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冰暂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4817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二元冰暂存装置,包括能容纳二元冰冰浆液的保温壳,其中:保温壳内的一半空间设有支架管;支架管能经节流阀能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支架管上并排设有螺旋均温器,并且螺旋均温器的中轴上制有与支架管相连通的管体;支架管下侧并排设有充气头;充气头连接有能吸取保温壳内部的空气并对充气头供气的气泵;保温壳内的另一半空间设有的侧壁设有搅拌器,并且该搅拌器连接有动力装置。支架管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使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能通过换热液使连接在支架管上的螺旋均温器保持所需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均温效果好、冰浆结构稳定、均温容量大、内部压力可调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品二元冰暂存设备,尤其涉及二元冰暂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二元冰的生成方法,一般采用载冷剂间接接触制冷醉溶液生成二元冰,即在金属内外套管之间流动的载冷剂,经内管管壁传热,与内管中流动的醇溶液进行非接触式冷量交换,使醇溶液降温制冷生成二元冰。这种液-固-液之间的传热温差,醇溶液制冷后在内管壁表面形成的冰层,都会增加传热的热阻,使载冷剂的冷量传递效率大大下降。为此必须及时刮削去除内管壁表面堆积的冰层,由于机械刮削不但会带来机件故障的增加,而且使生成二元冰的工艺更加复杂。因此非接触式生成二元冰的方法,因造价高、能耗大、工艺复杂、效率低而极待改进和提高。如中国技术专利《直接接触式生成二元冰的方法》, 专利号ZL200410099295. 9提供了一种载冷剂与醇溶液直接接触生成二元冰的方法,其特征是载冷剂R123与制冷剂R22经热交换后,获得的低温液态载冷剂,被载冷剂液泵输送至制冰罐顶部,自上向下喷射与储存在制冰罐中的醇溶液直接接触混合吸热后,沉积在制冰罐的底部,经载冷剂液泵轴吸和水分离器除去水分后,载冷剂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载冷剂得以循环制冷。而醇溶液在急剧放热后形成均匀细小的冰晶,与醇溶液混合生成均匀泥浆状二元冰,经倾斜放置在制冰罐与储冰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依靠二元冰自身的流动性和重力作用,自动流向储冰罐,实现二元冰的连续制备。该技术具有系统结构紧凑,工艺简单,造价低,能耗小,连续制备效率高的优点。然而,现有技术储冰设备普遍简易,生成的二元冰冰浆在贮存不当的情况下往往发生形状改变,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均温效果好、冰浆结构稳定、均温容量大、内部压力可调的二元冰暂存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二元冰暂存装置,包括能容纳二元冰冰浆液的保温壳,其中保温壳内的一半空间设有支架管;支架管能经节流阀能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支架管上并排设有螺旋均温器,并且螺旋均温器的中轴上制有与支架管相连通的管体;支架管下侧并排设有充气头;充气头连接有能吸取保温壳内部的空气并对充气头供气的气泵;保温壳内的另一半空间设有的侧壁设有搅拌器,并且该搅拌器连接有动力装置。支架管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使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能通过换热液使连接在支架管上的螺旋均温器保持所需温度。位于支架管下侧的充气头产生气泡并搅动冰浆液自下而上通过螺旋均温器附近,由于冰浆液固液并存,因而部分气泡会滞留在冰浆液内,起到稳定冰浆液物理状态的作用。搅拌器将冰浆液推动至螺旋均温器附近形成横向流动,并结合充气头作用最终形成环流,增大均温效果和有效均温冰浆液体积。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充气头恰好位于螺旋均温器的正下方;动力装置为电机。充气头恰好位于螺旋均温器的正下方,能将产生的气泡包裹螺旋均温器外周,是气体快速降温,防止气体温度过高而破坏冰浆液的冰晶颗粒,使之在起到稳定冰浆液的同时,基本不破坏冰晶结构。保温壳管道连 接有卸压阀。卸压阀为调节保温壳内压力之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以油或制冷液作为热交换媒介与螺旋均温器进行热交换用以控温。由于本技术保温壳内的一半空间设有支架管;支架管能经节流阀能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支架管上并排设有螺旋均温器,并且螺旋均温器的中轴上制有与支架管相连通的管体;支架管下侧并排设有充气头;充气头连接有能吸取保温壳内部的空气并对充气头供气的气泵;保温壳内的另一半空间设有的侧壁设有搅拌器,并且该搅拌器连接有动力装置。支架管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使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能通过换热液使连接在支架管上的螺旋均温器保持所需温度。位于支架管下侧的充气头产生气泡并搅动冰浆液自下而上通过螺旋均温器附近,由于冰浆液固液并存,因而部分气泡会滞留在冰浆液内,起到稳定冰浆液物理状态的作用。搅拌器将冰浆液推动至螺旋均温器附近形成横向流动,并结合充气头作用最终形成环流,增大均温效果和有效均温冰浆液体积。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均温效果好、冰浆结构稳定、均温容量大、内部压力可调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保温壳I、支架管2、节流阀21、螺旋均温器3、充气头4、气泵5、搅拌器6、电机61、卸压阀7。实施例参照图1,二元冰暂存装置,包括能容纳二元冰冰浆液的保温壳1,其中保温壳I内的一半空间设有支架管2 ;支架管2能经节流阀21能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支架管2上并排设有螺旋均温器3,并且螺旋均温器3的中轴上制有与支架管2相连通的管体;支架管2下侧并排设有充气头4 ;充气头4连接有能吸取保温壳I内部的空气并对充气头4供气的气泵5 ;保温壳I内的另一半空间设有的侧壁设有搅拌器6,并且该搅拌器6连接有动力装置。支架管2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使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能通过换热液使连接在支架管2上的螺旋均温器3保持所需温度。位于支架管2下侧的充气头4产生气泡并搅动冰浆液自下而上通过螺旋均温器3附近,由于冰浆液固液并存,因而部分气泡会滞留在冰浆液内,起到稳定冰浆液物理状态的作用。搅拌器6将冰浆液推动至螺旋均温器3附近形成横向流动,并结合充气头4作用最终形成环流,增大均温效果和有效均温冰浆液体积。充气头4恰好位于螺旋均温器3的正下方;动力装置为电机61。充气头4恰好位于螺旋均温器3的正下方,能将产生的气泡包裹螺旋均温器3外周,是气体快速降温,防止气体温度过高而破坏冰浆液的冰晶颗粒,使之在起到稳定冰浆液的同时,基本不破坏冰晶结构。保温壳I管道连接有卸压阀7。卸压阀7为调节保温壳I内压力之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以油或制冷液作为热交换媒介与螺旋均温器3进行热交换用以控温。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ニ元冰暂存装置,包括能容纳ニ元冰冰浆液的保温壳(I),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壳(I)内的一半空间设有支架管(2);所述的支架管(2)能经节流阀(21)能连接外部循环式换热液温控设备;所述的支架管(2)上并排设有螺旋均温器(3),并且所述的螺旋均温器(3)的中轴上制有与所述的支架管(2)相连通的管体;所述的支架管(2)下侧并排设有充气头(4);所述的充气头(4)连接有能吸取所述的保温壳(I)内部的空气并对所述的充气头(4)供气的气泵(5);所述的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常文夏灵敏徐佳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