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抗菌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0375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取专利号为ZL?200910091031.1所述的纳米银溶胶,干燥、粉碎得到纳米银单质粉体;然后取非纺织布纺丝树脂、纳米银单质粉体、偶联分散剂、变色抑制剂混合后造粒,取得到抗菌母粒;然后常规纺丝得到抗菌非纺织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菌母粒在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具有可纺性好,换网周期以及更换纺丝组件周期跟其他类型的抗菌母粒相比,周期均比较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得到的抗菌非织造布除具有普通非织造布所具有的一切性能外,还有优良的抗菌效果,表现出极高的卫生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ー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抗菌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抗菌非纺织布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纳米银单质作为抗菌剂的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及所得抗菌非纺织布。背景技木非织造布(无纺布)是ー种将纺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纺织原理,具有エ艺 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的特点。主要用途包括医疗、卫生用品、家庭装饰用品、服装用无纺布、エ业用非织造布、农业用非织造布等。作为医疗卫生用品及服装用品的非织造布由于经常在湿润、腐败或者微生物存在的环境下使用,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蚀和污染,轻则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缩短其使用寿命,重则将其上繁殖携帯的大量细菌等有害微生物扩散到跟其接触到的任何地方,造成微生物污染。为预防这类问题,对非织造材料进行抗菌处理,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在纤维内或其外表引入抗菌剂,以达到抑制细菌滋生或者繁殖的目的,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卫生性。目前制备抗菌非织造布主要有两种エ艺物理改性法和后整理法。物理改性是将抗菌成分通过物理方法分散到非织造布基体树脂中,再按照传统的加工方式进行纺丝,制得抗菌纤维后再加工成抗菌非织造布。后整理法是通过后整理エ艺,将抗菌剂采用喷涂、浸泡等方法整理到无纺布上,使其具有抗菌活性。两者相比,后整理法エ艺简单、加工方便,但因为采取喷涂、浸泡等方式制作,均匀度以及和产品的结合牢度可能存在缺陷,而且抗菌剂只存在纤维表面,使其抗菌耐久性无法保证。而物理改性法采用共混纺丝技木,将抗菌材料添加到非织造布基体树脂中制得抗菌非织造布。该法制得的非织造布抗菌剂分布均匀、杭菌效果优良,抗菌耐久性也非常好。但该方法加工エ艺要求高、技术难度较大,要求抗菌剂颗粒尺寸控制到比较小的范围内,否则会影响纺丝加工エ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 01127895公布了ー种抗菌复合无纺布的制作方法,即物理共混的方法。该方法将粒径小于2 ii m的载银抗菌材料以2-4%的比例加入到纤维树脂中,常规纺粘エ艺制成抗菌纺粘网。其中,载银抗菌材料为硅酸盐载银、磷酸锆钠载银、羟基磷灰石载银、沸石载银或可溶性磷酸盐玻璃载银。然而,这些2 y m的抗菌颗粒在纺丝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造成颗粒进一歩増大,在纺丝时会造成断丝、毛丝现象。严重的可导致可纺性变差,不能进行正常纺丝。而且,这些分散不匀的无机粉体材料还会沉积在喷丝板上,堵塞喷丝孔,使换网周期大大缩短。影响エ业生产效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200610146972公开了ー种银纤维抗菌无纺布,采用在普通纤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具有银镀层的银纤维,使该纤维具有一定的抑菌抗静电效果。该专利技术的缺点是纤维镀银エ艺复杂,而且在纤维表面镀金属银层的エ艺成本很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200710067298.8公开了ー种后整理法制取抗菌非织造材料的方法。所用抗菌剂是季铵盐类抗菌剂,将其配制成溶液,经浸轧处理,然后烘干制得抗菌非织造布。然而,该产品上的抗菌剂易溶于水,导致产品不耐水洗。季铵盐类抗菌剂跟棉制品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化学键 合,具有一定的牢度,但无法应用于聚丙烯、聚乙烯非织造布中,因此耐水性极差。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200810050909. 2公布了一种包埋纳米银的抗菌超细纤维无纺布,由包埋纳米银的超细纤维制成,超细纤维由外层高分子材料和内芯5-30纳米的纳米银颗粒组成。但由于银颗粒被包埋在超细纤维无纺布的芯层,不利于银离子的释放。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 201010125839. X公布了一种将纳米银溶胶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将其喷涂到无纺布上,制得抗菌无纺布的方法,该法也是后整理的方法之一,其缺点是耐久性差,喷涂容易不均匀,抗菌性能稳定性比较差。