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视机挂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安装电视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可以随意调节电视机的角度并且结构牢固。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视机挂架,包括面板和后板,所述面板与后板通过挂架连接,所述面板的上端设有与面板之间留有间隙的可转动的旋转轴座,所述挂架的一侧上端连接旋转轴座,下端连接在面板,另一侧两端连接后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一对交叉连接的支撑架连接面板及后板,采用可上下移动的滑块及左右旋转的旋转轴座连接支撑架的同一侧,可将拉伸出来的电视屏在任意点固定停留,支撑架的交叉X型设计不但结构牢固、安装方便,有效节约空间,达到最佳视听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视机配件,特别是一种电视机的挂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电视市场的快速发展,LED、超薄、智能电视进入更多的普通家庭,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接近40%,预计在未来五年逐渐淘汰非液晶电视,而市场上的电视机挂架、座架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对产品差异化的的需求,特别是ー些中高端客户。现有技术的电视机挂架主要有ニ大类ー为普通壁挂架,此类挂架比较贴墙,承重大,却只能固定不动,不能调整视角,也不能为安装布线调整提供方便的空间;ニ为拉伸挂架,此类挂架能拉伸、旋转,从不同角度调整观赏视野,但承重一般有一定的限制,以及电视背板贴墙距离会超过20MM以上,导致无法节约使用空间及无法方便的对电视的布线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电视机挂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安装电视机,本技术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可以随意调节电视机的角度并且结构牢固。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电视机挂架,包括面板和后板,所述面板与后板通过挂架连接,所述面板的上端设有与面板之间留有间隙的可转动的旋转轴座,所述挂架的ー侧上端连接旋转轴座,下端连接在面板,另ー侧两端连接后板。本技术所述的挂架是拉伸挂架,由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架的中部交叉并轴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在面板上端的旋转轴座上,另一端与后板的表面形成滑动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连接在面板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后板的上端。本技术所述的面板的下端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结构,所述滑动结构由与第ニ支撑架下端轴接的滑块与设置在面板上的固定杆组成,所述滑块滑动于固定杆上并与面板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所述的第一支撑架由第一连杆及第ニ连杆组成,所述第一连杆及第ニ连杆的上端与旋转轴座轴接,下端与后板的表面形成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连杆及第ニ连杆的下端与后板的表面形成滑动接触处分别设有滑轮,所述滑轮轴接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下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支撑架由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组成,所述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下端与滑块轴接,上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轴接在后板上,在所述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当拉伸挂架收缩时,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第四凹槽与第二凹槽分别相互扣合连接。本技术所述的后板的上端设有轴槽,所述转轴设置在轴槽内。本技术所述的轴槽为半开ロ结构,与轴槽构成可拆卸结构。本技术所述的后板的上端设有可沿后板转动的轴槽挡块,所述轴槽挡块的下端抵在轴槽上。本技术所述的轴槽挡块的两端与后板轴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ー对交叉连接的支撑架连接面板及后板,采用可上下移动的滑块及左右旋转的旋转轴座连接支撑架的同一侧,可将拉伸出来的电视屏在任意点固定停留,支撑架的交叉X型设计不但结构牢固、造型简洁、安装方便,还可位伸、左右移动,上下调节,安装后电视屏离墙距离不超过14MM,突显新一代电视的轻与薄,有效节约空间,达到最佳视听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面板与支撑架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视机挂架,包括面板I和后板2,面板I的四个端部设置有向四边伸出的第一连接片23,第一连接片23上设置有连接电视机背板的第一连接孔24,在面板I的上部设有向内部弯折90度的第二连接片25,在面板I的中部与第二连接片25朝向及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向内部弯折90的第三连接片26,下部设有与第三连接片26朝向及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第四连接片27 ;所述第二连接片25上轴接有可转动的旋转轴座25,所述旋转轴座25与面板I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限制旋转轴座25的可左右转动的转动角度,在第三连接片26与第四连接片27之间设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动结构7 ;所述面板I与后板2通过拉伸挂架3连接,拉伸挂架3由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架5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架6的中部交叉并轴接,形成X型结构,第一支撑架5的一端连接在面板I上端的旋转轴座4上,另一端与后板2的表面形成滑动接触,所述第二支撑架6的一端连接在面板I的下端,另一端连接在后板2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架5由第一连杆10及第ニ连杆11组成,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11的一端分别设有内弯的第一曲臂28和第二曲臂29,所述第一曲臂28与第二曲臂29的上端分别与旋转轴座4的左右两侧轴接,在第一、第二连杆10、11的下端分别设有外弯的第三曲臂30、第四曲臂31,在第三曲臂30与第四曲臂31的两侧设有滑轮14,所述滑轮14与后板2的表面形成滑动接触,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下端与第三曲臂30、第四曲臂3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19,所述第一凹槽18与第二凹槽19的开ロ方向朝向面板I ;所述滑动结构7由与第二支撑架6下端轴接的滑块8与设置在与第三连接片26和第四连接片27之间的固定杆9组成,所述滑块8滑动于固定杆9上并与面板I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限制滑块8左右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二支撑架6由第三连杆12及第四连杆13组成,在第三连杆12与第四连杆13的下端分别设有 内弯的第五曲臂32、第六曲臂33,该第五曲臂32和第六曲臂33与滑块8的两端轴接,所述第三连杆12和第四连杆13的上端设有转轴15,在第三连杆12及第四连杆13与第五曲臂32、第六曲臂3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三凹槽20、第四凹槽21,当拉伸挂架3收缩时,所述第三凹槽20与第一凹槽18、第四凹槽21与第二凹槽19分别相互扣合连接,折叠后第一支撑架5和第二支撑架6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后板2的上部靠近上端处分布有内弯角度为90度的第五连接片34,在第五连接片34上设有轴槽16,转轴15设置在轴槽16内,在后板2的上部设有可沿后板2转动180度的轴槽挡块17,当轴槽挡块17转动到轴槽16的上方吋,与轴槽16之间留有宽度小于轴槽16半径的间隙,在后板2的四个靠近边角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4。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后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后板2为ー个矩形,上部靠近上端处分布有内弯角度为90度的第五连接片34,在第五连接片34上设有轴槽16,在后板2的上部设有可沿后板2转动180度的轴槽挡块17,当轴槽挡块17转动到轴槽16的上方时,与轴槽16之间留有宽度小于轴槽16半径的间隙,在后板2的四个靠近边角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4。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撑架5由第一连杆10及第ニ连杆11组成,该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11的一端分别设有内弯的第一曲臂28和第二曲臂29,在第一、第二连杆10、11的下端分别设有外弯的第三曲臂30、第四曲臂31,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下端与第三曲臂30、第四曲臂3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凹槽18、第二凹槽19,所述第一凹槽18与第二凹槽19的开ロ方向朝向面板I。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支撑架6由第三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丝,
申请(专利权)人:吕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