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的临时保持方法以及气囊模组技术

技术编号:770271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气囊单元的气囊临时保持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将于各端具有开口的热缩薄膜布置成,使其轴线沿气囊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延伸。在将位于展开方向前导侧的第一开口布置在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热缩薄膜围住可折叠部。在第二步骤中,将与气囊展开方向垂直的面定义为投影面。热缩薄膜因受热而收缩,从而,在投影面中,热缩薄膜在展开方向的第一开口投影于第一开口投影区域,可折叠部的展开前导侧部投影于可折叠部投影区域,该第一开口投影区域小于并包含于该可折叠部投影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这样的气囊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将气囊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的方法,以及,涉及ー种气囊模组,其具有应用此方法临时保持的可折叠部。
技术介绍
由于例如碰撞而向车辆,诸如轿车施加冲击时,装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是ー种周知的保护驾驶人员免受冲击的装置。该气囊装置中所使用的气囊单元包括气囊和保持架。气囊包括以折叠状态布置的可折叠部。在由膨胀气体打开可折叠部时,也就是,在展开可折叠部时,使气囊的可折叠部于展开方向向前膨胀。保持架布置在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尾随侦U。保持架主要用于在保持架与后支架之间夹住并固定气囊的进气ロ。根据上述气囊单元,需要将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直至将气囊単元安装在转向盘中。所以,提出了多种方法用于临时保持可折叠部。方法之一通过用一片布缠绕包括可折叠部在内的整个气囊和保持架而形成气囊模组。布自展开方向前导侧开始缠绕可折叠部。尽管在诸如运输期间,通过位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导侧的布的一部分将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直至将气囊模组安装在气囊装置中,但这种布也会妨碍气囊展开。所以,在位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导侧的布的一部分上设置狭长切ロ。狭长切ロ作为比其他部位弱的易破部。展开的气囊容易迅速地使布自狭长切ロ开始破裂。在日本专利公开No. 10-181493中,提出了一种临时保持方法,用热缩薄膜取代布来覆盖整个气囊和保持架。按照与上述布相同的方式,热缩薄膜自展开方向前导侧开始覆盖可折叠部。根据这种临时保持方法,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热缩薄膜压缩气囊并使其尺寸紧凑。在热缩薄膜中位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导侧的部分上断续地设置狭长切ロ作为易破部。展开的气囊使热缩薄膜自断续延伸的狭长切ロ开始破裂。然而,在用布缠绕气囊和保持架的常规临时保持方法、以及上述公开中用热缩薄膜覆盖气囊和保持架的常规临时保持方法二者中,都需要单独设置易破部。因而增加了成本,而这是不希望出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据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用于气囊的临时保持方法,以及,提供一种气囊模组,能顺畅展开气囊而不用单独设置易破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气囊単元的气囊临时保持方法,该气囊単元包括具有可折叠部的气囊以及保持架,该方法将气囊的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可折叠部以折叠状态布置在气囊中,并由膨胀气体使可折叠部于展开方向向前展开,保持架布置在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尾随侧。该临时保持方法包括第一歩骤,用热缩薄膜围住可折叠部,该热缩薄膜具有轴线以及位于各端的第一开ロ和第二开ロ,其中,通过布置热缩薄膜,使得热缩薄膜轴线沿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延伸,在使位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导侧的第一开ロ布置在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方的状态下,围住可折叠部;以及第二步骤,其中将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垂直的面定义为投影面,以及,其中热缩薄膜因受热而收縮,热缩薄膜第一开ロ投影于第一开ロ投影区域,可折叠部的展开前导侧部投影于可折叠部投影区域,使得该第一开ロ投影区域小于并包含于可折叠部投影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种包括气囊单元的气囊模组。该气囊単元包括气囊和以折叠状态布置在气囊中的可折叠部。由膨胀气体使气囊的可折叠部于展开方向向前展开。保持架布置在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尾随侧。该气囊模组进ー步包括环状热缩薄膜,该环状热缩薄膜包括轴线以及位于各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ロ。在轴线沿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布置的情况下,热缩薄膜围住可折叠部。将热缩薄膜的第一开ロ布置于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前导侧,以及,将热缩薄膜的第二开ロ布置于可折叠部的展开方向尾随侧。将与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垂直的面定义为投影面时,热缩薄膜第一开ロ投影于第一开ロ投影区域,可折 叠部的展开前导侧部投影于可折叠部投影区域,该第一开ロ投影区域小于并包含于该可折叠部投影区域。