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9733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2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及其制备方法;是在聚氨酯安全套(PUC)内外表面包被有纳米银粒子。数据提示纳米银粒子通过与氮原子的相互作用而稳定地附着于PUC表面。而且HeLa细胞接触纳米银包被PUC?3小时内没有毒副作用。与HIV-1或者与HSV-1/2接触,能够有效地灭活这些病毒的传染性,其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PUC表面的纳米银粒子介导。此外,巨噬细胞嗜性HIV-1和T细胞嗜性HIV-1的病毒株对PUC表面的纳米银粒子都高度敏感。纳米银包被PUC还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研究表明,纳米银包被PUC能够直接灭活微生物的感染,从而为安全套抵抗性传播疾病提供另一道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感染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性病)感染是影响全球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毎年有3. 4亿可治愈的性传播感染的新病例。HIV-I病毒感染率已达到流行病水平,2009年估计有333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人的数量,传播疾病新发病例被治愈。有3330万人群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生活, 其中将近一半人的年龄在15-24岁。成年人感染HIV-I超过90%的是由异性传播。由于大量的黏膜接触到精液,导致女性特别容易通过异性传播而感染HIV-I。虽然避孕套能预防HIV-I感染,但是存在有人对乳胶过敏的问题、较高的避孕套破损或者滑脱问题、即使是使用避孕套性交,仍然有1-2%的女性精液残留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问题。此外,安全套仍有不能覆盖到的黏膜区域从而对生殖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保护较弱。因此,研发出不仅能机械隔离宿主和病原体,还能直接破坏病原体传染性的新型避孕套,是有效控制包括HIV-I和生殖器疱疹等病毒性感染疾病的好方法。最近大量研究表明,这项新兴的跨多学科领域的纳米技术将有助于克服治疗的局限性,特别是将无机材料,如金,银,鉄,钛,铜,ニ氧化硅和氧化锌与纳米粒子组合到应用药物中,包括癌症治疗,细胞和生物分子的标记和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纳米银粒子(纳米银)由于具有强大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药物作用,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纳米银粒子已被证明对几种类型的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包括こ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痘病毒。此外,多项研究表明,纳米银粒子在体外具有抗HIV-I病毒活性,能够在体外有效的抵抗各种不同的HIV-I型病毒株,包括实验室株和临床分离株,巨噬细胞-和T细胞-嗜株,还有逆转录病毒耐药株。通过结合HIV-lgpl20,纳米银粒子能够阻止⑶4细胞介导的病毒膜融合,从而抑制病毒的穿入和感染性。同时,研究表明纳米银粒子还能抑制HIV-I其他阶段,表明纳米银粒子能作用于HIV-I病毒的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这将降低病毒对纳米银粒子出现耐药性的突变机率。使用安全套虽然是预防性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能彻底抵抗异性性传播HIV-1,HSV-2,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细菌、真菌的感染。因此,使用壬苯醇醚9涂层安全套,曾被认为能提供抵抗性病的额外保护作用,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使用壬苯醇醚_9涂层安全套会导致生殖器粘膜炎症和溃疡,从而増加传播感染性病的概率。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安全套能够有效的直接破坏病原体传染性。以往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粒子具有抗炎性、广谱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作用。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结合纳米银粒子和聚氨酯安全套各自优势,研究他们抗病毒活性的潜能,包括有效的灭活HIV-I和HSV-1/2感染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该安全套制备方法简单,能够抑制病毒的穿入和感染性,而且对人体细胞没有毒害。一种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是在安全套内外表面包被有纳米银粒子层;所述的包被的纳米银粒子层厚度为10-200纳米。所述的安全套为聚氨酯安全套。所述的纳米银粒子层是将聚氨酯安全套在纳米银粒子溶液中浸泡6个小时-过夜;接着将纳米银粒子包被的聚氨酯安全套用蒸馏水至少冲洗5次,毎次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形成的。 