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与车辆线束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3730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0:00
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线束的制造成本,并且还能够增强线束的可靠性的连接器。适于安装在线束(W11)上的第一导线保持器(H1)包括用于以互相并行方式保持多条导线(24a)的导线排列部分(36),布置在导线排列部分(36)的一侧的安装轴部分(57),并且该安装轴部分(57)与导线排列部分(36)的一侧间隔开距离,以及布置在导线排列部分的另一侧上的安装接合部分(58),并且该安装接合部分(58)与导线排列部分(36)的另一侧间隔开距离。设置在电装品上的保持器容纳部分(J1)包括用于可旋转地支承相应安装轴部分(57)的保持器轴支承部分(61),用于固定相应安装接合部分(58)的锁定部分(62),以及具有压接端子(63)的端子固定部分(64),其中该压接端子(63)排列在保持器轴支承部分(61)与锁定部分(62)之间,并且用于压接第一导线保持器(H1)保持的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车辆线束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图16和17概略示出了传统车辆线束连接结构的构造。图16所示的车辆线束连接结构SI包括连接于车内电气设备I和2的线束Wl,和分别设置在电装品上的线束连接部分。在所示的例子中,电装品I是安装在位于驾驶员座椅上方的车顶部分上或者车内其他部分上的地图灯。电装品2是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上方的车顶部分上或者车内其他部分上的顶灯,并且包括要固定于车顶部分的设计部分2a,和可拆卸地装接于设计部分2a的功能部分2b。图16所示的线束Wl采用普通分立线(铠装线)作为导线,并且包括连接到电装品I的分支线捆Wal ;连接到电装品2的分支线捆wa2 ;连接于分支线捆wal和wa2的基端的端子连接器Cl ;连接于分支线捆wal的末端的端子连接器C2 ;以及连接到分支线捆wa2的末端的电装品2的功能部分2b。端子连接器Cl是通过连接器连接到上游主干线束、电连接箱等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器C2是装配并且连接到设置在电装品I处的线束连接部分(连接器部分)的连接器。功能部分2b是电装品2的连接于线束的线束连接部分,并且该功能部分2b是包括灯体和连接于线束的开关机构的单元。图17所示的车辆线束连接结构S2包括连接到车内电装品I和2的线束W2,以及设置在电装品处的线束连接部分。电装品I和2与图16所示的那些相同,因此将省略所述电装品I和2的说明。图17所示的线束W2采用扁平线作为导线,并且连接到电装品I的分支线wa3和连接到电装品2的分支线wa4经由连接箱BI连接到基础分支线wa5。分支线wa3、wa4和wa5分别是扁平线。在这种线束W2中,端子连接器C3连接到基础分支线wa5的基端,而端子连接器C4连接到分支线wa3的末端,并且电装品2的功能部分2b连接到分支线wa4的末端。端子连接器C3是通过连接器连接到上流主干线束、电连接箱等的连接器,并且对应于图16的线束连接结构SI中的端子连接器Cl。端子连接器C4是装配并且连接到设置在电装品I上的线束连接部分(连接器部分)的连接器,并且对应于图16的线束连接结构SI中的端子连接器C2。图18至21示出了用于在传统车辆线束连接结构等中将线束连接到电装品的传统连接器。 图18至21所示的连接器5是所谓线压接式连接器,并且被下面提到的专利文献I所公开,该图18至21所示的连接器5用作图16的端子连接器Cl和端子连接器C2。该连接器5包括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外壳7 ;由导电材料制成多个触点8,并且由外壳7保持该多个触点8 ;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连接到外壳7的压接盖板9 ;以及装配在并且压接连接到压接槽Ila的导线13,该压接槽Ila分别形成在触点8的端子部分11中。当将压接盖板9连接到外壳7时,压接盖板9压制导线13,并且该导线13被压接装配在触点8的压接槽Ila内。如图21所示,盖板侧导线保持槽15形成在所述连接器5的压接盖板9上。在压接盖板9被连接到外壳7之前,要压接装配在压接槽I Ia内的导线13预先压配在盖板侧导线保持槽15内。此外,外壳侧导线保持槽16形成在外壳7上。当在压接盖板9连接到外壳7,并且导线13压接装配在压接槽Ila内时,压接盖板9压制保持在盖板侧导线保持槽15内的导线13,并且将该导线13压配在外壳侧导线保持槽16内。 下面提到的专利文献2公开了另一种公知的导线压接型线束连接结构。引用清单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A-2005-332796[专利文献2] JP-A-6I-I6I67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图16和17分别示出的线束连接结构S I和S2中,在制造线束的过程中,对于线束与端子连接器Cl、C2、C3和C4的压接连接、线束与电装品2的功能部分2b的连接等,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劳动不仅的端处理操作,因此,遇到的问题是线束的制造成本变闻。此外,安装线束时,功能部分2b和设置在端子连接器C1、C2、C3和C4内的端子被污损的可能性不是零,并且担心的是,由于端子等的污损使质量降低,从而会降低可靠性。此外,在上述线束连接结构SI和S2中,线束分支连接到电装品,因此,产生的问题还有,线束的直径和重量升高。此外,在图18至21所示的传统导线压接型连接器5中,用于保持多条导线13的压接盖板9直接压紧外壳7,并且通过这样做,这些导线压配到设置在外壳7上的触点8的压接槽Ila内。因此,如果要压接连接的导线13的数量大,则需要大的操作力,并且除非采用专用压接夹具,否则不能执行压接操作。