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压缩机通过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形成连接回路,其四通阀为两个,第一四通阀的a端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一四通阀的d端通过单向阀与第二四通阀的w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的c端与第二四通阀的y端并联后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的w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二四通阀的x端依次与室外换热器、高压储液罐、第二电磁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的s1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s2端与第一四通阀的b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热泵空调热水系统中,同时具有冰蓄冷的功能,其更节能、工作效率高、实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是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多联机空调一般有制冷、制热型的热泵型空调,或制热水的热水机,或兼有制冷、制热、制热水及同时制冷制热水等功能的空调热水机或具有蓄冷功能的节能型空调,这些系统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恒定的环境温、湿度以及热水等生活用水的需求,比如空调热水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空调及热水的需求,但这些空调都需要各自一台室外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冷、热、热水、地暖、节能等需求日益加强且希望能够有一款产品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这些 要求。中国专利文献号201697394U于2011年I月5日公开了一种带热水机的热回收型多联热泵空调器,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水换热器、单向阀、室内换热器、三个四通阀、若干节流装置及连接管路;四通阀的进气口和压缩机排气口共同接入高压气管;三个四通阀分别用以改变室外换热器、水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中冷媒流向;四通阀的低压口和压缩机吸气口共同接入一低压管。像这些传统的多联机空调是满足不了同时实现空调、热水、地暖、蓄能等功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工作效率高、应用在热泵空调热水系统,同时具有冰蓄冷的功能,实用范围广的多联机空调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压缩机通过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形成连接回路,其结构特征是四通阀为两个,第一四通阀的a端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一四通阀的d端通过单向阀与第二四通阀的w端连接,第一四通阀的c端与第二四通阀的y端并联后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冷媒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的w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压缩机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二四通阀的X端依次与室外换热器、高压储液罐、第二电磁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的Si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s2端与第一四通阀的b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与高压储液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三电磁阀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套管冷凝器的f端和h端之间依次连接水泵和制热水箱。所述制热水箱的两端并联有地板采暖盘管,水泵与制热水箱、地板采暖盘管之间分别设置有水路电磁阀。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分歧管分别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蓄冰模块的il端连接,第二电磁阀的另外一端依次与室内机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的Si端连接,蓄冰模块的i2端通过分歧管分别与第五电磁阀的一端、第六电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另外一端通过分歧管连接在第二电磁阀与室内机电子膨胀阀之间,第六电磁阀的另外一端通过分歧管连接在第一四通阀的b端和室内换热器的s2端之间.所述蓄冰模块的il和i2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第二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所述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由电子膨胀阀及单向阀构成。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更多的分歧管,可以连接更多的室内换热器。本专利技术只需一台室外主机,其连接室内换热器、制热水模块、地板采暖盘管、蓄冰模块,可实现多种功能的模式(如制冷、制热、制热水、地暖、蓄冷等),在蓄冷、制热水等模 式下均具有热回收功能。其对于有制热或制热水的需求时,原本是通过室外换热器来吸收热量传到室内换热器或套管(板换)换热器进行热传递,变为全部或部分从蓄冰模块里吸收热量传到室内换热器或套管(板换)换热器。这部分热量直接利用起来,进行冰蓄冷储藏起来以便其他用途(可利用风机盘管进行制冷等),节能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热泵空调热水系统中,同时具有冰蓄冷的功能,其更节能、工作效率高、实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原理图。