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滤筒及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661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是较低的过滤压力也能够确保较快的过滤速度的净水滤筒及净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1)具备:净水材料(10),对生水进行净化;壳体主体(20),容纳净水材料(10),并在底部(24)形成有净水排出口(25);壳体盖体(30),盖在壳体主体(20)上,并在头顶部具有生水导入口(33a);以及内盖体(40),以在该内盖体(40)与壳体盖体(30)之间形成间隙A的方式设在壳体盖体(30)的内侧,并且内盖体(40)以在内侧形成空气滞留部的方式具备侧面部,在内盖体(40)的侧面部形成有生水取出口(42d),在内盖体(40)的头顶部形成有空气排出孔(42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自来水等进行净化且储存的净水器及用于上述净水器的净水滤筒。本申请根据2009年10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232537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广泛使用对自来水等进行净化并储存该净水的固定式或水罐式净水器。作为净水器,例如已知有下述净水器由分隔板分隔形成有位于净水器的上部的生水入口的生水储存部和形成有位于净水器的下部的净水出口的净水储存部,并且将净水滤筒安装在形成于分隔板上的安装孔中(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净水器的净水滤筒中,生水的导入口以与生水储存部连通的方式配置,净水的排出口配置在净水储存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表2001-5025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净水器中,由于生水利用生水的自重通过净水滤筒,因而具有过滤速度慢之类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以较低的过滤压力也能够确保较快的过滤速度的净水滤筒及净水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I] 一种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具备净水材料,对生水进行净化;壳体主体,容纳上述净水材料,并在底部形成有净水排出口 ;壳体盖体,盖在上述壳体主体上,并在头顶部具有生水导入口 ;以及内盖体,以在该内盖体与壳体盖体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设在上述壳体盖体的内侦U,上述内盖体以在内侧形成空气滞留部的方式具备侧面部,在内盖体的侧面部形成有生水取出口,在内盖体的头顶部形成有空气排出孔。[2]根据[I]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盖体的空气排出孔与生水取出口的高低差为IOmm以上30mm以下。[3] —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内部由分隔体分隔为上部的生水储存部和下部的净水储存部,在上述分隔体上安装有[I]或[2]所述的净水滤筒,在形成于上述分隔体的安装孔中,安装有上述净水滤筒的头顶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及净水器,能够以较低的过滤压力确保较快的过滤速度。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的剖视图。图2是壳体主体的底部的主视图。图3是壳体主体的底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壳体主体的底部的另一例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净水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一及比较例一的净水器的过滤速度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净水滤筒〉对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一个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图I表示本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滤筒。该净水滤筒I具备对生水进行净化的净水材料10、容纳净水材料10的壳体主体20、覆盖壳体主体20的壳体盖体30及设在壳体盖体30的内侧的内盖体40。(净水材料)本实施方式例的净水材料10具有膜过滤净水部11、配置在膜过滤净水部11的上游侧的吸附净水部12。膜过滤净水部11是利用维持中空丝膜Ila的端部的开口且填充在端部间的浇注部Ilb使弯曲为U字形的多个中空丝膜Ila—体化,并且在将中空丝膜Ila容纳在圆筒状的筒状体Ilc的状态下固定的、所谓的中空丝膜组件。另外,在膜过滤净水部11上从筒状体Ilc的侧部朝向外侧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lid。