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6872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4:44
一种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属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技术领域。自动扶梯包括转向端扶手导轨、扶手带、具有扶手带转向入口的扶手带入口面板,人行道手指保护装置包括支架,其固定在转向端扶手导轨上,并且在该支架上配设有一对彼此并行的滑动杆,各滑动杆上套设有弹簧;具有滑动腔的手触块,套置在一对滑动杆朝向扶手带转向入口的一端,并且置入于扶手带转向入口内,转向端扶手导轨和扶手带途经滑动腔;保护开关,固定在支架上,并且与自动扶梯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联动板,固定在一对滑动杆朝向保护开关的一端,并且与保护开关相对应。优点:有助于保障动作的可靠性;具有理想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具体涉及ー种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在公共场所广为使用,在人群密集的诸如商场、超市、空港、车站和文化娱乐等场所通常配备有自动扶梯和人行道。周知,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扶手转向端的扶手带入口处与扶手带入口面板之间存在因扶手带向内移动而足以使乘客的手指或衣物不慎引入的间隙。毫无疑问,一旦手指乃至手或衣物伴随扶手带卷入扶手带面板之间,则会引发伤害事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见诸未成年人的手指遭到自动扶梯伤害的报道。为了保障乘客安全,避免事故隐患,通常在扶手带转向端的扶手带入口 2处的扶手带面 板的内侧设置保护装置,也就是说将保护装置直接安装在扶手带面板的内壁或扶手带下方得支架上。对此可以由并不限于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495013U推荐的“ー种防止手指卡入自动扶梯的装置”和CN201321340Y提供的“ー种自动扶梯扶手带入口安全保护装置”等印证。上述专利方案将保护装置安装在扶手带面板的内壁上虽然具有安装方便的长处,但是当对自动扶梯定期保养和/或检修时,例如对扶手带和/或扶手带入口面板拆卸后需对保护装置重新调整,因此比较麻烦,并且一旦调整效果得不到保障,那么会影响安全性。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所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拆卸或调整扶手带及扶手带入口面板后无需进行重新调整、有助于对扶手带转向端的扶手带入口处全方位响应而藉以充分保障安全的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转向端扶手导轨、与转向端扶手导轨滑动配合的并且周而复始地移动的扶手带、具有扶手带转向入口的扶手带入口面板,所述的人行道手指保护装置包括一支架,该支架固定在所述转向端扶手导轨上,并且在该支架上移动地配设有ー对彼此并行的滑动杆,各滑动杆上套设有ー弹簧;一具有滑动腔的手触块,该手触块套置在所述的ー对滑动杆朝向扶手带转向入口的一端,并且置入于扶手带转向入口内,所述的转向端扶手导轨和扶手带途经所述的滑动腔;一保护开关,该保护开关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并且与自动扶梯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ー联动板,该联动板固定在所述的ー对滑动杆朝向所述保护开关的一端,并且与保护开关相对应。在本技术的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架朝向所述手触块的一端弯折构成有一支架前座板,而支架朝向所述联动板的一端弯折构成有一支架后座板,支架前、后座板彼此对应,在支架的中部开设有至少ー对彼此并行的支架位置调整槽,支架通过支架位置调整槽与所述的转向端扶手导轨固定;在所述的支架前座板上并且位干支架前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一滑动孔,而在所述的支架后座板上并且位干支架后座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二滑动孔,第二滑动孔与第一滑动孔相对应,所述的ー对滑动杆的一端穿置于所述的第一滑动孔上,而另一端则穿置于所述的第二滑动孔上,其中滑动杆的一端伸展到支架前座板外,并且构成为滑动杆插头,而滑动杆的另一端伸展到支架后座板外,并且构成有螺杆头;所述的手触块插置在所述的滑动杆插头 上,而所述的联动板连接在所述的螺杆头上;在一对滑动杆上各固定有ー弹簧座卡圈,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弹黃座卡圈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的支架后座板上。在本技术的另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触块朝向所述的滑动杆插头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滑动杆插头的位置开设有ー对滑动杆插头孔,所述的滑动杆插头插入滑动杆插头孔内。在本技术的又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杆插头孔为盲孔。在本技术的再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手触块朝向所述扶手带转向入ロ的ー侧的表面并且围绕手触块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构成有ー组手触突缘,手触突缘伸展到扶手带转向入口外。