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拆卸的螺杆的纵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2683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4 22:36
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导轨;能在第一导轨上沿纵向移动地安装的第二导轨;通过第一保持角钢和第二保持角钢固定地、但可松开地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沿纵向延伸的螺杆;和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调节传动装置,调节传动装置具有与螺杆能转动地接合的、用于将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调节的能处于转动运动的螺杆螺母,其中第一保持角钢(5A)在纵向调节装置(1)工作时相对于螺杆(6)的扭矩负荷抗扭地保持螺杆(6),相反,第二保持角钢(5B)在纵向调节装置(1)工作时相对于扭矩负荷不抗扭地保持螺杆(6)。以这种方式提供一种纵向调节装置和一种用于拆卸纵向调节装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以及一种用于拆卸纵向调节装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座椅的这样的纵向调节装置具有第一导轨;在第一导轨上沿着纵向可移动地支承的第二导轨;通过第一保持角钢和第二保持角钢固定地、但是可松开地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沿着纵向延伸的螺杆和设置在第二导轨上设置的调节传动装置。所述调节传动装置包括与螺杆可转动地接合的螺杆螺母,所述螺杆螺母能够为了将第二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调节而处于转动运动中,并且因此在所述螺杆上滚动,使得第二导轨沿着纵向相对于第一导轨移动。 借助于这样的纵向调节装置,车辆座椅能够沿其纵向在车辆中调节。为此,调节传动装置的螺杆螺母通过特别是电动机式作用的驱动装置驱动而处于转动运动中,使得所述螺杆螺母在螺杆上滚动,并且纵向移动例如与第二导轨连接的车辆座椅。在从DE 10 2006 008 989 B3中已知的纵向调节装置中,螺杆通过两个结构相同地构成的螺杆保持角钢与第一导轨连接,其中,所述螺杆被拧入到螺杆保持角钢中,并且通过将螺杆保持角钢与螺杆挤压而抗扭地且不可松开地保持在保持角钢上。在传统的纵向调节装置中,如例如从DE 10 2006 008 989 B3中已知的一样,调节传动装置通过固定角钢与第二导轨可松开地连接。如果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或例如在碰撞情况下导致纵向调节装置的毁坏,那么必要的是,将配设给所述纵向调节装置的车辆座椅从车辆中取出,并且为此拆卸所述纵向调节装置。这通常进行如下,即,将所述调节传动装置与第二导轨连接的固定角钢通过移除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从所述第二导轨松开,使得车辆座椅能够同第二导轨一起取出。相反,如果调节传动装置通过与第二导轨焊接的固定角钢或通过与第二导轨焊接的支承部件连接在第二导轨上,支承部件如例如从DE 10230 514 B4中已知的一样,因此,调节传动装置为了拆卸纵向调节装置不能轻松地从第二导轨上松开。这能够在从车辆中移除通过这样的纵向调节装置与车辆底板连接的车辆座椅时导致显著的困难。因此产生对一种纵向调节装置的需要,所述纵向调节装置一方面在工作时并且也在碰撞情况下将车辆座椅与车辆底板安全和可靠地可纵向移动地连接,但是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同时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实现拆卸,而不必为此将调节传动装置从第二导轨松开。从DE 199 05 126 Cl中已知一种纵向调节装置,其中,螺杆通过两个保持角钢抗扭地、但是可松开地设置在导轨上,其方式在于,将所述螺杆拧入保持角钢的穿孔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向调节装置和一种用于拆卸纵向调节装置的方法,借助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和所述方法能够确保将车辆座椅更安全、更可靠地保持在车辆底部上,并且此外,所述纵向调节装置和所述方法可在调节传动装置不从第二导轨松开的情况下实现简单地拆卸。所述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纵向调节装置得以实现。相应地提出,第一保持角钢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相对于螺杆的扭矩负荷抗扭地保持螺杆,相反,第二保持角钢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相对于扭矩负荷不抗扭地保持螺杆。由于螺杆抗扭地保持在第一保持角钢上,而不抗扭地保持在第二角钢上,并且与第一导轨连接,所以通过将螺杆从第一导轨上松开产生简单拆卸纵向调节装置的可能性。在此,为了拆卸,调节传动装置应不再从第二导轨上松开,而是更确切地说将螺杆从第一导轨上松开,使得在螺杆松开的情况下能够取出与第二导轨连接的车辆座椅。其中,第一保持角钢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相对于螺杆的扭矩负荷抗扭地保持螺杆,应理解为,第一保持角钢构成为,使得所述第一保持角钢能够吸收和导出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作用在螺杆上的扭矩,而不会因此导致螺杆相对于第一保持角钢的转动。其中,第二保持角钢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相对于扭矩负荷不抗扭地保持螺杆,应理解为,第二保持角钢构造不用于吸收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螺杆的显著的扭矩负荷。虽然能够通过将螺杆设置在第二保持角钢上得出,微不足道的、小的扭矩能够从螺杆传递到第二保持角钢上,例如由于螺杆在第二保持角钢上支承的摩擦。但是,螺杆与第二角钢的连接应设置为,使得在纵向调节装置正常工作时在通常情况下产生的扭矩一般不在第二保持角钢上被支撑。第一保持角钢能够可松开地设置在螺杆的第一端部上,并且第二保持角钢可松开地设置在螺杆的第二端部上。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出,第一保持角钢和第二保持角钢能够分别相对于纵向轴向地和相对于纵向径向地支撑螺杆。在此,第一保持角钢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附加地抗扭地保持螺杆,相反,第二保持角钢以不抗扭的方式支撑螺杆。