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878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椭圆环形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右框架的前后两端由横向弧杆连接,形成椭圆形框架结构,在所述椭圆形框架上吊设有向下拱的弧面减震片,在弧面减震片的下方设置有向上拱的减震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使鞋底后跟具有充足的形变空间,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且能牢固地支持着整个后跟部位,保持鞋体稳定,摇篮式缓冲、减震,舒适性高,而自动平衡功能,能避免足部扭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制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
技术介绍
对于运动鞋来说,人们希望双脚在运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减少震动带来的伤害,以实现锻炼或竞技的目的,减震鞋底的出现解决了部分问题,减震结构可以缓冲运动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还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但是,仅有减震是不够的,还需要鞋底具有支持稳定性和防扭伤功能,避免运动损伤。目前,运动鞋的缓冲减震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缓冲吸震功能材料以及缓冲吸震结构来实现的。当使用缓冲吸震功能材料时,虽能取得较好的缓震功能,也极大地削弱了运动鞋的稳定性能。如常见的鞋底减震设计为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全封闭式减震气囊,然而减震气囊密封一旦被破坏,空气泄漏,便失去了减震效果,并且减震气囊又厚又软,当鞋底将地面冲击力传给足底时,减震气囊易歪斜,不能进行校正,无法使鞋底恢复原状保护足部不被扭伤。针对此问题,中国技术CN201005149Y公开了一种运动鞋鞋底,该鞋底在后掌内置入与后跟鞋垫形似的稳定片,意图缓解在运动中前后掌的剧烈冲击力,并提高鞋子的缓震、支持和稳定的性能。但这种与后跟鞋垫形似的稳定片,其基本呈片状,未能很好地形成结构减振和支持、稳定,减震效果和稳定防扭作用非常有限,当受强力冲击时,无法有效减震、避免扭伤,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它能可靠地支持鞋底的整个后跟部,具有优良的减震和稳定性能,自动平衡,避免足部扭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包括椭圆环形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右框架的前后两端由横向弧杆连接,形成椭圆形框架结构,在所述椭圆形框架上吊设有向下拱的弧面减震片,在弧面减震片的下方设置有向上拱的减震架。本技术所提供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嵌装于鞋底的后跟部,椭圆形框架结构使后跟部具有很大的形变空间,并且这种椭圆形框架结构如同摇篮,当整个鞋体受力小或人体 运动不剧烈时,力作用在椭圆形框架的弧杆上,以及与弧杆连接的弧面减震片上,弧杆和弧面减震片产生一定变形,通过弯曲变形再恢复的过程,使脚有一种“摇篮”的舒适感;当整个鞋体受到较大冲击力或人体运动剧烈时,“摇篮”发生较大形变,弧面减震片向下对其下方设置的减震架施加压力,减震架成为第二受力点,产生形变以缓冲、吸收“摇篮”受到的力。因而本技术不但能使后跟具有充足的形变空间,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且能牢固地支持着整个后跟部位,保持鞋体稳定,鞋体的后跟两侧被架空,当整个系统受力偏向一边的时候,整个鞋体也会倾向该边,使整个鞋体重新达到平衡,起到防扭伤的作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弧面减震片上设有与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相连接的第一支片,通过第一支片更便于与左、右框架的上半环相连接,同时,第一支片之间的缺口使弧面减震片具有更好的弹性,利于变形和恢复。进一步地,所述弧面减震片上还设有与所述横向弧杆相连接的第二支片。使弧面减震片更加牢固可靠地设置在“摇篮”框架上,使鞋底受到的力能够分散地传递到“摇篮”框架,减小上半环的受力,吸能均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片的末端包覆在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上,所述上半环上设置有将第一支片末端边缘嵌围的凸筋,使第一支片与左、右框架的上半环连接牢固,并强化上半环。所述减震架固定在所述左、右框架的下半环或者是鞋底上,多种固定方式,以适应不同鞋底的需要。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架的顶面与所述弧面减震片向下拱的底面之间留有空隙。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减震架的顶面与所述弧面减震片向下拱的底面相接触。