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担载片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30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胶囊担载片材,其被卷绕成辊状后即使使用微胶囊也不发生破坏,微胶囊担载片材与其他的部件良好地进行贴合等,易于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是基材片材10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20的微胶囊担载片材S,具有基材片材10和粘合在基材片材10表面上的微胶囊20的层,及可剥离地粘贴在微胶囊层20表面上的再剥离薄膜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讲,以封入功能性材料的微胶囊担载在基材片材上形成的作为对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把各种的液状功能性材料封入微小胶囊中的微胶囊技术。微胶囊化的功能性材料涂布载负在片材的表面,可对片材赋予各种各样的功能。作为这样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利用领域,已知有封入染料或发色剂的复写片材、封入色素的感光记录片材、封入挥发性溶剂的发泡性片材、封入香料的带香味片材等。有关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已知通过将分散了微胶囊的涂布液涂布在基材片材的表面上,干燥,在基材片材的表面形成微胶囊层的方法。工业上生产时,连续地将涂布液涂布在连续移动的基材片材表面上,制造连续带状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多数情况下卷绕成辊状,便于搬运或保管的操作。作为微胶囊担载片材的使用形态,有时在载负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其他材料制的片材或部件使用。例如,对封入应答光或温变物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有时在载负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玻璃板制造调光玻璃等。
技术实现思路
以往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制造技术,存在所制得的微胶囊担载片材难使用的问题。如前所述,只是涂布微胶囊涂布液使其干燥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直接卷绕成辊状层合时,微胶囊层与相邻的微胶囊担载片材的基材片材背面相接触,在微胶囊与基材片材之间容易引起粘连。为了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从卷绕辊上解开时,与基材片材背面粘合的微胶囊遭到破坏或脱落。曾设想把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辊状时,预先在微胶囊层的表面涂布脱模剂。也考虑过夹入涂有脱模剂的片材、卷绕微胶囊担载片材。认为通过这样,能避免微胶囊与基材片材背面引起粘连。从卷绕辊上解开微胶囊担载片材时,使微胶囊容易从基材片材背面侧分离,而不破坏微胶囊。然而,如果脱模剂直接粘在微胶囊表面,要想在微胶囊侧的表面贴合其他部件时,由于脱模剂的作用,会发生不能得到足够的密合性或贴合强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将所制造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卷绕成辊状后即使是使用微胶囊也不会产生破坏、在使用微胶囊担载片材时也良好地进行与其他部件的贴合等容易使用的微胶囊担载片材。本专利技术微胶囊担载片材是在基材片材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具有前述基材片材、粘合在前述基材片材表面上的前述微胶囊层、以及可剥离地粘贴在前述微胶囊层表面上的再剥离膜。微胶囊是作为隔壁层的壳体中内包着呈液状等芯物质的胶囊。利用构成芯物质的材料发挥各种的功能。胶囊的壳体部分可以使用与过去公知的微胶囊中胶囊壳体同样的原料形成。具体地,采用凝聚法制造的场合,可以使用明胶等有等电点的化合物或聚乙烯亚胺等的阳离子性的化合物与阿拉伯树胶、褐藻酸钠、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基甲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淀粉邻苯二甲酸酯、聚丙烯酸等的阴离子性物质的组合物。采用原地(in-situ)聚合法的场合,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等。采用界面聚合法的场合,使用多元胺、乙二醇、多元酚等的亲水性单体与多元酸卤化物、二卤缩甲醛、多元异氰酸酯等的疏水性单体的组合物,形成聚酰胺、环氧树脂、聚氨酯、聚尿素等的胶囊壳体。胶囊壳体的原料中也可以加入交联剂、可以制得具有优异耐久性胶囊壳体的微胶囊。作为交联剂、可优选列举甲醛或乙二醛等的醛化合物、尿素或硫脲等的尿素化合物、三聚氰胺或羟甲基化三聚氰胺等的三聚氰胺化合物、多官能的环氧化合物、多官能的噁唑啉化合物、水分散型异氰酸酯化合物、乙二胺或聚乙烯亚胺等的多元胺化合物。