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919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件连接器,该插件连接器用于容纳第一插件和尺寸与第一插件不同的第二插件中的任一种并且包括:触件,这些触件包括用于第一插件的第一触件和用于第二插件的第二触件;分隔板,该分隔板对插件容纳空间进行上下分隔;以及弹出机构,该弹出机构包括弹出部件、插件接触部件以及可动金属部件,该弹出部件沿前后方向在插件连接器中滑动,该插件接触部件联接于弹出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第一插件上的第一插件按压表面,而可动金属部件附连于插件接触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第二插件上的第二插件按压表面,并且该第二插件按压表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二插件按压表面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可动金属部件覆盖第一插件按压表面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插件连接器,并且具体涉及可附连各种类型的插件的插件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和信息終端设备中,已知用于CPU或存储器的集成电路插件板(此后简称为“插件”)通常通过插件连接器进行附连,以增强这些设备的功能。另ー方面,待附连的插件具有在尺寸、形状或外部接触点的布置上不同的各种类型插件。与出现的插件的宽泛种类相关联,需要ー种插件连接器,而多种类型的插件能选择性地附连于该插件连接器。关于此种插件连接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JP-A-2006-172768号披露了一种包括分隔部件的插件连接器,该分隔部件将由连接器本体和罩盖所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上下分成两个部段。通过该分隔部件,在连接器壳体中形成上部槽和下部槽,且第一插件插在该上部槽中,而第二插件插在该下部槽中。在该插件连接器中,为了从插件连接器中排出附连的第一插件或第二插件,对于相应的槽设有第一弹出机构和第二弹出机构。此外,类似于JP-A-2006-172768,日本专利公开第JP-A-2004-206963号披露了一种包括分隔部件的插件连接器,该分隔部件将由连接器本体和罩盖所形成的连接器壳体上下分成两个部段,且安全数码(SD)卡和记忆棒Duo (注册商标名)插件可选择性地附连在这两个部段中。此种插件连接器的弹出机构包括插件按压件和突出部分,该插件按压件位于壳体的上段并且与SD卡的前端表面配合,而突出部分位于壳体的下段、从插件按压件的下部突出并且抵靠在记忆棒Duo (商标名)插件的前端表面上。突出部分比插件按压件更向前突出(朝向插件插入槽ー侧),从而当SD卡或记忆棒Duo插件已插到插件连接器中时,致使插件后端表面从插件连接器的突出量在SD卡和记忆棒Duo (注册商标名)插件之间相坐寸ο在JP-A-2006-172768中所披露的插件连接器中,分别为连接器壳体的上部槽和下部槽设有弹出机构。因此,连接器的高度増大,从而难于满足与现今电子设备小型化相关的插件连接器高度减小的需求。此外,此种插件连接器増大零件的数量,由此致使制造成本提闻。在JP-A-2004-206963所披露的插件连接器中,弹出机构是统一的。因此,零件的数量减小,且连接器的高度可减小。然而,为了防止抵靠于记忆棒Duo (商标名)的前端表面的突出部分干涉分隔板和壳体底表面,在突部部分和分隔板之间并且在突部部分和壳体 底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突部部分在高度上变低并由此抵靠在插件的前端表面的仅仅一部分上,从而当插入或排出插件时,插件和突部部分之间的抵靠易于释放。如果插件和突部部分之间的抵靠释放,则插件的前端进入突部部分和分隔板之间的间隙中或者进入突部部分和壳体底表面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存在阻碍插件插入或排出或者损坏插件和弹出结构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提供ー种插件连接器,该插件连接器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ー种插件连接器,其中基部和罩盖形成具有插件插入槽的插件容纳空间,且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容纳在该插件容纳空间中,并且该插件连接器包括多个触件,多个触件包括用于第一插件的多个第一触件和用于第二插件的多个第二触件;分隔板,该分隔板构造成对插件容纳空间进行上下分隔,并且构造成响应于第一插件的插入和排出而相对于插件容纳空间向上和向下运动;以及弹出机构,该弹出机构沿前后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插件连接器中,其中该弹出机构包括至少ー个弹出部件、插件接触部件以及可动金属部件,至少ー个弹出部件构造成沿前后方向在插件连接器中滑动,该插件接触部件联接于弹出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第一插件的前端表面上的第一插件按压表面,而可动金属部件附连于插件接触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第二插件的前端表面上的第二插件按压表面;该第二插件按压表面设置在第一插件按压表面的后部;第二 插件按压表面构造成响应于分隔板由于第一插件的插入和排出而引起的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而在上方位置的第一位置和下方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当第二插件按压表面位于第一位置吋,该可动金属部件成形为覆盖第一插件按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从下文的描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将会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件连接器在拆除罩盖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沿图I中的剖线II-II而对插件连接器剖取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A和3B是示出附连到图I所示插件连接器的第一插件的剖视图,其中图3A示出第一插件的前表面与插件按压器相接触的瞬时状态,而图3B示出第一插件已附连到预定位置的状态。