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962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车身侧面气流进入轮罩内,造成车体轮腔风阻系数增大且影响驾驶操稳性的问题。本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其包括一能移动的设于车轮外侧的导流罩体、一滑动机构、及一与所述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侧围上且与所述导流罩体相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导流罩体能罩设于车轮的外侧;从而可阻止车身侧面气流进入车轮罩内,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的同时,还能降低油耗及保障驾驶操作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 条件的都市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汽车,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降低汽车行驶的空气阻力,降低油耗;现有的汽车在对其外形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对空气的有效导流。这样设计可以有一定的降低风阻的作用,但效果十分有限。由于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流经汽车车身侧面的气流易进入车轮罩内;一方面增大了整车风阻;另一方面在高速行驶下,车身侧面的高速气流进入车轮罩形成侧风会影响驾驶操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所述汽车车轮导流装置能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还能有效降低油耗。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其包括一能移动的设于车轮外侧的导流罩体、一滑动机构、及一与所述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侧围上且与所述导流罩体相联接。本技术通过设有导流罩体、与导流罩体相联接的滑动机构及与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所述滑动机构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带动导流罩体向下移动罩设于车轮的外侧。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侧面产生的气流由于导流罩体的阻挡而不会进入车轮罩中,从而不会对轮腔产生作用力,可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进而能保障驾驶操作的稳定性及降低油耗。而在汽车低速行驶时,侧面气流对整车风阻及形成的侧风影响较小时,所述滑动机构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带动导流罩体向上移动缩回至车体侧围内侧。在上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车体侧围内侧的滑轨、及一能滑动的设于所述滑轨上且与导流罩体相连接的滑动件。所述导流罩体在滑动件的带动下能滑动的设于所述滑轨上、以设于车轮外侧或车体侧围内侧。在上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中,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两分别将滑轨的两端固设于车体侧围上的固定件。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滑轨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固设于所述车体侧围的内侧。在上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升降控制器、一升降开关及一控制单元;所述升降控制器及升降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使用者在需将导流罩体回缩或展开时,只需按下升降开关;所述升降开关即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以控制滑动件滑动。在上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中,所述升降开关设于仪表盘上。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升降开关也可设于其它方便使用者控制的地方。在上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中,所述导流罩体的顶端呈弧状,所述导流罩体顶端边缘与车轮罩的底端边缘相抵接。如此设置是为了更好的避免侧面风流进入车轮罩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汽车车轮导流装置通过设有导流罩体、与导流罩体相联接的滑动机构及与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导流罩体能罩设于车轮的外侧;从而可阻止车身侧面气流进入车轮罩内,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的同时,还能保障驾驶操作的稳定性及降低油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汽车车轮导流装置与车体侧围内饰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在应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10、导流罩体;21、滑轨;22、滑动件;23、固定件;31、升降控制器;40、车轮;50、车轮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包括一能移动的设于车轮40外侧的导流罩体10、一设于所述车体侧围(图中未示)上且与所述导流罩体10相联接的滑动机构、及一与所述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图中未示)。所述滑动机构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能带动导流罩体10设于车轮40外侧或车体侧围内侧。请参阅图I及图2,所述导流罩体10的顶端呈弧状。所述导流罩体10顶端边缘与车轮罩50的底端边缘相抵接。如此设置是为了更好的避免侧面风流进入车轮罩50内。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导流罩体10的形状可根据翼子板或车体侧围形状的改变而改变,以保证所述导流罩体10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与其它的零件发生干涉;而导流罩体10的大小则可根据实车的形状来制作。所述导流罩体10的内侧表面与车轮40相互间隔。设置导流罩体10与车轮40相互间隔是为了避免车轮40与导流罩体10发生摩擦;且当车轮40为转向轮时,设置车轮40与导流罩体10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止车轮40与导流罩体10发生干涉而影响车轮40的转向。请继续参阅图I及图2,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车体侧围内侧且垂直延伸的滑轨21、一能滑动的设于所述滑轨21上且与导流罩体10相连接的滑动件22、及两分别将滑轨21的两端固设于车体侧围上的固定件23。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滑轨21也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固设于所述车体侧围的内侧。所述导流罩体10在滑动件22的带动下能滑动的设于所述滑轨21上,进而设于车轮40外侧或车体侧围内侧。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升降控制器31、一升降开关(图中未示)及一控制单元(图中未示)。所述升降控制器31及升降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开关设于仪表盘上。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升降开关也可设于其它方便使用者控制的地方。所述滑轨21、滑动件22、固定件23及升降控制器31均设于翼子板或车体侧围的内侧、且位于所述车轮罩50的上方。请继续参阅图I及图2,在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使用者只需按下升降开关,所述、升降开关即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然后所述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31、以控制所述滑动件22带动导流罩体10沿着滑轨21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导流罩体10罩设于车轮40的外侧。所述导流罩体10遮挡车轮40的面积可通过控制升降开关来调节,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身侧面产生的气流由于导流罩体10的阻挡不会进入车轮罩50中,从而不会对轮腔产生作用力,不仅能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安全性能更高,还能保障驾驶操作的稳定性及降低油耗。而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由于侧面气流对整车风阻及形成的侧风影响较小;使用者也可按下升降开关,所述升降开关即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则发送控制信息至升降控制器31、以控制所述滑动件22带动导流罩体10沿着滑轨21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导流罩体10缩回至车体侧围内侧。综上所述,本技术汽车车轮导流装置通过设有导流罩体10、与导流罩体10相联接的滑动机构及与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导流罩体10能罩设于车轮40的外侧;从而可阻止车身侧面气流进入车轮罩50内,有效减小车辆的风阻系数的同时,还能保障驾驶操作的稳定性及降低油耗。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包括一能移动的设于车轮(40)外侧的导流罩体(10)、一滑动机构、及一与所述滑动机构相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于所述车体侧围内侧且与所述导流罩体(10)相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车体侧围内侧且垂直延伸的滑轨(21)、及一能滑动的设于所述滑轨(21)上且与导流罩体(10)相连接的滑动件(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轮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长裘朱贞英门永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