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及其汽油机,包括缸头本体和设置于缸头本体的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及火花塞安装孔,缸头本体内侧形成燃烧室面,燃烧室面由三个球面依次相切形成,由底部到顶部依次为球面I、球面II和球面III,球面II的半径大于球面I的半径,球面III的半径大于球面II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燃烧气的混合,进入的气流会受到不同方向的阻力,使燃油混合气能更好的形成紊流,燃烧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汽油机功率;同时减小进排气的阻力,使进排气更顺畅,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功率可提高200W左右,燃油消耗率降低5%左右,排放达到EPA3阶段8g/kW.h的标准;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油机功率提高和排放降低较为明显。(*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动カ机部件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种汽油机部件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汽油机是用汽油作燃料的一种动カ机械。由气缸、曲柄连杆机构、配气系统、供油系统、润滑系统和点火系统等部分组成;气缸头设置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并与气缸共同组成燃烧室面,因而,属于汽油机较为重要的部件。汽油作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作为驱动能量。燃烧室的參数是保证汽油机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现有技术中,缸头的燃烧室面普遍采用楔形结构,具有较大的面容同比,但是该结构有利于其它附属结构的安装,比如气门组件;如果改变燃烧室面结构,则会影响进、排气 门组件的布置。为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ー种球形燃烧室结构,具有较小的面容比,对汽油机的性能具有较好的影响;然而,球形燃烧室由于表面平滑,不利于燃烧气的混合,并且为了适应气门的安装会在燃烧室面出现形状突变,影响混合、进气和排气,从而使球形燃烧室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现有的进、排气门组件的摇臂总成较普遍使用的结构为摇臂设有筒状座并外套于摇臂轴与其可绕轴线转动配合,而摇臂轴固定于摇臂座。该结构由于筒状座与摇臂轴接触面较大,且加工精度、安装精度以及长时间摩擦的影响,长时间运行后会出现多方位晃动,导致现有的迸、排气门组件关闭不严、不准和动作不顺畅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球面燃烧室,该摇臂结构影响球面燃烧室的正常工作,无法发挥其优势,不能适应于球面燃烧室的使用,影响汽油机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对汽油机缸头的燃烧室进行改进,具有更小面容比的燃烧室结构,利于燃烧气的混合,提高汽油机的运行效率,节约燃料,降低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及其汽油机,具有更小面容比的燃烧室结构,利于燃烧气的混合,提高汽油机的运行效率,节约燃料,降低排放。本技术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包括缸头本体和设置于缸头本体的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及火花塞安装孔,缸头本体内侧形成燃烧室面,所述燃烧室面由三个球面依次相切形成。进ー步,三个球面由底部到顶部依次为球面I、球面II和球面III,所述球面II的半径大于球面I的半径,所述球面III的半径大于球面II的半径;形成较小的面容比,进ー步利于发动机的充分有效燃烧。进ー步,所述球面I、球面II和球面III所占燃烧室面比例按宽度为1:3:2;该比例的燃烧室面的汽油机动カ试验效率最高,排放最低,降低燃油消耗达到6. 5%,汽油机功率提升比现有的的单ー球面燃烧室超过200W。进一歩,所述缸头本体上与进气通道对应设有进气门,与排气通道对应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设有摇臂,所述缸头本体上与两个摇臂一一对应设置有两个摇臂座,所述两个摇臂分别设有供对应的摇臂座顶部嵌入的嵌合槽,两个摇臂分别由穿过嵌合槽两侧壁的摇臂轴单自由度铰接于与其对应的摇臂座顶部形成以摇臂轴为支点的杠杆结构;通过摇臂上设有嵌合槽的结构铰接摇臂,可以大大减小摇臂座的横向尺寸,占有较小的空间,适用于小体积、小排量发动机使用,避免因为发动机缸头面积小不适用于安装固定摇臂座铰接摇臂的结构;本技术的摇臂在运行过程中,其各个方向的窜动或晃动量小,保证进、排气门组件关闭后密封性好,动作顺畅,从而保证汽油机的正常运行,不会出现气门开闭时受カ与运行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保证密封效果,从而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并节约布置空间,能有效的降低摇臂的故障率,降低维护成本;适应于进排气的位置来合理布 置摇臂,还利于保证气门正时,保证配气相位,从而提高性能和降低排放。进ー步,所述燃烧室面上位于进气门的座圈周围和位于排气门的座圈周围分别为与进气门的座圏内端部和排气门的座圏内端部平齐的平面;消除台阶,减小对进气和排气的干扰,降低阻力,消除死角和形状突变,保证混合气体的充分燃烧,提高汽油机效率。