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形式中,第一保持角钢能够具有带有螺纹的穿孔,螺杆被拧入所述穿孔中。所述穿孔例如能够构成在保持角钢的固定部件上。借助于将螺杆拧入第一保持角钢的穿孔中,螺杆轴向和径向地保持在第一保持角钢上,并且固定在第一保持角钢上,其中,将螺杆接合到穿孔的螺纹中是这样的,使得在纵向调节装置正常工作时在螺杆上产生的扭矩不能够导致螺杆相对于第一保持角钢的转动。为了进一步确保将螺杆抗扭地设置在第一保持角钢上,能够将添加材料附加地引入第一保持角钢的穿孔中,或者涂覆在螺杆的配设给第一角钢的端部上,所述添加材料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将螺杆与第一保持角钢的连接固定以附加地防止由于扭矩负荷而转动。所述添加材料例如能够是微封装的粘合材料或聚酰胺,所述粘合材料或聚酰胺能够水滴状地引入第一保持角钢的穿孔中,并且在将螺杆拧入穿孔中时形成螺杆在第一保持角钢上的固定。但是,所述添加材料例如也能够实现为由塑料制成的夹紧部件。微封装的粘合材料为以由外壳包围的(即封装的)显微镜可见的小的部分的形式的粘合材料。如果微封装的粘合材料被弓丨入穿孔中,并且螺杆被拧入穿孔中,那么刺破包围粘合材料的外壳,使得粘合材料与穿孔和螺杆发生有效连接,并且螺杆固定在第一保持角钢上。 双组分粘合材料也能够以这种方式被引入穿孔中,其中,粘合材料的两种组分相互分开地微封装,并且通过毁坏微封装的粘合材料组分的外壳而将所述组分混合,并且因此发挥在第一保持角钢和螺杆之间的粘合作用。螺杆以这种方式固定在第一保持角钢上,并且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以抗扭的方式保持在第一保持角钢上。但是,为了拆卸,螺杆能够从第一保持角钢上松开,其方式在于,通过将超过极限扭矩的扭矩施加在螺杆上而将所述螺杆从第一保持角钢上拧出。因此,螺杆在工作时抗扭地保持在第一保持角钢上,但是当足够大的扭矩施加到螺杆上以用于破坏螺杆在第一保持角钢上的固定的保持时,能够为了拆卸相对于第一保持角钢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极限扭矩能够定义成,使得所述极限扭矩比在工作时作用在螺杆上的最大扭矩大出预定的系数。 极限扭矩例如能够为在工作时作用在螺杆上的最大扭矩的五倍或十倍。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作用在螺杆上的扭矩由此产生,其方式在于,调节传动装置的螺杆螺母实际上不能够以无摩擦的方式支承在螺杆上。螺杆螺母通过内螺纹与螺杆的外螺纹接合,并且在纵向调节装置工作时为了将第一导轨相对于第二导轨调节而支承在螺杆上。通过起作用的摩擦力在螺杆上产生扭矩,所述扭矩必须通过第一保持角钢支撑且导出。在车辆座椅的正常的调节过程中(在通过车辆乘客加负荷的状态下),作用在螺杆上的扭矩例如能够为5Nm。所述扭矩必须以抗扭的方式支撑在第一保持角钢上。在这种情况下,极限扭矩例如能够为50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15 DE 102011004143.51.用于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装置,具有 第一导轨; 能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沿着纵向移动地安装的第二导轨; 通过第一保持角钢和第二保持角钢固定地、但是可松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沿着纵向延伸的螺杆; 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的调节传动装置,所述调节传动装置具有与所述螺杆能转动地接合的、用于将所述第二导轨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调节的能处于转动运动的螺杆螺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角钢(5A)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I)工作时相对于所述螺杆(6)的扭矩负荷抗扭地保持所述螺杆(6),相反,所述第二保持角钢(5B)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I)工作时相对于扭矩负荷不抗扭地保持所述螺杆(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角钢(5A)可松开地设置在所述螺杆(6)的第一端部(61)上,并且所述第二保持角钢(5B)可松开地设置在所述螺杆(6)的第二端部(60)上,其中,所述第一保持角钢(5A)和所述第二保持角钢(5B)分别相对于纵向(L)轴向地和相对于纵向(L)径向地支撑所述螺杆(6)。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角钢(5A)具有带有螺纹(541A)的穿孔(540A),所述螺杆(6)拧入所述穿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540A)构成在所述保持角钢(5A)的固定部件(54A)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借助于被引入所述穿孔(50A)中的或施加在所述螺杆(6)上的添加材料(524A)固定以防止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I)工作时由于扭矩负荷的转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材料(542A)由微封装的粘合材料或聚酰胺组成。7.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超过极限扭矩的扭矩施加在所述螺杆(6)上能将所述螺杆(6)从所述第一保持角钢(5A)中松开。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扭矩比在所述纵向调节装置(I)正常工作时作用在所述螺杆(6)上的最大负荷更大。9.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径向支撑在所述第二保持角钢(5B)的固定部件(54B)上,并且通过至少部分地周向地围绕纵向(L)包围所述螺杆(6)的轴向固定环(55B)轴向保持。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固定环(55B)能为了拆卸所述螺杆(6)而松开。11.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纵向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尔盖·科斯廷罗伯托·里斯彼得·穆勒贝恩德·弗赖斯莱本丹尼·巴尔奇
申请(专利权)人:布罗泽汽车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