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线轮、滑杆和导线环,该线轮和滑杆均安装于主体上,该导线环安装于滑杆上,由滑杆带动导线环沿滑杆轴向移动,该导线环上设置有导线孔,该导线环可活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上,针对该导线环设置有促使导线环活动以调节线轮与导线孔之间距离而降低夹角摩擦力的调节机构;藉此,通过将导线环可活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上,并配合利用调节机构促使导线环活动,使得线轮与导线孔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改变线轮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之间夹角,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该夹角进行调节,以有效减少抛线或收线过程中渔线所受的摩擦阻力,使得使用者轻易而快速地将渔线抛出或收回,产品使用更加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线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
技术介绍
现有渔线轮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主体、线轮、滑杆和导线环;其中,该线轮和滑杆均安装于主体上,该滑杆位 于线轮的侧旁,滑杆的轴向与线轮的轴向平行,该导线环安装于滑杆上,由滑杆带动导线环沿滑杆轴向来回移动,导线环上设置有供渔线穿过的导线孔;使用时,导线环沿滑杆轴向来回移动,渔线经过导线孔向前抛出或向后收回缠绕于线轮上。上述现有的渔线轮结构,虽可提供给使用者收放渔线轮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渔线轮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现有之渔线轮之导线环仅仅能够沿滑杆轴向来回移动,其导线孔不可相对线轮发生距离变化,使得线轮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之间夹角不可调,从而渔线在抛出或收回时所受的摩擦阻力较大,不便于使用者轻易而快速地将渔线抛出或收回,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渔线轮在收放渔线过程中受摩擦阻力较大而导致收放渔线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线轮、滑杆和导线环,该线轮和滑杆均安装于主体上,该导线环安装于滑杆上,由滑杆带动导线环沿滑杆轴向移动,该导线环上设置有导线孔,该导线环可活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上,针对该导线环设置有促使导线环活动以调节线轮与导线孔之间距离而降低夹角摩擦力的调节机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线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滑杆上,该调节机构带动导向环相对滑杆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支轴及与该支轴连接的拨动钮,前述导线环安装于支轴上,该拨动钮伸出主体外,拨动钮带动支轴位移,该导线环随拨动钮位移而相对主体向前或向后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两弧形导槽,该支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弧形导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轴及连杆组,前述导线环安装于支轴上,该主体上设置有控制线轮转动的离合机构,该连杆组的一端与该离合机构连接,该连杆组的另一端与支轴连接;当离合机构按下时,该连杆组带动支轴位移,该导线环随支轴位移而相对主体向前转动,当离合机构复位时,该连杆组带动支轴复位,该导线环随支轴复位而相对主体向后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两弧形导槽,该支轴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弧形导槽中。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将导线环可活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上,并配合利用调节机构促使导线环活动,使得线轮与导线孔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从而改变线轮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之间夹角,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该夹角进行调节,以有效减少抛线或收线过程中渔线所受的摩擦阻力,使得使用者轻易而快速地将渔线抛出或收回,产品使用更加方便。二、通过将导线环安装于支轴上,并配合利用离合机构和连杆组带动支轴活动,使得导线环相对主体向前或向后转动,从而实现调节线轮与导线孔之间的距离以及线轮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之间的夹角,结构简单,操作也非常的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较佳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4是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另一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主体101、弧形导槽20、线轮30、滑杆40、导线环41、导线孔50、调节机构51、支轴52、连杆组521、第一连杆522、第二连杆53、支轴54、拨动钮60、离合机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体10、线轮20、滑杆30和导线环40。其中,该线轮20和滑杆30均安装于主体10上,该滑杆30位于线轮20的侧旁,滑杆30的轴向与线轮20的轴向平行,该导线环40安装于滑杆30上,由滑杆30带动导线环40沿滑杆30轴向来回移动,导线环40上设置有供渔线穿过的导线孔41。该导线环40可活动并改变地设置于滑杆30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环可转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30上,但不局限于导线环可转动,其亦可直接发生位移而活动;针对该导线环40设置有促使导线环40活动以调节线轮20与前述导线孔41之间距离而降低夹角摩擦力调节机构50,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节机构50包括支轴51及连杆组52,该支轴51安装于主体10上,支轴51的轴向与滑杆30的轴向平行,该主体10上设置有两弧形导槽101,该支轴51的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弧形导槽101中;前述导线环40安装于支轴51上,该导线环40可沿支轴51轴向来回活动地设置;该主体10上设置有控制线轮20转动的离合机构60,该离合机构60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对离合机构60的具体结构不作详细叙述,该连杆组52安装于主体10内,该连杆组52的一端与该离合机构60连接,该连杆组52的另一端与支轴5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杆组52包括有第一连杆521和第二连杆522,该第一连杆521与第二连杆522枢接,第一连杆521的尾端与离合机构枢接,第二连杆522的尾端与支轴51枢接;当离合机构60按下时,该连杆组52带动支轴51位移,该导线环40随支轴51位移而相对主体10向前转动,当离合机构60复位时,该连杆组52带 动支轴51复位,该导线环40随支轴51复位而相对主体10向后转动。使用时,如图3所示,原位状态下,该线轮20与导线孔41之间的距离为LI,线轮20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40之间夹角为Dl ;当需要进行抛线动作时,如图4所示,首先,将离合机构60按下,使得离合机构60触动连杆组52活动,由连杆组52的活动带动支轴51沿弧形导槽101活动,该导线环40在支轴51的带动下相对主体10向前转动,此时,该线轮20与导线孔41之间的距离为L2,线轮20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40之间夹角为D2,该L2大于LI,该D2小于Dl,从而使得线轮20与导线孔41之间的距离增大,而线轮20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40之间夹角减小,夹角的减小可有效减少抛线时渔线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得抛线更加容易;当需要进行收线动作时,使离合机构60复位,离合机构60通过连杆组52带动支轴51复位,该导线环40随支轴51复位而相对主体10向后转动,从而使得线轮20与导线孔41之间的距离减小,线轮20上钓线起始接触导线环40之间夹角增大,恢复如图3所示的状态,夹角的增大可有效减少收线时渔线所受到的摩擦阻力,使得收线更加容易。请参照图5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该调节机构50包括有支轴53及与该支轴53连接的拨动钮54,前述导线环40安装于支轴53上,该拨动钮54伸出主体10外,使用时,只需拨动该拨动钮54即可,以此由该拨动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包括有主体、线轮、滑杆和导线环,该线轮和滑杆均安装于主体上,该导线环安装于滑杆上,由滑杆带动导线环沿滑杆轴向移动,该导线环上设置有导线孔,其特征在于该导线环可活动并改变角度地设置于滑杆上,针对该导线环设置有促使导线环活动以调节线轮与导线孔之间距离而降低夹角摩擦力的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滑杆上,该调节机构带动导向环相对滑杆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环可调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支轴及与该支轴连接的拨动钮,前述导线环安装于支轴上,该拨动钮伸出主体外,拨动钮带动支轴位移,该导线环随拨动钮位移而相对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任,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熊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