图4A和4B是示出附连到图I所示插件连接器的第二插件的剖视图,其中图4A示出第二插件的前表面与可动金属部件的插件按压件相接触的瞬时状态,而图4B示出第二插件已附连到预定位置的状态。图5是图I所示插件连接器的弹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扩大立体图。图6A和6B是图5所示弹出机构的分解视图,其中图6A是弹出部件的主要部分扩大立体图,而图6B是可动金属部件的扩大立体图。图7是用在图I所示插件连接器中的第一插件的立体图。图8是用在图I所示插件连接器中的第二插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将參见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件连接器的示例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术语“左”和“右”分别指代在图I所示的坐标系中的+X方向和-X方向。术语“前”和“后”分别指代在图I所示的+y方向和_y方向。术语“向上”和“向下”分别指代在图I所示+z方向和-Z方向。根据该实施例的插件连接器I设计成能够附连第一插件110和第二插件120并且能够选择性地附连这两个插件中的任ー个,而这两个插件是具有彼此不同尺寸的两种类型的IC卡。图7是示出如下状态的视图,其中,诸如安全数码(SD)卡之类的第一插件110颠倒(下文称为“倒置状态”)。第一插件110通常在水平截面上是矩形的,并且包括上本体111和下本体112。在下本体112中形成多个沟槽113,且每个沟槽向前和向下打开并且在每个沟槽113的底表面上具有作为外部接触点的衬垫114。第一插件110具有如下结构,其中上本体111的宽度(WlO)大于下本体112的宽度(Wll)。因此,第一插件110具有如下形状,其中该第一插件的侧向相対的两个侧部通过台阶部分115而成形为阶梯形状。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插件110以倒置状态、也就是说以其上形成有衬垫114的表面(后表面)面向上的状态附连到插件连接器I中。在图7中,附图标记116指代作为形成在插件的前角部处的凹ロ部分的倾斜表面,而附图标记117指代插件的前端表面,当第一插件110适当地插到插件连接器I的插件容纳空间中时,该前端表面变为插件110的前表面。此外,LlO代表沿第一插件11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W12代表形成在插件的右侧和左侧的每个台阶部分115的宽度,HlO代表第一插件110的整个高度(厚度),而Hll和H12分别代表上本体111的高度和下本体112的高度。如图8所示,第二插件120在长度、宽度以及高度上小于诸如记忆棒Duo (商标名)的第一插件110。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插件120包括在水平截面上大体是矩形的的主体121。在该主体121中形成多个沟槽122,且每个沟槽向前和向下打开并且在每个沟槽122的底表面上具有作为外部接触点的衬垫123。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插件120具有L20的长度、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4 JP 2011-0384261.ー种插件连接器,所述插件连接器中基部和罩盖形成具有插件插入槽的插件容纳空间,且第一插件和第二插件中的任一个选择性地容纳在所述插件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插件连接器包括 多个触件,所述多个触件包括用于所述第一插件的多个第一触件和用于所述第二插件的多个第二触件;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构造成对所述插件容纳空间进行上下分隔,并且构造成响应于所述第一插件的插入和排出而相对于所述插件容纳空间向上和向下运动;以及 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沿前后方向能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插件连接器中,其中 所述弹出机构包括至少ー个弹出部件、插件接触部件以及可动金属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弹出部件构造成沿所述前后方向在所述插件连接器中滑动,所述插件接触部件联接于所述弹出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第一插件的前端表面上的第一插件按压表面,所述可动金属部件附连于所述插件接触部件并且具有抵靠在所述第二插件的前端表面上的第二插件按压表面; 所述第二插件按压表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插件按压表面的后部; 所述第二插件按压表面构造成响应于所述分隔板由于所述第一插件的插入和排出而引起的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而在上方位置的第一位置和下方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及 当所述第二插件按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居阳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一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