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横截面的宽度尺寸小于该横截面高度尺寸,所述左、右框架的下半环横截面的宽度尺寸大于该横截面高度尺寸。“立式”上半环的强度更高,在使用相同多材料的情况下,此种上半环能承受更大的力,而扁宽的下半环,使“摇篮”能稳定、平衡地支承在鞋底上,有利于受力,不会歪斜,防止扭伤。所述弧面减震片在俯视方向上大致呈X形,所述第一支片与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相连接一端的宽度尺寸大于另一端。呈X形布置的四个第一支片,使受力合理,而第一支片的连接端宽,另一端窄,既保证弧面减震片与上半环连接可靠,又保证弧面减震片具有较高的弹性。所述减震架为TPU材质并设置有支撑脚,减震架通过支撑脚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左、右框架的下半环上。支撑脚之间的缺口使减震架具有更好的弹性,利于减震架变形和 恢复,通过支撑脚还便于与框架连接,一体成型加工方便,成本低,方便与鞋底装配。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但能使鞋底后跟具有充足的形变空间,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且能牢固地支持着整个后跟部位,保持鞋体稳定,摇篮式缓冲、减震,舒适性高,而自动平衡功能,能避免足部扭伤。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运用于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为1-鞋底,11-下凹弧面,2-减震防扭伤部件,21-左框架,22-右框架,23-横向弧杆,24-弧面减震片,25-减震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包括TPU材质的椭圆环形的左框架21和右框架22,两框架21、22在前后两端由横向弧杆23连接,左、右框架21、22和两横向弧杆23构成椭圆形框架。如图2、图3所示,左、右框架21、22的上半环211、221横截面的宽度尺寸 小于该横截面高度尺寸,左、右框架21、22的下半环212、222横截面的宽度尺寸大于该横截面高度尺寸。即上半环211、221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半环211、221内、外圆弧之间的距离,上半环的杆身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这种“立式”上半环的强度更高,在使用相同多材料的情况下,此种上半环能承受更大的上下方向的力,左、右框架2U22的下半环212、222的宽度尺寸大于下半环212、222内、外圆弧之间的距离,而扁宽的下半环,使“摇篮”能稳定、平衡地支承在鞋底I上,有利于承受力,不会歪斜,防止扭伤。在左、右框架21、22的上半环211、221上吊设有向下拱的弧面减震片24,弧面减震片24也是TPU材质,弧面减震片24上设有4个与上半环211、221相连接的第一支片241,在左、右框架21、22的上半环211、221上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支片241,弧面减震片24在俯视方向上大致呈X形,使受力合理,第一支片241与左、右框架21、22的上半环相连接一端的宽度尺寸大于另一端,既保证弧面减震片24与上半环连接可靠,又保证弧面减震片24具有较高的弹性。弧面减震片24的底面与第一支片241连接端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使弧面减震片24可以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为连接牢固,并强化上半环,第一支片241的末端包覆在上半环上,在上半环上设置有将第一支片241末端边缘嵌围的凸筋27,从图I中可以看到,上半环211、221上还设置有强化用的加强筋26,加强筋26沿上半环的走向延伸。如图I至图4所示,在弧面减震片24的下方设置有向上拱的减震架25。减震架25与左、右框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椭圆环形的左框架和右框架,所述左、右框架的前后两端由横向弧杆连接,形成椭圆形框架结构,在所述椭圆形框架上吊设有向下拱的弧面减震片,在弧面减震片的下方设置有向上拱的减震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减震片上设有与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相连接的第一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减震片上还设有与所述横向弧杆相连接的第二支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片的末端包覆在所述左、右框架的上半环上,所述上半环上设置有将第一支片末端边缘嵌围的凸筋。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鞋底的减震防扭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架固定在所述左、右框架的下半环或者是鞋底上。6.根据权利要求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思恩丁思博郑荣大黄雪琼郑艺文张淦英余常彬
申请(专利权)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