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独立前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7884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稳定杆的一端连接悬浮臂Ⅰ,另一端连接悬浮臂Ⅱ,悬置减震器Ⅰ设在螺旋簧Ⅰ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Ⅰ连接在悬浮臂Ⅰ上,悬置减震器Ⅰ与上支架Ⅰ连接,悬置减震器Ⅱ设在螺旋簧Ⅱ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Ⅱ连接在悬浮臂Ⅱ上,悬置减震器Ⅱ与上支架Ⅱ连接,上支架Ⅰ的下端通过螺丝Ⅰ与悬浮臂Ⅰ连接,上支架Ⅱ的下端通过螺丝Ⅱ与悬浮臂Ⅱ连接,下支架Ⅰ的上端与悬浮臂Ⅰ连接,下支架Ⅱ的上端与悬浮臂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车架或者车身的扭转而导致的过大的残余应力,可以减少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防止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人体的不舒服及疲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的组件,尤其涉及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一般来说,汽车的悬架系统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目前国内重型卡车的悬架主要为非独立悬架,悬架弹性元件一般为钢板弹簧。钢板弹簧悬架又分为少片变截面钢板悬架与等截面多片板簧悬架。目前国内95%以上的重卡悬架系统是以钢板弹簧为弹性元件兼作导向装置的非独立悬架,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工艺成熟,工作可靠;缺点是汽车平顺性、舒适性较差;簧下质量大,无法适应重卡轻量化的发展,并且不能同时兼顾重卡的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而空气悬架则充分利用了空气弹簧变刚性的特性,达到同时兼 顾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空气悬架系统是以空气弹簧为弹性元件,以空气做弹性介质,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充入压缩空气,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性作用的。这种弹簧的刚度可变,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目前空气悬架控制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机械高度阀手动调节,另一种为电子控制,使传统空气悬架系统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悬架操作舒适性和反应灵敏度。空气悬架弹簧是一种运用在高档客车和重型载货车上的悬架系统,目前欧、美地区95%的客车、80%的货车和40%的挂车都已使用空气悬架系统,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空气悬架系统只应用在一些豪华客车和少部分重型货车和挂车上。由于我国用户超载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空气悬架系统由于超载性不好,加之价格昂贵、国内物流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所以一直不被客户接受,只能在精密仪器、电子设备等特殊货物的运输中有所应用。橡胶悬架是以橡胶弹簧为弹性元件,由于橡胶弹簧具有变刚度的特点,因此,整个悬架有较强的承载能力。橡胶悬架在承载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比传统使用的钢板悬架更具优势,而且能够适应矿山作业等恶劣工况。虽然空气悬架与橡胶悬架已经在我国重卡领域引入多年,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内重卡用户的营运模式都是以超载超限来创造利润,抑制了新型悬架的需求。而且国内物流业利润较低,导致重卡用户对价格敏感度高。虽然橡胶悬架超载能力强,但是价格昂贵、维修不方便,所以自卸车、搅拌车等工程车用户更加青睐工艺成熟的板簧悬架。有的橡胶悬架的悬架底端的离地间隙仅为200mm,对于应用在建筑工地、矿区的工程车来说这个缺陷几乎是致命的。而且由于橡胶悬架铸件较多、结构复杂,目前国内的橡胶悬架也仅停留在概念阶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可以增加驾驶室在车辆垂直方向的运动,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包括悬置减震器I、悬置减震器II、螺旋簧I、螺旋簧II、上支架I、上支架II、螺丝I、螺丝II、悬浮臂I、悬浮臂II、下支架I、下支架II和稳定杆,其中,稳定杆的一端连接悬浮臂I,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悬浮臂II,悬置减震器I设在螺旋簧I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I连接在悬浮臂I上,悬置减震器I与上支架I连接,悬置减震器II设在螺旋簧II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II连接在悬浮臂II上,悬置减震器II与上支架II连接,上支架I的下端通过螺丝I与悬浮臂I连接,上支架II的下端通过螺丝II与悬浮臂II连接,下支架I的上端与悬浮臂I连接,下支架II的上端与悬浮臂II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上支架I、上支架II、悬浮臂I、悬浮臂II、下支架I、下支架II和稳定杆可以增大驾驶室在车辆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过程,使悬置减震器I、悬置减震器II、螺旋簧I和螺旋簧II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同时公开的上支架I、上支架II、下支架I和下支架II构成了四点支撑的全浮式悬置系统,可以让车架或车身扭转而不 致给机身造成过大的残余应力,并防止给装置造成过大的残余变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的下支架II的上端与悬浮臂II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套。