所述的纳米银粒子溶液的制备过程如下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观察反应液的顔色改变,从无色到黄色然后浑浊,表明反应已经完成。具体是将100毫升7.OmM的柠檬酸钠水溶液,在搅拌条件下慢慢煮沸,然后加入I. OmLO. IM的硝酸银水溶液开始反应;观察反应液的顔色改变,从无色到黄色然后浑浊,表明反应已经完成,制备成的纳米银粒子的粒径大小范围是10至200纳米之间。所述的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的制备方法将聚氨酯安全套在纳米银粒子溶液中浸泡6个小时-过夜;接着将纳米银粒子包被的聚氨酯安全套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即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纳米银包被的聚氨酯避孕套有广谱灭活微生物的活性,包括灭活HIV-I和HSV。本产品的ー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仅能机械隔离宿主细胞和病原体,也能灭活微生物的感染能力,开启了性病防御的另一道防线。此外,由于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银粒子紧密结合在避孕套上,避免出现使用避孕套后纳米银粒子残留体内,減少了使用后产生副作用的可能性。这种包被抗菌剂的方法能安全和有效的阻止能通过粘膜表面的不同性传播疾病。附图说明图1,A.聚氨酯安全套(A,左)和纳米银包被聚氨酯安全套(A,右)的照片;聚氨酷安全套的黄色是由于银纳米粒子的饱和覆盖安全套;B.纳米银包被PUC的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图;分析确认PUC表面的银元素的存在;C.扫描电镜下的!3UC;D.扫描电镜下的纳米银包被的!3UC ;图2,A.聚氨酯安全套(Control,对照组)与纳米银包被聚氨酯安全套(Coated)的反射光谱分析图;B.无纳米银粒子层聚氨酷安全套(对照组)和纳米银包被聚氨酯安全套(PUC)的红外光谱分析图;银纳米包被后的N-H高峰轻微移位明确表示纳米银粒子和聚氨酯NH键中氮之间的相互作用;图3,纳米银包被I3UC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图;相同数量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与纳米银包被的PUC或无纳米银粒子层的PUC接触不同的时间(10,30和180分钟),然后将HeLa细胞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培养I天,2天和4天,4天后通过细胞増殖实验(WST-I)检测细胞群的增长;图4,纳米银包被的PUC对艾滋病毒感染性的抑制作用结果A. HIV病毒(pNL4. 3)在含有纳米银包被PUC或无纳米银粒子层包被PUC (I平方厘米)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10,30,60和120分钟(始终晃动);然后,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感染⑶4+C8166T细胞用于测量病毒感染能力;B.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IV感染GFP阳性细胞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计量细胞上清的HIVGagP24的水平;图5,纳米银包被PUC对巨噬细胞(M)嗜性的HIV-I感染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图;将包被或未包被纳米银粒子的PUC放入含有M-嗜性的HIV-I病毒(pNL4. 3-BAL病毒株的培养液。10, 30或60分钟后,收集含有病毒的培养液用于感染HeLaP -gal-CD4+-CCR5+细胞。同时,用等量的含未与PUC接触的pNL4. 3-BAL病毒株的培养液感染HeLaP -gal-CD4+-CCR5+细胞作为阳性对照。感染48小时后,用MAGI法检测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图6,控制HIV-I的传染必须通过病毒与纳米银包被!3UC的直接接触的证明结果图;将纳米银粒子包被!3UC或未包被PUC放入含200ul的RPMI-1640培养液的孔内(24孔板)并不断摇晃30分钟。然后,收集这200ul培养液到另外ー干净孔内,并加入等量的新鲜的RPMI-1640培养液到装有纳米银粒子包被PUC或未包被PUC的孔内。HIV-lpNL4. 3GFP+病毒株被分别加入装有这两种不同培养液的孔内。孵育30分钟后,含有病毒的培养液被用于感染⑶4+C8166T细胞。感染48小时后,通过测量上清液中GAG-P24水平来监测感染水平。图7,纳米银粒子包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是在安全套内外表面包被有纳米银粒子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被的纳米银粒子层厚度为10-200纳米。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套为聚氨酯安全套。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银粒子层是将聚氨酯安全套在纳米银粒子溶液中浸泡6个小时-过夜;接着将纳米银粒子包被的聚氨酯安全套用蒸馏水至少冲洗5次,毎次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形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活微生物传染性的安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银粒子溶液的制备过程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小剑肖献忠穆罕默德·法亚兹敖竹君陈利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