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726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1)、传动机构、减速机构及绳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绳索的凹槽,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1)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轮(5)、多块摩擦块(6)及减速罩(7),所述从动轮(4)与减速轮(5)连为一体,所述减速罩(7)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多块摩擦块(6)设在减速轮(5)与减速罩(7)之间的空间内;所述从动轮(4)的中心孔内紧配有衬套(8)。该高楼救生器避免动轮的中心孔会与转轴之间因转动而磨损、保证能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救生器材
,具体讲是ー种高楼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越来越普遍。面对突入起来的地震、火灾等灾害,如何从高楼中逃生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楼、学生宿舎、医院、写字楼等人员密集的大楼,一旦发生灾害,楼梯和电梯经常无法正常逃生,最终导致人员受伤或者死亡。以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类的高楼救生器,利用缓降原理,使逃生人员从高楼上安全降落到地面。目前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传动机构、减速机构及绳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绳索的凹槽,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轮、多块摩擦块及减速罩,所述从动轮与减速轮连为一体,所述减速罩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多块摩擦块设在減速轮与减速罩之间的空间内。该高楼救生器通过绳索的下滑,驱动主动轮,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使摩擦块在离心作用下与减速罩的内壁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实现缓降。以上现有技术的高楼救生器存在以下不足由于从动轮是通过转轴可转动安装在底板上,长期使用时从动轮的中心孔会与转轴之间因转动而磨损,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避免动轮的中心孔会与转轴之间因转动而磨损、保证能正常使用的高楼救生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传动机构、減速机构及绳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绳索的凹槽,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轮、多块摩擦块及减速罩,所述从动轮与减速轮连为一体,所述减速罩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多块摩擦块设在減速轮与减速罩之间的空间内;所述从动轮的中心孔内紧配有衬套。所述衬套为由铜材制成的本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从动轮的中心孔内紧配有衬套,这样避免动轮的中心孔会与转轴之间因转动而磨损,大大増加从动轮的耐磨性,保证能正常使用。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高楼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高楼救生器的从动轮示意图。附图3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所示,I、底板,3、主动轮,4、从动轮,5、减速轮,6、摩擦块,7、减速罩,8、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高楼救生器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I、传动机构、减速机构及绳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绳索的凹槽,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I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轮5、多块摩擦块6及减速罩7,所述从动轮4与减速轮5连为一体,所述减速罩7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多块摩擦块6设在减速轮5与减速罩7之间的空间内;所述从动轮4的中心孔内紧配有衬套8。所述衬套8为由铜材制成的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救生器,包括底板(I)、传动机构、减速机构及绳索,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3)和从动轮(4),所述主动轮(3)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绳索的凹槽,所述主动轮(3)和从动轮(4)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I)上并相互啮合;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轮(5)、多块摩擦块(6)及减速罩(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世嘉嘉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