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示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原理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附图说明根据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将更为明了,附图中图I是图示转向盘的局部剖视图,该转向盘中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气囊装置;图2A和图2B是示意性剖视图,说明将气囊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的步骤;以及图3是从图2B气囊模组左侧观察的示意性正视图;以及图4是从图2B气囊模组右侧观察的示意性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气囊的临时保持方法以及ー种气囊模组。本专利技术配备于带有气囊装置的转向盘中。如图I所示,绕旋转轴LI转动的转向轴11布置于车辆驾驶人员座椅前方(图I中右方)。转向盘12安装于转向轴11后端,以随转向轴11整体方式转动。转向盘12包括盘缘部(也称为环形部)13、垫板部14、以及辐条部15。盘缘部13具有围绕转向轴11的大致环状外形。垫板部14布置在由盘缘部13围住的空间中。垫板部14的前侧部由下罩16覆盖。辐条部15布置在盘缘部13与垫板部14之间。气囊装置20布置在垫板部14内。气囊装置20包括后支架21、充气器(气体发生器)23、保持架26、以及气囊35。后支架21由转向盘12的金属芯(未示出)支撑。后支架21具有圆形插入孔22,插入孔22的直径稍大于充气器23的直径。充气器23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柱状外形,并且具有大致圆筒形外周面24。充气器23内容纳气体发生剂(未示出),气体发生剂产生用于使气囊35膨胀的膨胀气体。出气ロ(未示出)沿周向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方式布置于充气器23的外周面24。由气体发生剂产生的膨胀气体径向向外从出气ロ排出。充气器23具有凸缘部25,凸缘部25自外周面24径向向外伸出。将充气器23中位于凸缘部25后方的部分插在后支架21的插入孔22中,并通过下文说明的进气部36 (參见图2A和图2B)将其插在气囊35中。凸缘部25布置在后支架21前方。取代使用上述气体发生剂的充气器类型,作为充气器23,也可以使用这样ー类充气器,其中用炸药使充有高压气体的高压气筒中的分隔壁破裂以排出膨胀气体。保持架26主要用于,在保持架26与后支架21之间夹住气囊35中位于进气部36周围的部分并使其固定。保持架26包括侧壁部27和底壁部28,并且整体上形成为环形。侧壁部27具有大致矩形圈状,并且以与充气器23分开的状态围住充气器23。底壁部28封闭位于侧壁部27前端与充气器23外周面24之间的空间,并且为矩形。在底壁部28中央设置插入孔29,插入孔29的直径稍大于充气器23外周面24的直径。将充气器23中位于凸缘部25后方的部分插在插入孔29中,使得底壁部28布置于后支架21的后方。在底壁部28的插入孔29周围,将螺栓31 (其为连接螺栓示例)固定于几个位置(本实施例中为4个)(參见图4)。螺栓31沿转向轴11的旋转轴L I向前延伸。气囊35中沿旋转轴LI方向的后侧(朝驾驶人员的方向,图I中为左侧)定义为展开方向前导侧。由从充气器23出气ロ排出的膨胀气体使气囊35于展开方向膨胀。气囊35具有较高强度,并且由布,诸如可挠性机织布形成为囊状。气囊35于其前端开ロ,以及,该开ロ形成进气部36 (參见图2A和图2B)。在本实施例中,气囊35于展开方向的前导侧及尾随侧与车辆的前侧及后侧相反。所以,为了清楚地区分这些方向,将气囊35于展开方向的前导侧及尾随侧描述为“展开方向前导侧”以及“展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18 JP 2011-0334761.ー种应用于气囊单元的气囊临时保持方法,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具有可折叠部的气囊以及保持架,所述方法将所述气囊的可折叠部临时保持于折叠状态, 其中,所述可折叠部以折叠状态布置在所述气囊中,并由膨胀气体使所述可折叠部于展开方向向前展开,所述保持架布置在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尾随侧,所述临时保持方法的特征在于 第一步骤,用热缩薄膜围住所述可折叠部,所述热缩薄膜具有轴线以及位于各端的第ー开口和第二开ロ,其中,通过布置所述热缩薄膜,使得所述热缩薄膜轴线沿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延伸,在使位于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导侧的所述第一开ロ布置在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前方的状态下,围住所述可折叠部;以及 第二步骤,其中将与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垂直的面定义为投影面,以及,其中所述热缩薄膜因受热而收缩,所述热缩薄膜的第一开ロ投影于第一开ロ投影区域,所述可折叠部的展开前导侧部投影于可折叠部投影区域,使得该第一开ロ投影区域小于并包含于该可折叠部投影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囊临时保持方法, 其中,在围住所述可折叠部之前,所述热缩薄膜形成为环状,以及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用该环状热缩薄膜覆盖所述可折叠部以围住该可折叠部。3.根据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临时保持方法, 其中,将所述热缩薄膜的第二开ロ布置在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尾随侧,以及,所述第一步骤包括,在将所述第二开ロ于所述可折叠部展开方向布置在所述保持架后方的状态下,用所述热缩薄膜围住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展明广濑修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