图2为一实施例单独制冷的工况图。图3为一实施例单独制热的工况图。图4为一实施例单独制热水的工况图。图5为一实施例单独地暖的工况图。图6为一实施例单独蓄冷的工况图。图7为一实施例同时制冷、制热水的工况图。图8为一实施例同时制冷、蓄冷的工况图。图9为一实施例同时制冷、制热水、蓄冷的工况图。图10为一实施例同时制冷、制热水、地暖的工况图。图11为一实施例同时制冷、制热水、地暖、蓄冷的工况图。图12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制热水的工况图。图13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地暖的工况图。图14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制热水、地暖的工况图。图15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蓄冷的工况图。图16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制热水、蓄冷的工况图。图17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制热水、地暖、蓄冷的工况图。图18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水、地暖的工况图。图19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水、蓄冷的工况图。图20为一实施例同时制热水、地暖、蓄冷的工况图。图21为一实施例同时地暖、蓄冷的工况图。图中1为压缩机,2为第一四通阀,3第一电磁阀,4为单向阀,5为第二四通阀,6为室外换热器,7为第一电子膨胀阀,8为高压储液罐,9为第二电磁阀,10为套管换热器,11为水泵,12为第一水路电磁阀,13为第二水路电磁阀,14为地板采暖盘管,15为水箱,16为第二电子膨胀阀,17为第四电磁阀,18为第五电磁阀,19为室内机电子膨胀阀,20为室内换热器,21为蓄冰模块,22为第一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23为第二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24为第六电磁阀,25为第三电磁阀,26为气液分离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I、四通阀、室外换热器6、室内换热器20、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压缩机I通过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6、室内换热器20形成连接回路,其四通阀为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a端与压缩机I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d端通过单向阀4与第二四通阀5的w端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c端与第二四通阀5的y端并联后通过气液分离器26与压缩机I的冷媒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5的w端通过第一电磁阀3与压缩机I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二四通阀5的X端依次与室外换热器6、高压储液罐8、第二电磁阀9、第二电子膨胀阀16、室内机电子膨胀阀19、室内换热器20的Si端连接,室内换热器20的s2端与第一四通阀2的b端连接。室外换热器6与高压储液罐8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7,第二电子膨胀阀16通过第三电磁阀25与气液分离器26连接,形成一管路,当系统有蓄冷和制热要求时,该管路可起到旁通作用。套管冷凝器10的f端和h端之间依次连接水泵11和制热水箱15。制热水箱15的两端并联有地板采暖盘管14,水泵11与制热水箱15、地板采暖盘管14之间分别设置有水路电磁阀13。第二电子膨胀阀16通过分歧管分别与第二电磁阀17的一端、蓄冰模块21的il端连接,第二电磁阀17的另外一端依次与室内机电子膨胀阀19、室内换热器20的Si端连接,蓄冰模块21的i2端通过分歧管分别与第五电磁阀18的一端、第六电磁阀24的一端连接。第五电磁阀18的另外一端通过分歧管连接在第二电磁阀17与室内机电子膨胀阀19之间,第六电磁阀24的另外一端通过分歧管连接在第一四通阀2的b端和室内换热器20的s2端之间。蓄冰模块21的il和i2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22、第二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23。蓄冰模块电子膨胀阀由电子膨胀阀及单向阀构成,以便双向互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I)、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0)、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压缩机(I)通过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与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20)形成连接回路,其特征是四通阀为两个,第一四通阀(2)的a端与压缩机(I)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一四通阀⑵的d端通过单向阀⑷与第二四通阀(5)的w端连接,第一四通阀⑵的c端与第二四通阀(5)的y端并联后通过气液分离器(26)与压缩机(I)的冷媒入口连接; 第二四通阀(5)的w端通过第一电磁阀(3)与压缩机(I)的冷媒出口连接,第二四通阀(5)的X端依次与室外换热器(6)、高压储液罐(8)、第二电磁阀(9)、第二电子膨胀阀(16)、室内机电子膨胀阀(19)、室内换热器(20)的Si端连接,室内换热器(20)的s2端与第一四通阀⑵的b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室外换热器(6)与高压储液罐(8)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7),第二电子膨胀阀(16)通过第三电磁阀(25)与气液分离器(2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四通阀(5)的z端与套管冷凝器(10)的e端连接,套管冷凝器(10)的g端通过单向阀(4)连接在第二电磁阀(9)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钊,邓建云,占磊,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