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电子白板,包括矩形屏幕,矩形屏幕的每条边上布置有复数个发射管和至少3个接收管;矩形屏幕每条边的两端各布置1个接收管,每条边上的接收管等距布置;每条边上的发射管布置在该边两端的接收管之间,每条边上的发射管等距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接收管数量少,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产品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红外电子白板 本实用 新型涉及电子白板,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电子白板。传统红外电子白板具有矩形的屏幕,白板矩形屏幕的两条直角边上布置有发射管,另外两条直角边上布置有接收管。白板矩形屏幕的一条边上全部布置发射管,对面的另ー边上全部布置接收管,布置在相对两条边上的发射管和接收管一一对应,构成发射和接收的栅格。传统红外白板的缺点是,需要的发射管和接收管数量大、电路结构复杂,产品成本闻。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收管数量少,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产品成本较低的红外电子白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电子白板,包括矩形屏幕,矩形屏幕的每条边上布置有复数个发射管和至少3个接收管;矩形屏幕每条边的两端各布置I个接收管,每条边上的接收管等距布置;每条边上的发射管布置在该边两端的接收管之间。以上所述的红外电子白板,矩形屏幕每条边上的发射管等距布置。以上所述的红外电子白板,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布置以矩形屏幕的中轴线为基准轴对称,并以矩形屏幕的中心点为基准中心対称。以上所述的红外电子白板,矩形屏幕的短边布置3个接收管,长边布置4-5个接收管。以上所述的红外电子白板,矩形屏幕每条边上相邻两个接收管之间的发射管构成I个发射区,矩形屏幕每条边端部的接收管是对边相对接收管侧边发射区的信号接收管;矩形屏幕每条边中部的接收管是对边相对接收管两侧发射区的信号接收管。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接收管数量少,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产品成本较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I屏幕左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I屏幕右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I屏幕顶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I屏幕底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2屏幕顶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3屏幕顶边三个接收管覆盖区域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5所示的本技术红外电子白板的实施例I中,红外电子白板的主体是4 3的矩形屏幕,矩形屏幕的每条边上都布置有许多发射管和3个接收管R,矩形屏幕4条边共有12个接收管R1-R12。如图I所示,接收管R按如下方式布置,矩形屏幕每条边的两端各布置I个接收管R,另ー个接收管R布置在矩形屏幕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上的接收管R与两端的接收管R等距。每条边上的发射管布置在该边两端的接收管R之间,每条边上的发射管等距布置,本实施例发射管和间距为I厘米。按上述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布置方式,发射管和接收管的布置以矩形屏幕的中轴线为基准轴对称,同时以矩形屏幕的中心点为基准中心対称。矩形屏幕每条边上相邻两个接收管R之间的发射管构成I个发射区S,12个接收管R1-R12之间共构成12个发射区S1-S12。每条边设置的接收管R,负责接收正对面发射管发出的信号;如图2所示,左边三个接收管R1-R3,只接收对面(右边)发射区S5和S6发射管的信号,其覆盖区如下屏幕上无填充部分为盲区;屏幕上点填充部分为单次覆盖区;屏幕上线填充部分为双重覆盖区。上端接收管Rl只接收右边接收管R9下侧发射区S6发出的红外信号;下端接收管R3只接右边接收管R7上侧发射区S5发出的红外信号。中间接收管R2接收右边接收管R8上下两侧发射区S5和S6发出的红外信号.左边中间接收管R2的最大接收角度为42度(±21度)。如图3所示,右边接收管R7-R9的工作情况正好反过来。两侧的接收管R1-R3、R7-R9可以覆盖屏幕的整个区域。且全区域内,每个点都正好有两次覆盖。也就是说,任何ー个位置,从左右两侧的6个接收管R1-R3、R7-R9进行扫描的话,都可以有2条扫描线经过此点。而且按照上述的扫描方式,正好只有2条线经过此点。上、下两条边的工作情况与左、右两条边的工作情况类似。如图4所示,顶边三个接收管R10-R12,只接收对面(下边)发射区S4和S3发射管的信号,其覆盖区如下屏幕上无填充部分为盲区;屏幕上点填充部分为单次覆盖区;屏幕上线填充部分为双重覆盖区。右端接收管RlO只接收底边接收管R6左侧发射区S4发出的红外信号;左端接收管R12只接底边接收管R4右侧发射区S3发出的红外信号。中间接收管Rll接收底边接收管R5左右两侧发射区S3和S4发出的红外信号。中间接收管Rll的最大接收角度为68度(±34度)。如图5所示,底边接收管R4-R6的工作情况正好反过来。上下两个边的接收管R10-R12和R4-R6可以覆盖整个区域。且全区域内,姆个点都正好有两次覆盖。也就是说,任何ー个位置,从上下两边的6个接收管R10-R12和R4-R6 进行扫描的话,都可以有2条扫描线经过此点。而且按照上述的扫描方式,正好只有2条线经过此点。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的扫描方式各发射区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进行扫描工作。按逆时针的时序工作吋,依次点亮S1-S8区段的每ー个发射管,每当I个发射区扫描工作时,该发射区两侧接收管正对面的两个接收管选通采样。对于SI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8和R9进行采样;对于S2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8和R7进行采样;对于S3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ll和R12进行采样;对于S4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ll和RlO进行采样;对于S5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2和R3进行采样;对于S6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2和Rl进行采样;对于S7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5和R6进行采样;对于S8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5和R4进行采样;这样ー图下来,完成一个扫描周期。为了減少对于发射管的时间要求,同时尽可能进ー步缩短扫描周期,可以考虑横纵方向上,发射管的复用扫描的可能性。复用的前提是复用的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不能有干扰;同时,硬件上支持两路同步扫描。这里要充分考虑到发射管和接收管R的工作角度的非一致性以及必然存在的生产误差。同时还需要硬件支持如下特性在一个采用周期内(一个发射管的点亮和关闭期间),完成4路AD转换。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扫描工作方式即处于所述中心对称位置的两个发射区同时进行扫描工作。扫描顺序如下依次点亮SI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8和R9进行采样;同时,依次点亮S5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2和R3进行采样;依次S2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8和R7进行采样;同时,依次点亮S6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l和R2进行采样;依次S3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ll和R12进行采样;同时,依次点亮S7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5和R6进行采样;依次S4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8和R7进行采样;同时,依次点亮S8区段的发射管,选通R4和R5进行采样;这样正好可以减少一半的扫描时间。假设总发射管数量为500个按照每个发射管15ii s的工作时间,则ー个周期为15X 500/2 = 4. 5ms左右。按照每个发射管工作时间20ii s计算,则ー个扫描周期为20X500/2 = 5ms。经实测,发射管的发射角度超过±30度后,发射功率会急剧下降。所以有必要对实施例I的结构进行改进,将发射管的有效工作角度控制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鸿合盛视数字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