进ー步,所述进气门由底部至顶部向进气通道侧倾斜,排气门由底部至顶部向排气通道侧倾斜;由于气门斜置,可以使进排气通道中间的鼻梁区更宽,利于冷却,増加抗变形能力,配合以完全畅通的风冷通道,极大的提高了鼻梁区的冷却效果,减小了缸头在高温下的变形,提高了可靠性;同时适应于多球面燃烧室,进排气门与进排气气道之间的夹角比现有结构燃烧室面小,便于组织进气,提高进气效率,便于在气缸内组织进气滚流和进气涡流,増加缸内气流扰动,加快燃烧;减小进排气的阻力,使进排气更顺畅,利于提高汽油机功率,利于提高功率,降低燃油消耗,降低尾气排放,保护环境;两个摇臂轴沿径向向内相对于缸头本体安装面向顶部倾斜设置,所述摇臂轴的倾斜角度与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倾斜角度对应相同;倾斜设置的摇臂轴能够适应于斜置气门结构且适应于复合球面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利于保证摇臂带动气门动作的协调性和密封性。进ー步,所述进气门轴线和排气门轴线分别垂直于燃烧室面与其相交点的切面;也就是进气门和排气门的轴线相交于燃烧室面的径向中心线,与燃烧室的进排气方向相适应,减小阻力,增加汽油机的动カ性。进ー步,所述缸头本体上位于火花塞安装孔侧设有贯通的火花塞风冷通道;通过风冷使得火花塞以及缸体本身得到较好的冷却,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火花塞由于高温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进ー步,所述缸头本体外表面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延伸至排气通道外壁;能够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利于保护排气系统内的尾气处理部件,进ー步降低排放,利于环保;进ー步,所述两个摇臂上的嵌合槽均为通槽,两个摇臂座的顶部通过与其对应的嵌合槽外露并分别设有贯通至摇臂轴的润滑油孔。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复合面燃烧室缸头的汽油机,所述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安装于汽油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及其汽油机,采用多球面共同构成燃烧室面,相对于球面燃烧室来说,面容比进ー步减小,提高汽油机工作效率,并且消除现有的一体球形结构不利于燃烧气体的充分混合,降低混合率,影响燃烧和排放的弊端;并且多球面结构利于燃烧气的混合,进入的气流会受到不同方向的阻力,使燃油混合气能更好的形成紊流,燃烧更加充分,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率,利于燃烧和降低CH+NO排放,增加汽油机动カ;同时,采用多球面燃烧室面结构,使进排气门与进排气气道之间的夹角比其它结构燃烧室面小,有效的减小进排气的阻力,使进排气更顺畅,有效地提高汽油机功率,进ー步利于降低燃油消耗率和排放,功率可提高200W左右,燃油消耗率降低5%左右,排放达到EPA3阶段8g/kW. h的标准;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汽油机功率提高和排放降低较为明显。本技术的缸头用于汽油机,节约能源并降低消耗。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图I为本技术缸头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缸头摇臂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摇臂座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摇臂轴与摇臂座的配合横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缸头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缸头摇臂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摇臂座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摇臂轴与摇臂座的配合横向截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包括缸头本体I和设置于缸头本体的进气通道9、排气通道5及火花塞安装孔8,缸头本体I内侧形成燃烧室面7,所述燃烧室面从底部到顶部由三个球面依次相切形成,分别为球面la、球面IIb和球面IIIc,所述球面IIb的半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包括缸头本体和设置于缸头本体的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及火花塞安装孔,缸头本体内侧形成燃烧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面由三个球面依次相切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其特征在于三个球面由底部到顶部依次为球面I、球面II和球面III,所述球面II的半径大于球面I的半径,所述球面III的半径大于球面II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I、球面II和球面III所占燃烧室面比例按宽度为I : 3 : 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面燃烧室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本体上与进气通道对应设有进气门,与排气通道对应设有排气门,所述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设有摇臂,所述缸头本体上与两个摇臂一一对应设置有两个摇臂座,所述两个摇臂分别设有供对应的摇臂座顶部嵌入的嵌合槽,两个摇臂分别由穿过嵌合槽两侧壁的摇臂轴单自由度铰接于与其对应的摇臂座顶部形成以摇臂轴为支点的杠杆结构。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育明,陈宏波,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