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勇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3123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06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悬架,其包括车身大梁和车轮架,车轮安装在车轮架上;还包括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连接在车轮架与车身大梁之间;减震装置的数量为2个以上,其中,至少有一个减震装置的伸缩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同时至少有一个减震装置的伸缩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且上述两个减震装置的伸缩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使得车辆在遇到不平路面时,不仅能够缓冲竖直方向的冲力,同时能够缓冲水平方向的冲力;结合车轮架的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缓冲受力的同时可保证车体的动力传输,不影响车身的前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的减震
,特别是一种以减震器与弾性元件结合后的布置为特点的车辆悬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悬架中,减震器和弾性元件共同承载车身的重力,同时缓冲路面不平时引起的竖直方向上的冲击カ;车轮对车身的推力或者拉カ由纵臂(或连杆)来传递。但是由于纵臂(或连杆)与车架的连接均为硬性连接,也就不能缓冲路面不平时引起的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无法满足车子使用者的较高的舒适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ー种车辆悬架,其通过减震器结合弹性元件,在传递车轮对车身动カ的基础上,在路面不平时,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冲击カ衰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ー种车辆悬架,包括车身大梁和连接车身大梁的车轮架,车轮安装在车轮架上;还包括减震装置,车轮架与车身大梁之间通过减震装置连接;减震装置的数量为2个以上,其中,至少有ー个减震装置的伸縮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同时至少有一个减震装置的伸缩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且上述两个减震装置的伸縮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当本技术应用在由后轮转动带动车身前行的车子类型如电动车时,本技术针对车子的后轮进行改进,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连杆和纵臂,连杆的初始方向为竖直方向,纵臂的初始方向为水平方向;减震装置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连接在连杆与车身大梁之间,另ー个连接在纵臂与车身大梁之间;各减震装置与车身大梁之间为转动连接。具体的,当路面不平时,车轮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既可缓冲竖直方向的冲击力,又可缓冲水平方向的力;同时由于减震装置压缩时的张力作用,后轮的动力依旧可以传递到车身上。应用于由后轮转动带动车身前行的车子类型如电动车时,本技术还可以有另一种应用形式,即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连杆和纵臂,纵臂一端转动连接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车身大梁;减震装置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减震装置的一端连接车身大梁,另一端转动连接纵臂与连杆的连接点;另一个减震装置的一端连接连杆与纵臂连接端的对端,另一端连接纵臂。进ー步的,当本技术应用于需要克服侧向カ的车型时,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纵臂、连杆,连杆数量为2个,两个连杆之间的夹角范围在(T180度之间;减震装置数量为3个,分别连接在连杆与车身大梁、纵臂与车身大梁之间;减震装置与车身大梁之间为转动连接;车轮架还包括侧向カ承压杆,其一端转动连接车身大梁,另一端连接在纵臂与减震装置的连接点上。由于减震装置的強度有限,侧向カ承压杆的设置可承受车辆的侧向力,同时将减震装置的伸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减震装置。两个连杆以不同角度支承车轮轴,连接连杆的两个减震装置的合力承受车身的重量,同时衰减各个方向上的冲击力。本技术应用在主动轮位于车身上的车型,如自行车、摩托车等时,还包括动カ传输装置,动カ传输装置由主动轮、从动轮、传动轮以及传动链条组成,其中主动轮设置于车身大梁上,从动轮安装于车轮架上,且从动轮的转动可带动车轮的转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还设有伸缩臂,伸缩臂由两个转动连接的直臂组成,两直臂的转动连接点上设有传动轮;车身大梁上还设有张紧轮,使得传动链条与传动轮的外圆周相切;两直臂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主动轮轮轴和从动轮轮轴。当路面不平时,车轮在减震装置的作用下缓冲冲力吋,会偏离之前的位置,此时伸縮臂将随之伸縮,在张紧轮以及传动轮的共同作用下,传动链条依旧可以实现主动轮到从动轮的动カ传递,从而保持车身的前迸。以上所述减震装置由减震器和弾性原件组成,弾性原件的伸縮方向与减震器的伸缩方向相同。减震装置为现有技术,可选用的形式有多种,如弾性元件为弹簧,弹簧套在减震器外周的,或者弾性原件与减震器并排设置的等等。本技术的应用形式还可以是,车轮架包括初始为水平方向的纵臂和初始为竖直方向的2个连杆;减震装置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为可在竖直方向伸缩的弹性板,另ー 个由伸縮方向一致的减震器和弾性元件组成;弾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每个连杆的ー个端部,每个连杆的另一个端部转动连接车身大梁;纵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弹性板与一个连杆的连接点上,另一端通过由减震器和弾性元件组成的减震装置连接车身大梁。弾性板缓冲车辆竖直方向的冲カ,连接纵臂的减震装置缓冲车辆水平方向的冲カ。对于车辆后桥双桥形的车辆,本技术的应用形式为,车轮架包括初始为水平方向的纵臂和初始为竖直方向的连杆,每个连杆和纵臂皆分别转动连接ー个车轮的轮轴;减震装置的数量为3个,其中一个为可在竖直方向伸缩的弹性板,其余两个皆由减震器和弾性元件组成;弹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连杆;每个纵臂各通过ー个由减震器和弾性元件组成的减震装置连接车身大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减震装置的设置使得车辆在遇到不平路面吋,不仅能够缓冲竖直方向的冲力,同时能够缓冲水平方向的冲カ;结合车轮架的结构设计,本技术在缓冲受力的同时可保证车体的动カ传输,不影响车身的前行。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车辆悬架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ー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ニ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ー步描述。图I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车辆悬架,包括车身大梁I和连接车身大梁的车轮架,车轮2安装在车轮架上;车辆悬架中仅仅设置了竖直方向的减震装置6,在车子遇到路面不平时,无法缓冲水平方向的受力,给骑乘者的舒适度造成影响。图2至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各种实施例中,减震装置6的数量为2个以上,其中,至少有ー个减震装置的伸缩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同时至少有一个减震装置的伸縮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度;且上述两个减震装置的伸縮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当路面不平时,在至少2个减震的作用下,车轮可随冲カ方向在原车轮所在平面内移动,在缓冲冲力的同时,减震装置拉伸产生的反向力可使得车身依旧保持前行。当应用在由后轮转动带动车身前行的车子类型如电动车时,本技术可结合图2所示的的实施例一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四图2中,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连杆4和纵臂3, 连杆4的初始方向为竖直方向,纵臂3的初始方向为水平方向;减震装置6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连接在连杆4与车身大梁I之间,另ー个连接在纵臂3与车身大梁I之间;各减震装置6与车身大梁I之间为转动连接;图5所示的实施例四中,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连杆4和纵臂3,纵臂3 —端转动连接连杆4,另一端转动连接车身大梁I ;减震装置6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减震装置6的一端连接车身大梁,另一端转动连接纵臂3与连杆4的连接点;另一个减震装置6的一端连接连杆4与纵臂3连接端的对端,另一端连接纵臂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三为本技术应用于需要克服侧向カ的车型时的具体实施方式,车轮架包括可转动的纵臂3、连杆4,连杆4数量为2个,两个连杆4之间的夹角范围在(T180度之间;减震装置6数量为3个,分别连接在连杆4与车身大梁I、纵臂3与车身大梁I之间;减震装置6与车身大梁I之间为转动连接;车轮架还包括侧向カ承压杆41,其一端转动连接车身大梁1,另一端连接在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