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和具有该电源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126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能够生成电压值的绝对值相等的正和负的模拟电源电压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210)包括DCDC转换电路(212)和电荷泵电路(214)。在电荷泵电路(214)设置有当控制用开关(S1)为断开状态时使电流流动的二极管(D3)和当控制用开关(S1)为导通状态时使电流流动的二极管(D4)。在DCDC转换电路(212)设置有当控制用开关(S1)为断开状态时使流动电流的两个二极管(D1、D2)。在此,该整流部构成为:由二极管(D1、D2)构成的整流部的正向降低电压等于二极管(D3)的正向降低电压与二极管(D4)的正向降低电压之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更详细地说,涉及适用于具有单芯片化的源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由夹持液晶层的两块基板等构成的液晶面板,在该两块基板中的一个基板呈格子状配置有多条栅极总线(扫描信号线)和多条源极总线(视频信号线),与这些多条栅极总线和多 条源极总线的交叉点分别对应地设置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形成部。各像素形成部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用于保持像素值的像素电容等,该薄膜晶体管是栅极端子与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栅极总线连接,并且源极端子与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总线连接的开关元件。另外,在上述两块基板中的另一块基板设置有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是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对置电极。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还设置有驱动上述多条栅极总线的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驱动上述多条源极总线的源极驱动器(视频信号线驱动电路)。另外,一般而言,源极驱动器以IC(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电路)芯片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部的边缘部。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液晶显示装置设置有多个源极驱动器(IC芯片)(具有多个IC芯片的结构被称为“多芯片结构”),以确保作为源极驱动器有充分的驱动能力。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源极驱动器的单芯片化在不断发展中。另外,采用不仅是源极驱动器而且连电源电路或定时控制器(timing controller)等也收纳于一个IC芯片的单芯片驱动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在逐渐增加中。另外,近年来,在采用a-SiTFT液晶面板(在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使用非晶硅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源极驱动器的单片化在进展中。关于栅极驱动器,现有技术中多以IC芯片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部的边缘部,但近年来,在基板上直接形成栅极驱动器的情况也慢慢多起来。这种栅极驱动器被称为“单片栅极驱动器”等,另外,具有单片栅极驱动器的面板被称为“栅极驱动器单片面板”等。此外,在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使液晶施加电压的正负极性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按每相邻的像素反转,并且在各像素中按每帧反转的驱动方式)或源极线反转驱动方式(使液晶施加电压的正负极性按每源极总线反转,并且在各源极线中按每帧反转的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需要使共用电极的电位一定,所以能够从源极驱动器输出的电压的振幅必须是与液晶施加电压的最大值的2倍以上相当的振幅。因此,例如在设液晶施加电压的最大值为6V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输出电压的振幅能够为12V以上的源极驱动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源极驱动器以多芯片结构实现,则驱动信号(扫描信号VG和视频信号VS)的电位关系如图10所示。关于扫描信号VG,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栅极导通电压VGH为24V,栅极断开电压VGL为-7V。关于视频信号VS,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OV到12V的范围内变动。像这样,在源极驱动器以多芯片结构实现的情况下,只要使视频信号VS在正的电压范围内变动即可,所以源极驱动器的驱动用的电源电压只要生成正的电源电压就足够了。与之相对地,在源极驱动器以单芯片驱动器实现的情况下,驱动信号(扫描信号VG和视频信号VS)的电位关系如图11所示。关于扫描信号VG,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栅极导通电压VGH为18V,栅极断开电压VGL为-13V。关于视频信号VS,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6V到6V的范围内变动。与栅极驱动器以多芯片结构实现的情况不同,视频信号VS在正电压和负电压两者的范围内变动。其理由如下。一般而言,大型用驱动器的工艺耐压为13. 5V程度,与之相对地,单芯片驱动器的工艺耐压为6. OV 6. 5V程度。因此,在源极驱动器以单芯片驱动器实现的情况下,假如只用正的电源电压,则视频信号的振幅最大为 6.OV 6. 5V程度。该振幅对于采用点反转驱动方式或源极线反转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是不充分的。因此,除了正的电源电压以外,需要负的电源电压。像这样,在具有单芯片化的源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源极驱动器的驱动用的电源电压,需要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作为用于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的结构,已知有如下结构。图12是表示用于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例(以下称为“第一结构例”。)的电路图。在第一结构例中,用两个D⑶C转换电路712、812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详细地说,在一个D⑶C转换电路712中,通过将电源电压VCC升压而生成正的电源电压(该电压由于是模拟电压,所以以下称为“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在另一个D⑶C转换电路812中,通过将电源电压VCC降压而生成负的电源电压(以下称为“负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M。另外,关于这些DCDC转换电路712、812的动作,由于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所以省略详细说明。图13是表示用于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的现有技术的其它结构例(以下称为“第二结构例”)的电路图。在第二结构例中,生成正负的电源电压的电源电路910包括ECDC转换电路912和电荷泵电路914。另外,在电源电路910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控制该电源电路910的动作的DCDC控制器920。DCDC转换电路912包括作为控制用开关起作用的薄膜晶体管S91、线圈(电感器)L91、二极管(整流元件)D91、电容器(capacity)C91和电阻器R91、R92。薄膜晶体管S91的栅极端子与D⑶C控制器920的输出端子OUT连接,薄膜晶体管S91的漏极端子与节点A连接,薄膜晶体管S91的源极端子接地。线圈L91的一端被供给电源电压VCC,线圈L91的另一端与节点A连接。二极管D91的阳极与节点A连接,二极管D91的阴极与节点J连接。电容器C91的一端与节点J连接,电容器C91的另一端接地。而且,节点J的电压作为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从该电源电路910输出。电阻器R92的一端与节点K连接,电阻器R92的另一端接地。由这些电阻器R91、R92构成对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进行分压的分压电路。如图13所示,表示节点K的电压的反馈信号FB,被施加到EOC控制器920的输入端子IN。DCDC控制器920基于反馈信号FB,将对控制用开关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CTL从输出端子OUT输出。电荷泵电路914包括电容器C92、C93和二极管D93、D94。电容器C92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电容器C92的另一端与节点P连接。电容器C93的一端与节点Q连接,电容器C9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93的阳极与节点P连接,二极管D93的阴极接地。二极管D94的阳极与节点Q连接,二极管D94的阴极与节点P连接。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表示节点K的电压的信号,即表示分压电路的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的分压后的电压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FB被施加到DCDC控制器920。而且,DCDC控制器920,当反馈信号FB所示的电压比规定的电压大时,以使薄膜晶体管S91变为导通状态的方式输出控制信号CTL,当反馈信号FB所示的电压为规定的电压以下时,以使薄膜晶体管S91变为断开状态的方式输出控制信号CTL。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假定当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比6. OV大时节点K的电压比上述规定的电压大,当正侧模拟电源电压AVDDP为6. OV以下时节点K的电压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1.25 JP 2009-2669691.一种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和电荷泵电路, 所述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包括一端与电源电压连接的电感器;为了使所述电感器的另一端的电压变动而基于从外部施加的控制信号在导通/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开关元件;一端接地的第一电容器;和仅使电流从所述电感器的另一端侧向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侧流动的整流部,所述直流电压变换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的电压作为第一电压, 所述电荷泵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电容器;一端接地的第三电容器;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且阴极接地的第三整流元件;和阳极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且阴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四整流元件,所述电荷泵电路输出所述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的电压作为第二电压, 所述整流部的正向降低电压等于所述第三整流元件的正向降低电压与所述第四整流元件的正向降低电压之和。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部包括阳极与所述电感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和阳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井秀树岩本明久水永隆行生田庆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