因此,遇到的问题是,在不具备这种专用压接夹具的工作现场等,难以制造线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更具体地说,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车辆线束连接结构,其中为制造线束专门设计的压接夹具和要求大量时间和劳动的端处理操作是不需要的,因此,能够降低线束的制造成本,并且在安装线束时,也不由于端子等的污损而使质量降低,从而能够增强可靠性。解决问题的手段利用下面的构造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I)连接器,包括导线保持器,该导线保持器适应于安装在线束上,并且具有导线排列部分,该导线排列部分以互相平行的关系保持构成所述线束的多条导线;以及设置在电装品上的保持器容纳部分,并且该保持器容纳部分用作要连接到所述线束的线束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导线保持器包括安装轴部分,该安装轴部分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一侧处,并且与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一侧间隔开距离,以及安装接合部分,该安装接合部分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另一侧处,并且与所述导线的另一侧间隔开距离;并且 所述保持器容纳部分包括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安 装轴部分的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与所述导线保持器的安装接合部分接合的锁定部分,所述导线保持器利用所述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作为转动支点来枢轴运动,以便固定所述导线保持器;以及具有多个压接端子的端子固定部分,所述多个压接端子根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处的导线排列,排列在所述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与所述锁定部分之间,以便当所述导线保持器固定在所述锁定部分时,完成所述压接端子与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处的导线的压接连接。(2)根据(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导线保持器包括内框体和外框体,所述内框体在所述导线保持器固定到所述保持器容纳部分时,位于靠近所述端子固定部分,所述外框体叠置在所述内框体的上表面上,以使所述多条导线保持在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并且所述安装轴部分和所述安装接合部分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外框体上。(3)根据(I)或者(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导线保持器的外框体具有相对于所述导线排列部分延伸布置在所述安装轴部分外侧的外缘部分;并且所述保持器轴支承部分包括切槽和防抽出部分,当所述导线保持器相对于所述保持器容纳部分以垂直竖立状态布置时,所述安装轴部分的端部以垂直于所述安装轴部分的轴的方向插入所述切槽,所述防抽出部分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安装轴部分到达所述切槽的内端后,所述导线保持器向所述端子固定部分枢轴运动时,所述防抽出部分与通过该枢轴运动运动到所述切槽外的所述外缘部分对接,从而防止所述安装轴部分的抽出。(4)根据(I)至(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排列在所述端子固定部分处的所述压接端子具有所述导线分别插入的相应压接槽,并且所述压接槽形成为弧形,并且在所述导线保持器枢轴运动期间,所述压接槽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26 JP 2009-2689281.一种连接器,包括 导线保持器,该导线保持器适应于安装在线束上,并且具有导线排列部分,该导线排列部分以互相平行的关系保持构成所述线束的多条导线;以及设置在电装品上的保持器容纳部分,并且该保持器容纳部分用作要连接到所述线束的线束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导线保持器包括安装轴部分,该安装轴部分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一侧处,并且与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一侧间隔开距离,以及安装接合部分,该安装接合部分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的另 一侧处,并且与所述导线的另一侧间隔开距离;并且 所述保持器容纳部分包括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安装轴部分的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与所述导线保持器的安装接合部分接合的锁定部分,所述导线保持器利用所述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作为转动支点来枢轴运动,以便固定所述导线保持器;以及具有多个压接端子的端子固定部分,所述多个压接端子根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处的导线排列,排列在所述保持器轴支承部分与所述锁定部分之间,以便当所述导线保持器固定在所述锁定部分时,完成所述压接端子与布置在所述导线排列部分处的导线的压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导线保持器包括内框体和外框体,所述内框体在所述导线保持器固定到所述保持器容纳部分时,位于靠近所述端子固定部分,所述外框体叠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敏明千叶真吾高崎哲朗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