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9940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其要点是:包括调温仓、进料口、出料口、阀门、进气装置和出气口。调温仓中基本无阻挡物。进料口从左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左侧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出气口从右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右侧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出料口从下方密闭连接固定在调温仓的下部中间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阀门设置出料口上,通过打开阀门可以将调温仓中的物料的放出。进气装置穿过调温仓的下部,且固定在调温仓的下部外周上,并且进气装置的出气部位位于调温仓的内腔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所述调温可以是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加热或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松散固体颗粒物是指可自由流动的固体颗粒物,例如塑料颗粒、小麦等粮食颗粒以及铸造行业中的旧砂砂粒等等。中国专利文献CN100378426C (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56982. 7)公开了一种“用于对松散物料进行调温的装置”,其中记载了 “所述热交换段2具有一壳体5,在所述壳体的 内腔6中设有分别以一定距离隔开的相互平行的热交换器管7。即所述内腔6是一个热交换腔。一个用于热载体流体的输送接管8与排出段3相邻地通入所述热交换段2的所述壳体5的内腔。一个导出接管9与所述缓冲段I相邻地从所述壳体5的内腔6中通出。在内腔6中分别横向于热交换器管7的纵向相互隔开一定距离这样地安装有转向板10,以使通过输送接管8输入的载热体流体沿流动方向箭头11曲折地总是横向于所述管的纵向逐步地穿过内腔6向上流到导出接管9。即所述的热交换段2设计成用于载热体流体的交叉逆流。”由此看出(1)该装置所需的热交换器管7较多,要使载热体流体沿流动方向箭头11曲折地总是横向于所述管的纵向逐步地穿过内腔6就必须要求热交换器管7与相应的转向板10密闭连接,结构较复杂。(2)该装置是通过载热体流体与热交换器管7的管壁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热交换器管7的管壁与热交换器管7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热交换器管7内的空气与松散物料进行热交换,最终实现对松散物料的调温,该种形式的热交换效率较低,从而导致其设备的利用效率较低。砂型铸造是当前金属产品制造业常用的零件生产方式。砂型铸造是用型砂造型,然后进行浇铸的工艺。经过浇铸,大部分型砂温度会很高,这些用过的型砂在铸造业被称为旧砂。在铸造中继续使用旧砂会影响铸件的质量,使铸件产生夹砂、表面粘砂、冲砂、气孔等缺陷。另外,旧砂砂粒会粘附在模具上,影响铸件的几何尺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是通过砂处理系统(包括树脂砂砂处理系统和潮模砂砂处理系统等)对旧砂进行再生等处理后进行再利用,其中旧砂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旧砂的性能。首先,经过铸造的旧砂温度会比较高;其次,环境温度也会对旧砂的砂温产生一定的影响,必需要对旧砂进行降温处理。常用的砂冷却方法是流转过程中冷却,其冷却时间短,能量转换利用率低而且降温效果较差。旧砂中的潮模砂的温度如果偏高的话,其水分易蒸发,造型完整性差,导致废型。如果潮模砂的水的含量较高,则需增加膨润土的用量来提高其强度,而膨润土的用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其透气性降低,铸件易产生气孔,成品率降低。潮模砂砂处理系统中的对潮模砂的的降温较好的是双盘冷却,但是其能耗太高。旧砂中的树脂砂,如果旧砂的砂温在35°C时,只需加入I. 5%左右的树脂;如果从冷却床出来时的砂温在50°C时,仍然加入则I. 5%左右的树脂,则会导致反应速度加快,泥芯发脆,坏芯率增加,如果加大树脂的用量,加到2%至2. 5%左右,则不仅浪费树脂的用量,而且树脂产生的气的增加会严重影响铸件成品率。当环境温度在25°C以上时,旧砂处理时的温度通常在90°C至150°C时,原有树脂砂砂处理系统中采用冷却床的方式对旧砂进行降温,旧砂一般在冷却床中的停留时间为5至10分钟,大约能降温5°C至10°C左右,旧砂降温效果较差,加上旧砂在周转过程中的自然降温,旧砂最终从冷却床出来后进入砂库时的温度通常还在45°C至55°C左右,而且无法再进行调节。目前,在环境温度高于25°C时,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能有效地使旧砂从树脂砂砂处理系统的砂库出来时的温度低于35°C。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的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调温时效率较高的换热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调温仓、进料口、出料口、阀门、进气装置和出气口。调温仓中基本无阻挡物。进料口从左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左侧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出气口从右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右侧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出料口从下方密闭连接固定在调温仓的下部中间上,且与调温仓的内部相连通。阀门设置出料口上,通过打开阀门可以将调温仓中的物料的放出。进气装置穿过调温仓的下部,且固定在调温仓的下部外周上,并且进气装置的出气部位位于调温仓的内腔中。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进气装置包括套管和进气管。上述套管有I至4个,各套管的形状结构均相同。各套管两端均设有相应的用来密闭固定连接进气管的固定法兰。