本改进可以使悬置减震器I、悬置减震器II、螺旋簧I和螺旋簧II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能够有效减少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并减少声波的传输,防止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人体的不舒服及疲劳,防止车身部件的疲劳和损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悬置减震器I的下方设有缓冲垫I,悬置减震器II的下方设有缓冲垫II。本改进可以使悬置减震器I、悬置减震器II、螺旋簧I和螺旋簧II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能够有效减少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并减少声波的传输,防止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人体的不舒服及疲劳,防止车身部件的疲劳和损坏。本技术公开的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是四点支撑的全浮式悬置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车架或者车身的扭转而导致的过大的残余应力,同时也能够防止本装置的变形,不仅可以减少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并减少声波的传输,防止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人体的不舒服及疲劳,防止车身部件的疲劳和损坏,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标明列表1、悬置减震器I,2、悬置减震器11,3、螺旋簧I,4、螺旋簧11,5、上支架I,6、上支架II,7、螺丝I,8、螺丝II,9、悬浮臂I,10、悬浮臂II,11、下支架I,12、下支架II,13、稳定杆,14、橡胶套,15、缓冲垫I,16、缓冲垫I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图I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包括悬置减震器I I、悬置减震器II 2、螺旋簧I 3、螺旋簧II 4、上支架I 5、上支架II 6、螺丝I 7、螺丝II 8、悬浮臂I 9、悬浮臂II 10、下支架I 11、下支架II 12和稳定杆13,先在稳定杆13的一端连接悬浮臂I9,再在稳定杆13的另一端连接悬浮臂II 10,在螺旋簧I 3的上方安装悬置减震器I 1,将螺旋簧I 3安装在悬浮臂I 9上,将悬置减震器I I与上支架I 5连接,在螺旋簧II 4的上方安装悬置减震器II 2,将螺旋簧II 4安装在悬浮臂II 10上,将悬置减震器II I与上支架II6连接,将上支架I 5的下端通过螺丝I 7与悬浮臂I连接,将上支架II 6的下端通过螺丝II 8与悬浮臂II 10连接,将下支架I 11的上端与悬浮臂I 9连接,下支架II 12的上端与悬浮臂II 10连接。本技术公开的上支架I 5、上支架II 6、悬浮臂I 9、悬浮臂II 10、下支架I 11、下支架II 12和稳定杆13可以增大驾驶室在车辆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过程,使悬置减震器I I、悬置减震器II 2、螺旋簧I 3和螺旋簧II 4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上端传来的振动,同时公开的上支架I 5、上支架II 6、下支架I 11和下支架II 12构成了四点支撑的全浮式悬置系统,可以让车架或车身扭转而不致给机身造成过大的残余应力,并防止给装置造成过大的残余变形。作为一种优选,下支架II 12的上端与悬浮臂II 10的连接处设有橡胶套14。本改进可以使悬置减震器I I、悬置减震器II 2、螺旋簧I 3和螺旋簧II 4得以充分缓冲并衰减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独立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悬置减震器I、悬置减震器II、螺旋簧I、螺旋簧II、上支架I、上支架II、螺丝I、螺丝II、悬浮臂I、悬浮臂II、下支架I、下支架II和稳定杆,其中,稳定杆的一端连接悬浮臂I,稳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悬浮臂II,悬置减震器I设在螺旋簧I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I连接在悬浮臂I上,悬置减震器I与上支架I连接,悬置减震器II设在螺旋簧II的上方并通过螺旋簧II连接在悬浮臂II上,悬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轩郑建新汪建许茂凯胥家美刘祥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