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及具备该导管的再生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228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及具备该导管的再生塔,其防止再生塔的大型化或架构的大型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该再生塔具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于收容已吸附从燃煤锅炉或烧结机等排出的大容量排气气体中的SOX的活性炭并使其通过的至少1个再生塔的主体,且加热所述通过的活性炭并使吸附于所述活性炭上的SOX脱离,其中,在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外部,将加热气体导入导管及加热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配置于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内,或者配置于包括所述再生塔主体间的间隙的宽度内,将导管长度设为最短,以此防止再生塔的大型化或架构的大型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及具备该导管的再生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以在干式脱硫脱硝装置的再生塔中能够节约加热气体用导管在用于对活性炭进行加热再生的加热器中所占的空间的方式构成的加热气体用导管。
技术介绍
对从燃煤锅炉或烧结机等排出的大容量排气气体进行处理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大体上由吸附塔和再生塔构成。在吸附塔中,作为用于吸附排气气体中的SO5J^吸附剂,通常使用活性碳(activated carbon)、活性炭(activated char)、活性焦炭(activated coke)等炭质吸附剂(以下,称为“活性炭”)。在吸附塔中已吸附SO5^A活性炭移送至再生塔并被再生。在再 生塔中,活性炭通过加热器加热,从活性炭脱离SOx而再生活性炭,这种结构的干式脱硫脱硝装置公开于专利文献I中。图9为以往的再生塔的概要俯视图,表示仅设置I个再生塔主体的情况。图10是图9的再生塔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再生塔的左侧视图,图12是图10的再生塔的右侧视图。图9至图12所示的再生塔的再生塔主体I为圆筒状,为仅设置I个再生塔主体的结构。邻接于再生塔主体I的侧面设置有为维护再生塔主体I而所需的升降用台阶2。在再生塔主体I的上半部配置有用于加热活性炭的加热器10,在再生塔主体I的下半部配置有冷却器20。在再生塔主体I中,用加热器10将活性炭加热至400°C并从活性炭解吸S0X。在加热器10中导入燃烧气体并进行加热。因此,在再生塔主体I的外部设置用于将加热气体导入至加热器10内部的加热气体导入导管11和用于从加热器10导出加热气体的加热气体导出导管13作为加热气体用导管。如图9至图12所示,加热气体导入导管11由第I铅垂管路11a、第I水平管路Ilb及第2水平管路Ilc构成。第I铅垂管路Ila从远离再生塔主体I的位置(升降用台阶2侧)铅垂地延伸。第I水平管路Ilb从第I铅垂管路Ila向再生塔主体I的宽度方向以大致直角弯曲并水平地延伸。第2水平管路Ilc从第I水平管路Ilb分支并向再生塔主体I的纵深方向延伸。在第I铅垂管路Ila的下端连结有加热燃烧气体的加热气体炉15,第2水平管路Ilc连结于加热器10的加热气体入口。另外,加热气体导出导管13由第2铅垂管路13a、第3水平管路13b、第4水平管路13c及第5水平管路13d构成。第2铅垂管路13a从远离再生塔主体I的位置(升降用台阶2侧)铅垂地延伸。第3水平管路13b从第2铅垂管路13a向再生塔主体I的纵深方向以大致直角弯曲并向水平方向延伸。第4水平管路13c从第3水平管路13b向再生塔主体I的宽度方向以大致直角弯曲并水平地延伸。第5水平管路13d从第4水平管路13c分支并向再生塔主体I的纵深方向延伸。在第2铅垂管路13a的下端连结有加热气体循环风扇17,第5水平管路13d连结于加热器10的加热气体出口。图 13为以往的再生塔的概要俯视图,表示设置2个再生塔主体的情况。图14是图13的再生塔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再生塔的右侧视图。图13至图15所示的再生塔主体I’为方柱形状,为并列配置2个再生塔主体I’、I’的结构。在图13至图15中,由于升降用台阶、加热器、冷却器、加热气体炉及加热气体循环风扇的结构与图9至图12的情况相同,因此利用与此相同的参考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夕卜,图13至图15中除了加热气体导入导管和加热气体导出导管均分别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I’、1’这一点之外,与图9至图12的情况相同,因此利用与此相同的参考符号,省略其说明。图13的再生塔的左侧视图与图11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S卩,在以往技术中,并列配置2个再生塔主体1’、1’时,第2水平管路Ilc从第I水平管路IIb分支为2条并分别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I’、I’,第5水平管路13d从第4水平管路分支为2条并分别连结于2个再生塔主体I’、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8-323144号公报但是,以往由于分开设计再生塔主体和加热导管工件(加热气体用导管或加热器),因此忽略了无用的空间、架构等。即,制作再生塔主体I或I’、1’,配设适于该再生塔主体的升降用台阶2,避开该升降用台阶2而配置加热气体用导管11、13(参考图9至图15)。因此,为了避开升降用台阶2,第I水平管路Ilb或第4水平管路13c设计成颇长于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或包含所述再生塔主体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存在因热收缩引起的变形也较大之类的问题。并且,由于加热气体用导管的管路变长,因此支承加热气体用导管的架构也被大型化。尤其,加热气体导出导管13为了大幅度避开升降用台阶2,在升降用台阶2的侧面存在向再生塔主体的纵深方向延伸的第3水平管路13b,因此由于该现象存在再生塔被大型化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加热气体用导管的结构来实现防止再生塔或支承加热气体用导管的架构大型化的结构。根据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技术的观点,提供一种再生塔的加热气体用导管,所述再生塔具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于被移送已从吸附塔吸附SOx的活性炭、加热该活性炭并使SOx脱离来再生活性炭的至少I个再生塔的主体,且加热所述通过的活性炭并使吸附于所述活性炭上的SOx脱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外部,将加热气体导入导管及加热气体导出导管的铅垂管路配置于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内,或者配置于包括所述再生塔主体间的间隙的宽度内。另外,优选所述加热气体导入导管包括在所述宽度内铅垂地延伸的第I铅垂管路;及从所述第I铅垂管路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分支并水平地延伸而连结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气体入口的第I水平管路,所述加热气体导出导管包括在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I铅垂管路而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宽度内铅垂地延伸的第2铅垂管路;及从所述第2铅垂管路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分支并水平地延伸而连结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气体出口的第2水平管路。另外,优选所述加热气体导入导管包括在所述宽度内铅垂地延伸的第I铅垂管路;从所述第I铅垂管路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分支并水平地延伸的第I水平管路;及从所述第I水平管路弯曲并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纵深方向延伸而连结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气体入口的第2水平管路,所述加热气体导出导管包括在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靠近所述第I铅垂管路而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内铅垂地延伸的第2铅垂管路;从所述第2铅垂管路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宽度方向分支并水平地延伸的第3水平管路;及从所述第3水平管路弯曲并向所述再生塔主体的纵深方向延伸而连结于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气体出口的第4水平管路。另外,优选所述再生塔主体为并列配置2个的结构,所述第I铅垂管路配置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整个宽度方向的中间,2条所述第I水平管路从所述第I铅垂管路相互向相反方向分支。 另外,优选所述第2铅垂管路配置于所述2个再生塔主体的整个宽度方向的中间,2条第3水平管路从所述第I铅垂管路相互向相反方向分支。另外,优选所述加热气体导入导管的管路上连结有用于加热导入至所述加热气体导入导管的气体的加热气体炉,所述加热气体导出导管的管路上连结有用于使从所述加热气体导出导管导出的加热气体循环的加热气体循环风扇,所述加热气体炉和加热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济木浩臣池上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