套管在其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出气口,也即进气装置的出气部位。各套管均沿调温仓的径向贯穿调温仓设置,两端的固定法兰位于调温仓外,出气口位于调温仓中。各套管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沿调温仓的周向呈等间隔角度设置。各套管与调温仓相接触的部分密闭固定连接。上述进气管的数量为套管的数量的2倍。各进气管的形状结构均相同。各进气管均由各自的作为出气端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套管中,各进气管的连同出气端在内的位于相应的套管中的管段则为出气管段。各进气管的出气端口接近套管的出气口。各进气管在其紧靠出气管段的部位上均设有连接法兰,该连接法兰与套管的固定法兰相对应。各进气管由其连接法兰与套管的固定法兰密闭固定连接。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调温仓从上至下依次分为预热交换段、热交换段和快速热交换段。预热交换段为开口向下的圆台壳体,且圆台壳体的内腔中无阻挡物。热交换段为圆柱壳体,且该圆柱壳体的内腔中无阻挡物。热交换段的圆柱壳体的上端开口与预热交换段的下端开口相对应,且二者密闭连接。快速热交换段为上下贯通的倒圆台形壳体,快速热交换段的倒圆台壳体的上端开口与热交换段为圆柱壳体的下端开口相对应,且二者密闭连接。进料口从左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预热交换段的左侧上。进料口设有相应的阀门可以控制进料口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出气口从右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的预热交换段的右侧上。出气口中设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松散固体颗粒物的粒径。出料口从下方密闭连接固定在快速热交换段的倒圆台壳体的下端开口处。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套管有2个。2个套管51按其所处的上下位置的不同分为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在前后方向上贯穿调温仓的快速热交换段,并且在与调温仓的快速热交换段的相互接触处密闭固定连接。下套管沿左右向水平设置,且左右方向上贯穿调温仓的快速热交换段,并且在与调温仓的快速热交换段的相互接触处密闭固定连接。下套管位于上套管的下方。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各进气管的出气管段上设有2至6条贯穿其管壁内外的出气槽。各出气槽均沿进气管的轴向设置,且各出气槽之间沿进气管的周向等间隔角度设置。各进气管的出气管段上包覆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松散固体颗粒物的粒径。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 (I)本专利技术的换热装置在使用中,通入一定量的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在换热装置内部的基本无其它阻挡物的情况下,该一 定温度的气体直接与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碰撞而相互接触,不仅使得松散固体颗粒物在下降落的同时被气流吹得更加松散,也延长了松散固体颗粒物与气体的热交换时间,而能充分与通入的气体进行接触并交换热量,从而实现调温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的换热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8 CN 201210114755.51.一种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温仓(I)、进料口(2 )、出料口( 3 )、阀门(4 )、进气装置(5 )和出气口( 6 );调温仓(I)中基本无阻挡物;进料口(2)从左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I)的左侧上,且与调温仓(I)的内部相连通;出气口(6)从右上方密闭固定连接在调温仓(I)的右侧上,且与调温仓(I)的内部相连通;出料口(3)从下方密闭连接固定在调温仓(I)的下部中间上,且与调温仓(I)的内部相连通;阀门(4)设置出料口(3)上,通过打开阀门(4)可以将调温仓(I)中的物料的放出;进气装置(5)穿过调温仓(I)的下部,且固定在调温仓(I)的下部外周上,并且进气装置(5)的出气部位位于调温仓(I)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对松散固体颗粒物进行调温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装置(5)包括套管(51)和进气管(52); 套管(51)有I至4个,各套管(51)的形状结构均相同;各套管(51)两端均设有相应的用来密闭固定连接进气管(52)的固定法兰(51-1);套管(51)在其沿其轴线方向的中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出气口(51-2),也即进气装置(5)的出气部位;各套管(51)均沿调温仓(I)的径向贯穿调温仓(I)设置,两端的固定法兰(51-1)位于调温仓(I)外,出气口(51-2)位于调温仓(I)中;各套管(5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沿调温仓(I)的周向呈等间隔角度设置;各套管(51)与调温仓(I)相接触的部分密闭固定连接; 进气管(52)的数量为套管(51)的数量的2倍;各进气管(52)的形状结构均相同;各进气管(52)均由各自的作为出气端的一端设置在相应的套管(51)中,各进气管(52)的连同出气端在内的位于相应的套管(51)中的管段则为出气管段;各进气管(52)的出气端口接近套管(51)的出气口(51-2);各进气管(52)在其紧靠出气管段的部位上均设有连接法兰(52-1),该连接法兰(52-1)与套管(51)的固定法兰(51-1)相对应;各进气管(52)由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猛陈姚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姚氏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