中空丝膜Ila是多孔质的膜,作为其材料,可以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I-戍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等。浇注部Ilb是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以列举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筒状体Ilc的上部在整个面上开口,在侧部具有多个通水口 lie。因此,通过吸附净水部12的水能从膜过滤净水部11的上方及侧方进入内部。另外,吸附净水部12的吸附材料的一部分从上部的开口及侧部的通水口 lie进入膜过滤净水部11的内部,但吸附材料也可以位于中空丝膜Ila的上方及中空丝膜Ila之间的间隙。吸附净水部12通过将吸附材料12a填充在壳体主体20的内周壁和膜过滤净水部11的筒状体Ilc的外周壁之间、及比膜过滤净水部11靠上方的壳体主体20内而形成。作为吸附材料12a,可以列举粉末状或颗粒状吸附材料(活性碳、沸石、分子筛等)、纤维状吸附材料(纤维状活性碳)等。(壳体主体)壳体主体20具有大径部21 ;位于比大径部21靠下方且与大径部21同轴地设置的小径部22 ;连接大径部21的下端和小径部22的上端的环状的台阶部23 ;封闭小径部22的下侧的开口的圆板状的底部24 ;以及形成在底部24上的多个净水排出口 25。如图2所示,净水排出口 25形成有形成在底部24的中央的圆形的中央排出口25a ;以及形成在中央排出口 25a的同心圆25b上的圆周四等分部位且在同心圆25b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 25c。这样,如果具有形状、大小不同的净水排出口 25,则在中央排出口 25a和周边排出口 25c之间产生水压差,其结果,更加容易将滞留在后述的空隙B中的空气与净水一起从净水排出口 25排出。另外,如图3所示,净水排出口 25具有直径从壳体主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渐渐地缩小的锥孔25d和从锥孔25d向下方延伸的小径孔25e。S卩,壳体主体20的外侧的开口 25g的直径比壳体主体20的内侧的开口 25f的直径小。优选外侧的开口 25g的面积比内侧的开口 25f的面积小O. Olcm2以上。膜过滤净水部11的下部通过O形环Ilf嵌合在壳体主体20的小径部22内。由此,膜过滤净水部11的、嵌合在小径部22内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以通过吸附净水部12的水从上方及侧方进入的方式配置在壳体主体20内。另外,由于在膜过滤净水部11上形成有凸缘部lld,因此在将膜过滤净水部11的下部嵌合在壳体主体20的小径部22内时,凸缘部Ild与壳体主体20的台阶部23抵接。因此,在由中空丝膜Ila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膜过滤净水部11的净水出口 Ilg和壳体主体20的底部24之间形成有空隙B。优选空隙B的高度为I 40mm。如果空隙B的高度是Imm以上,则滞留在空隙B内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25排出。如果空隙80的高度是40mm以下,则能够紧凑地制造滤筒。(壳体盖体)壳体盖体30具有盖体主体31 ;从盖体主体31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32 ;从突出部32的中央向上方延伸的生水导入管33 ;以及设在突出部32的端部的扭锁用突起34。在这种壳体盖体30中,在头顶部上形成有生水导入口 33a。(内盖体)内盖体40具有安装在壳体主体20的开口部上的底板部41和从底板部41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42。突出部42由下部突出部42a和从下部突出部42a的中央部向上方突出的上部突出部42b构成。这种突出部42具有侧面部42c。另外,通过具有该突出部42,在内侧形成空气滞留部。在下部突出部42a的侧面部42c上形成有多个生水取出口 42d。在生水取出口 42d上安装有网眼42e。另外,在上部突出部42b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作为放射状的多个狭缝的空气排出孔42f。在此,空气排出孔42f的开口形成为在颠倒净水滤筒I时吸附材料不会通过的程度的大小。内盖体40比壳体盖体30小一圈,与壳体盖体30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在壳体盖体30和内盖体40之间从头顶部一直到侧面部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成为从生水导入口33a到生水取出口 42d的生水流道A。优选突出部42的生水取出口 42d和空气排出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06 JP 2009-2325371.一种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具备 净水材料,对生水进行净化; 壳体主体,容纳上述净水材料,并在底部形成有净水排出口 ; 壳体盖体,盖在上述壳体主体上,并在头顶部具有生水导入口 ;以及内盖体,以在该内盖体与壳体盖体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设在上述壳体盖体的内侧,上述内盖体以在内侧形成空气滞留部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初美畠山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