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气流冲刷下测量系统热防护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71362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速气流冲刷下测量系统热防护结构,包括怕热元件保护罩和压力传感器保护装置;压力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套在被测本体外表面的环形电缆槽、与环形电缆槽相通的过渡段、与过渡段相通的传感器隔热盒;传感器隔热盒上设置有电缆出口;环形电缆槽包括两个对接的半圆形半环形槽、盖在对接的两个半环形槽槽口的盖板,所述盖板的首尾对接处与两个半环形槽的两个对接处不在同一位置;环形电缆槽槽体上设置有引压管入口;环形电缆槽槽底与被测本体间设置有石棉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测量系统热防护结构无法适用高速气流冲刷下的不稳定复杂流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抗冲刷,迎风面小,安装调试方便,连接牢固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半自由及自由射流试验台内高速、高温气流冲刷环境下的測量系统的热防护。
技术介绍
冲压发动机分离转级试验基于某分离转级试验台,将助推器与液体冲压发动机集成,模拟真实条件下助推器分离、冲压发动机点火起动等整个转级过程。试验时发动机置于试验舱内,发动机外壳体处核心流的总温高达546K,流速约为400m/s。因此,发动机上外部測量系统,包括測量传感器,測量电缆,控制电缆等将受到高温、高速来流的冲刷,压カ传感器的引压管将处于高速气流冲刷下的不稳定复杂流场中,环境十分恶劣。分离转级外部测量系统测点数量多且分散,发动机地试件结构型面复杂。为保证測量系统正常可靠的工作,需设计相应的热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ー种高速气流冲刷下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无法适用高速气流冲刷下的不稳定复杂流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ー种高速气流冲刷下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怕热元件保护罩和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所述怕热元件保护罩为方形无底盒,其迎风面设置有半斜面,其底部设置有可与被测本体相固连的保护罩安装座;所述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套在被测本体外表面的环形电缆槽、与环形电缆槽相通的过渡段、与过渡段相通的传感器隔热盒;所述传感器隔热盒上设置有电缆出ロ ;所述环形电缆槽包括两个对接的半圆形半环形槽、盖在对接的两个半环形槽槽ロ的盖板,所述盖板的首尾对接处与两个半环形槽的两个对接处不在同一位置;所述环形电缆槽槽体上设置有引压管入口 ;所述环形电缆槽槽底与被测本体间设置有石棉垫。上述两个半环形槽的两个对接处分别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一端嵌入其中一个半环形槽内且与该半环形槽焊接,其另一端嵌入另ー个半环形槽内。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I、本技术采用环形槽为榫槽式抱箍结构,槽身依托在被测本体上,结合稳定,连接紧固。同时,盖板与槽体贴合紧密,保证了密封性,为防止气流进入槽体内,在两半槽间加设U形板。具有结构牢靠,拆卸方便,密封性好的特点。2、本技术的高速气流冲刷下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由传感器隔热盒,榫槽式抱箍结构环形槽,怕热元件保护罩组成,在满足怕热元件耐温性的同时,具有抗冲刷,迎风面小,安装调试方便,连接牢固,成本低,生产加工方便等特点。3、本技术在满足怕热元件耐温性的同时,具有抗冲刷,迎风面小,安装调试方便,连接牢固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保护罩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保护罩的俯视图;图4是图I中传感器保护装置的右视图;图5是两个半环形槽的对接处及U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环形电缆槽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ト引压管,2-怕热元件保护罩,3-半环形槽,4-传感器隔热盒,5-电缆出口,6-保护罩安装座,7-盖板连接螺栓,8-引压管入ロ,9-过渡管,10-连接螺栓,Il-U形板,12-盖板,13-槽体,14-石棉垫,15-被测本体。具体实施方式ー种高速气流冲刷下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包括怕热元件保护罩I和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所述怕热元件保护罩为方形无底盒,其迎风面设置有半斜面,其底部设置有可与被测本体相固连的保护罩安装座6 ;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套在被测本体外表面的环形电缆槽、与环形电缆槽相通的过渡段9、与过渡段9相通的传感器隔热盒4 ;传感器隔热盒4上设置有电缆出口 5 ;环形电缆槽包括两个对接的半圆形半环形槽3、盖在对接的两个半环形槽槽ロ的12盖板,盖板的首尾对接处与两个半环形槽的两个对接处不在同一位置;所述环形电缆槽槽体13上设置有引压管入口 8 ;环形电缆槽槽底与被测本体15间设置有石棉垫14。两个半环形槽的两个对接处分别设置有U形板11,U形板11的一端嵌入其中ー个半环形槽内且与该半环形槽焊接,其另一端嵌入另ー个半环形槽内。环形电缆槽包括两个对接的半圆形半环形槽3,这两个半环形槽3通过盖板连接螺栓7固连。半环形槽3和盖板12通过连接螺栓10连接。根据分离转级试验每组合件测点布局、电缆位置及各段结构特点,并充分利用发动机在试验台安装位置和试验平台现有条件,遵循“隔热就近原则”采用分段集中隔热的方式,对暴露在试验舱中的测压传感器、电缆等采用整体包覆隔热材料并置于封闭盒内的形式进行热防护结构设计。提出了包括传感器隔热盒,榫槽式抱箍结构环形槽,怕热元件保护罩等结构。怕热元件(如振动传感器)用保护罩防护,结构如图I、图2和图3所示,迎风面有一定斜度,以减小风阻,结构牢固可靠。而对于带引压管的传感器,传感器固定在隔热盒内,引压管从各测嘴引出,经由环形电缆槽进入盒体与传感器相连,传感器尾部甩出的电缆则经由电缆出口伸出,结构如图I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特点包括a.环形槽为榫槽式抱箍结构,槽身依托在被测本体上,结合稳定,连接紧固。同时,盖板与槽体贴合紧密,保证了密封性,为防止气流进入槽体内,在两半槽间加设U形板。具有结构牢靠,拆卸方便,密封性好的特点。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b.大量采用钣金件设计,成本低,生产加工方便;c.在满足怕热元件耐温性的同时,具有抗冲刷,迎风面小,安装调试方便,连接牢固等特点。本技术热防护结构已通过考核分离转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測量系统工作正 常,试后检查结构完好无损,试验状态切换时,安装拆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速气流冲刷下測量系统热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怕热元件保护罩和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所述怕热元件保护罩为方形无底盒,其迎风面设置有半斜面,其底部设置有可与被测本体相固连的保护罩安装座;所述压カ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套在被测本体外表面的环形电缆槽、与环形电缆槽相通的过渡段、与过渡段相通的传感器隔热盒;所述传感器隔热盒上设置有电缆出ロ ;所述环形电缆槽包括两个对接的半圆形半环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鋆杨广杰金莉石波樊根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