申请号为201010604376. 5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含抗菌抗病毒母粒的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和装置”公布了一种由二氧化硅包覆电气石和二氧化钛颗粒制的的抗菌母粒,将其与基体聚丙烯树脂混合,经螺杆挤出纺丝,制取抗菌无纺布的方法。该抗病毒母粒采用二氧化硅包覆电气石和二氧化钛复合的抗菌剂制成。这两种抗病毒剂的抗菌抗病毒性能有限,无法制得高抗菌性能的产品。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共混方法制备的高卫生性非织造布,克服了以上其他产品性能、力口工工艺或者技术上的缺点而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水洗、具有高卫生性的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I)制备纳米银单质粉体取专利号为ZL 200910091031. I所述的纳米银溶胶,对所述纳米银溶胶进行喷雾干燥,再进行气流粉碎,直至得到粒径为SO-IOOnm的纳米银单质粉体;(2)制备抗菌母粒以重量份计,称取下述组分非纺织布纺丝挝腐75-90份纳米银单质粉体3-20份偶联分散剂0.3-1份变色抑制剂0.015-2份取所述纳米银单质粉体与变色抑制剂进行在2800-3500转/分钟下进行高速混合,然后加入所述偶联分散剂和非纺织布纺丝树脂在500-700转/分钟下进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抗菌母粒;(3)纺丝以重量份计,取所述抗菌母粒2-10份、非纺织布纺丝树脂90-98份,通过熔喷、热合、纺粘加工,制得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偶联分散剂选自硅烷系列、铝酸酯系列、钛酸酯系列或者双金属复合偶联分散剂中的ー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硅烷系列通式为RnSiX(4_n),其中R为甲基、こ烯基、氨基、环氧基、巯基或丙稀酸氧丙基官能团;X为烧氧基、芳氧基、酸基、氣基基团。所述铝酸酯系列选自SG-A1821、DL-411、DL-411AF、DL-411D、DL-411DF、防沉降性铝酸酯ASA。所述钛酸酯系列通式为R00(4_n)Ti (OX-Rj Y)n,(n=2, 3);其中RO-是可水解的短链烷氧基官能团;0X-选自是羧基、烷氧基、磺酸基、磷基基团。例如选自异丙基三硬脂酸钛酸酷(CAS61417-49-0)、四异丙基ニ(ニ辛基亚磷酸酰氧基)钛酸酷,(CAS 65460-52-8)或异丙基三(ニ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酷,(CAS67691-13-8)。根据ー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双金属复合偶联剂是铝钛复合偶联剂和/或铝锆 复合偶联剂。根据ー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变色抑制剂选自苯并三唑、甲基苯并三唑、甲基苯并三唑钾、天然水滑石、合成水滑石、氧化铝镁的煅烧物、硅酸铝中的ー种或几种。根据ー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I)所述喷雾干燥是在I. 5-2MPa压カ下进行的。下面将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ー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I)制备纳米银单质粉体取专利号为ZL 200910091031. I所述的纳米银溶胶,对所述纳米银溶胶进行喷雾干燥,再进行气流粉碎,直至得到粒径为SO-IOOnm的纳米银单质粉体。在该步骤中,专利号为ZL 200910091031. I所述的纳米银溶胶银粒子含量是20-20000ppm,所述银粒子粒径是0. 5nm-40nm,所述银粒子粒径在室温下保存100天不变。在上述专利中,所述溶胶的银粒子含量是500-10000ppm,所述银粒子粒径是0.5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抗菌非纺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O制备纳米银单质粉体 取专利号为ZL 200910091031. I所述的纳米银溶胶,对所述纳米银溶胶进行喷雾干燥,再进行气流粉碎,直至得到粒径为SO-IOOnm的纳米银单质粉体; (2)制备抗菌母粒 以重量份计,称取下述组分非纺织布纺丝树脂75-90份纳米银单质粉体3-20份偶联分散剂0.34份变色抑制剂0.015-2份 取所述纳米银单质粉体与变色抑制剂进行在2800-3500转/分钟下进行高速混合,然后加入所述偶联分散剂和非纺织布纺丝树脂在500-700转/分钟下进行混合,然后造粒得到抗菌母粒; (3)纺丝 以重量份计,取所述抗菌母粒2-10份、非纺织布纺丝树脂90-98份,通过熔喷、热合、纺粘加工,制得基于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非纺织布。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分散剂选自硅烷系列、铝酸酯系列、钛酸酯系列或者双金属复合偶联分散剂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系列通式为RnSiX(4_n),其中R为甲基、乙稀基、氣基、环氧基、疏基或丙稀酸氧丙基官能团;X为烧氧基、芳氧基、酸基或氣基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国崔辉仙李毕忠阳文路明洁苏尚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新区崇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崇高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