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一起使用。作为胶囊中内包的液状物质,可以只是1种或2种以上的液体或混合液,这些液体可以是使微粒子等的固体物质溶解的溶液或浆状溶液。另外,可以是使微粒子等(例如有热线吸收能的微粒等)的固体物质分散在这些液体或溶液中的分散液(所谓的分散体)、也可以是混合的混合液(所谓混合物)。液状物质的制备中,所使用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种类与数量等,可考虑所得微胶囊的用途领域或最终制品所要求的功能等适当地进行选择,没有特殊限定。液状物质虽然没有特殊限定,但整体来讲优选是油性在水系介质中可形成油滴分散的液状物。作为液状物质,只要是通常一般可作为微胶囊的芯物质使用的以往公知的液状物质,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列举邻-、间-、或对-二甲苯、甲苯、苯、十二烷基苯、己基苯、苯基二甲苯基乙烷、萘系烃等的芳香族系烃类;环己烷、正己烷、煤油、链烷烃系烃等的脂肪族烃类;环氧癸烷、环氧十二烷等的环氧化合物类;环己基乙烯基醚等的醚类;四氟三溴乙烷、三氟氯乙烯的低聚物等的卤化溶剂等的单独或这些的混合物。这些液状物质可以只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并用。除了上述的液状物质外,例如还可列举通过加热均匀地溶解,降低温度时可固化的物质,具体地,可列举蜡类、蜡类为主体的蜡、高级醇、聚烯烃蜡等。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微胶囊内包的液状物质中添加添加剂。添加剂在液状物质中的状态,溶解或分散的状态没有特殊限定。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染料、颜料、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农药、医药、化妆品、催化剂、粘合剂、油用性维生素、金属粉、液晶、树脂粒子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一起使用。使这些添加物质在液状物质中溶解或分散的场合,例如可在添加时进行加热处理、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偶联剂处理等)等,也可以在添加前进行这些预处理。微胶囊的形状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球形等的粒子状。微胶囊的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本专利技术适用性高的是20~200μm。微胶囊的粒径太小时,要在片材上赋予足够量的功能性物质,必须层积微胶囊,这种场合难均匀担载。粒径太大时,微胶囊的强度不充分,微胶囊往往可能产生龟裂。制造微胶囊时,可采用通常包含微胶囊化工序的公知制造方法,具体地,可优选使用凝聚法(相分离法)、液中干燥法、熔解分解冷却法、喷雾干燥法、平面涂布法、气中悬浮被覆法与粉床法等所谓的界面沉积法,或界面聚合法、原地聚合法、液中固化被膜(被覆)法(锐孔法)与界面反应法(无机化学反应法)等所谓的界面反应法。其中,更优选凝聚法、原地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液中干燥法、熔解分解冷却法。而且,这些各种制造方法的微胶囊化工序中,作为胶囊壳体所内包的芯物质要使用前述的液状物质等。如果是这样的方法,由于极容易地制得上述微胶囊而优选。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通常必须使液状物质等成为芯物质的状态(例如液滴状的形态),作为这种方法,可以是使用在气相中进行喷雾或滴下等的锐孔等形成液滴状,也可以通过使液状物质在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中分散形成液滴状,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使液状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时,作为水系介质没有特殊限定,但可优选使用水、或水与亲水性溶剂(醇、酮、酯、二醇等)的混合液,使水溶性高分子(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树脂等)溶解于水的溶液,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或者将这些水系介质层合的液体等。另外,液状物质分散在水系介质中的量没有特殊限定。微胶囊化工序中微胶囊壳体原料的使用量没有特殊限定。进行微胶囊化工序时,除了胶囊壳体原料液状物质等,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水系介质或非水系介质外,也可以适当使用其他的成分。通常,经微胶囊化工序制得微胶囊后,根据需要采用过滤等分离微胶囊。例如,使液状物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胶囊担载片材,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片材上层状地担载微胶囊的微胶囊担载片材,备有前述基材片材、粘合在前述基材片材表面上的前述微胶囊的层、以及可剥离地粘贴在前述微胶囊层表面上的再剥离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彰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