在本技术的还有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ー对滑动杆并且位于所述的滑动杆触头的基部的位置各固设有ー限位卡圈,限位卡圈与所述支架前座板朝向所述手触块的ー侧相配合。在本技术的更而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开关固定在保护开关支架上,而保护开关支架固定在所述的支架上,该保护开关的开关触头与所述的联动板相对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通过支架与转向端扶手导轨固定,从而在拆卸扶手带及扶手带入口面板后无需对人行道手指保护装置重新调整,有助于保障动作的可靠性;由于将手触块置入于扶手带转向入口,因此乘用自动扶梯者的手指不论从任何部位探入扶手带转向入口与扶手带之间的间隙,都能起到致动手触块的作用,由手触块带动ー对滑动杆滑动,进而由滑动杆带动联动板,最終由联动板致动保护开关,因此具有理想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I和图2,给出了自动扶梯的转向端扶手导轨1,该转向端扶手导轨I的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凹字形,依据公知常识,扶手带2与转向端扶手导轨I相配合并且可周而复始地移动。又,在扶手带转向端的扶手带入ロ处配设有扶手带入ロ面板3,该扶手带入ロ面板3上具有扶手带转向入口 31,并且在该扶手带入口面板3朝向图中未示出的梯级的一侧配有护壁板32。本技术提供的人行道手指保护装置包括支架4、手触块5、保护开关6和联动板7,支架4朝向手触块5的一端向上折弯而构成有一支架前座板42,在该支架前座板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一滑动孔421,支架4朝向联动板7的一端同样向上折弯而构成有一支架后座板43,在支架后座板4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二滑动孔431,该对第二滑动孔431与第一滑动孔421相对应。由图I所示,ー对滑动杆41朝向支架前座板42的一端各穿过第一滑动孔421并且构成为滑动杆插头412,在ー对滑动杆41的该端(也即在滑动杆插头412的基部)各固定有一限位卡圈415,当限位卡圈415遭到支架前座板42的阻挡时,则滑动杆41不能继续朝着支架后座板43的方向移动,ー对滑动杆41朝向支架后座板43的一端各穿过第二滑动孔431并且构成为螺杆头413。在ー对滑动块41上各套 设有ー弹簧411,并且在各滑动杆41的中部固定有ー弹簧座卡圈414,弹簧411的一端抵挡在弹簧座卡圈414上,而另一端抵挡在支架后座板43上。在支架4的中部或称底部开设有三条支架位置调整槽44,在各支架位置调整槽44上配设有支架固定螺钉441,当支架4通过支架位置调整槽44调整后,由支架固定螺钉441与预设在转向端扶手导轨I上的螺钉孔固定,从而实现了将整个支架4固定于转向端扶手导轨I上。前述的手触块5优选而非绝对限于地使用橡胶制作,在手触块5朝向前述的滑动杆插头412的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ー对滑动杆插头孔52,该对滑动杆插头孔52优选为盲孔,滑动杆插头412插入于滑动杆插头孔52内。手触块52朝向前述的扶手带转向入口 31的一侧构成有ー扶手带转向入口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转向端扶手导轨(I)、与转向端扶手导轨(I)滑动配合的并且周而复始地移动的扶手带(2)、具有扶手带转向入口(31)的扶手带入口面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行道手指保护装置包括一支架(4),该支架(4)固定在所述转向端扶手导轨(I)上,并且在该支架(4)上移动地配设有ー对彼此并行的滑动杆(41),各滑动杆(41)上套设有ー弹簧(411);一具有滑动腔(51)的手触块(5),该手触块(5)套置在所述的ー对滑动杆(41)朝向扶手带转向入口(31)的一端,并且置入于扶手带转向入口(31)内,所述的转向端扶手导轨(I)和扶手带(2)途经所述的滑动腔(51);—保护开关(6),该保护开关(6)固定在所述的支架(4)上,并且与自动扶梯的电气控制箱电气控制连接;一联动板(7),该联动板(X)固定在所述的ー对滑动杆(41)朝向所述保护开关(6)的一端,并且与保护开关(6)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手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4)朝向所述手触块(5)的一端弯折构成有一支架前座板(42),而支架(42)朝向所述联动板(7)的一端弯折构成有一支架后座板(43),支架前、后座板(42、43)彼此对应,在支架(4)的中部开设有至少ー对彼此并行的支架位置调整槽(44),支架(4)通过支架位置调整槽(44)与所述的转向端扶手导轨(I)固定;在所述的支架前座板(42)上并且位干支架前座板(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一滑动孔(421),而在所述的支架后座板(43)上并且位干支架后座板(4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各开设有一第二滑动孔(431),第二滑动孔(431)与第一滑动孔(421)相对应,所述的ー对滑动杆(41)的一端穿置于所述的第一滑动孔(42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明钮子雨仲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森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