置的楼梯板且该楼梯板的第一端与整层 处或半层处的第一平台梁整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搭接在半层处或整 层处的短悬挑板的上表面,所述短悬挑板与半层处或整层处的第二平台梁整浇而成,所述 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挑板的两个接触面平整光滑且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的端面具有活 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与同标高的楼梯 间边梁、边柱、侧墙、相邻的楼梯板之间设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 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其中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的末 端锚固于所述楼梯板,所述第二防脱保险环套的末端锚固于所述短悬挑板和/或第二平台 梁,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相互穿套且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和第二 防脱保险环套之间具有空隙或具有易挤压变形的填充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耐震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板的第二端与短悬 挑板的搭接处具有用于排除混凝土的占位装置,所述占位装置包裹所述第一防脱保险环套 和第二防脱保险环套的非锚固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一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