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223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风道,由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拼接而成,拼接后整体呈圆环形,拼接接口的一端设有整体呈环形的缝隙,缝隙位于风道的内侧壁,构成风道的出风口;压气风机,其具有离心式叶轮,叶轮安装在无叶风扇机壳内,机壳的进风口与叶轮进风口相对应,机壳的出风口与风道的进风口相互连接;驱动电机,其转轴与叶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机壳进风口、叶轮、机壳出风口、风道进风口以及所述环形缝隙顺序连通并构成无叶风扇完整的进出风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离心式叶轮结构,提高叶轮的压气效率,保持叶轮相对较小的尺寸,提高风扇的适用性,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通过渐变的风道出风口间隙使风扇具有均匀的出风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带有风叶的风扇在使用时需要设置笼状的护网,护网不仅制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安全性能也不能够完全保证。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了具有设定出风口的风道、并通过风机驱动气流的无叶风扇,现有的无叶风扇采用的是单叶轮结构,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叶轮绕垂直转轴水平转动, 而气流是水平流入被向上压出,因此风叶的设计必须是复杂的、螺旋变弯的近似轴流风机的结构,不仅制造复杂、成本高,且在大流量的情况下叶轮的尺寸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通过设置离心式叶轮结构,提高叶轮的压气效率,保持叶轮相对较小的尺寸,提高风扇的适用性,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风道,由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拼接而成,拼接后其内部为空腔,整体呈圆环形,拼接接口的一端设有整体呈环形的缝隙,缝隙位于环形风道的内侧壁,构成风道的出风口 ;压气风机,其具有离心式叶轮,叶轮安装在无叶风扇机壳内,机壳具有离心的结构,机壳部的出风口与风道的进风口相互对接;驱动电机,其转轴与叶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机壳的进风口、叶轮、机壳出风口、风道进风口以及所述环形缝隙顺序连通并构成无叶风扇完整的进出风通道。其中,缝隙的开口端处、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的相应风道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重叠,用于导引风道内的气流沿需要的方向吹出。环形缝隙根据需要可呈上小下大的渐变形状。其中,离心式叶轮为圆柱形薄壳体结构,叶轮环周表面设离心叶片。其中,叶轮数量可以为两只,分设于电机转轴两端、机壳内的相应部位;叶轮数量也可以为一只,设于电机转轴一端。其中,机壳出风口通过导弓I板垂直向上与风道进风口对接,机壳与风道的对接处设有导风罩,导风罩具有固定扇叶,导风罩与机壳的出风口或风道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气流经过固定扇叶后螺旋进入风道。其中,机壳的外部还可以具有一定形状的外壳层,夕卜壳层与所述的机壳离心结构紧固连接或一体成型,使机壳外部具有与具体安装部位相适配的外形结构。其中,机壳底部可设有固定底座,底座具有俯仰调节槽和圆弧导引面,使出风轴线可作俯仰角调整;也可在机壳后部设吸盘或固定夹,吸盘或固定夹通过可调节水平、垂直角度的连接臂与机壳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通过设置离心式叶轮结构,提高叶轮的压气效率,保持叶轮相对较小的尺寸,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2、蜗壳部与风道连接处的导风罩使得进入风道后分流的气流均匀;3、构成出风口的环形缝隙渐变结构使得整个环形风道的出风量均匀稳定;4、气流从缝隙中喷出,形成一种负压效应,环形缝隙附近的空气被吸引合为一个圆柱形风柱而不再是一个环形风圈,提高了人体感受气流的舒适性。5、蜗壳部的端部进气口可以将风机的进风口控制在设定的方向,以利于在空间狭小不利于进风处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I的分解立体图(双叶轮);图2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I的主剖视图(示出了机壳的内部结构);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叶轮部分的剖视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I的出风口渐变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I安装后的立体图(采用吸盘底座方式);图7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I安装后的立体图(采用固定夹底座方式);图8是本技术无叶风扇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单叶轮)。以上附图中所标注的附图标记分别为I-机壳,11-外壳层,12-进风口,13-导引板,14-卡槽,2_驱动电机,3_叶轮,32-叶片,4-风道,4A-第一套环,4B-第二套环,41-风道壁,5-导风罩,51-扇叶,52-边框,6A-底座,6A1-调节槽,6A2-导引面,6B-吸盘,6C-固定夹,61-机壳固定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I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无叶风扇,包括具有出风口的风道4和与风道4相连接的压气风机。其中,压气风机具有离心式叶轮3,叶轮3安装于机壳I内,机壳部分具有蜗壳状结构(图4),机壳I的出风口与风道4的进风口相连接,驱动电机2的转轴与叶轮3固定连接,驱动叶轮3转动,风机的叶轮3、驱动电机2整体安装于机壳I内(图2),机壳I的外部还具有一定形状的外壳层11 (图I),外壳层11与机壳离心结构紧固连接,使机壳4具有与具体安装部位相适配的外形结构。风道4为两个环形的结构(即第一套环4A和第二套环4B,参见图I)套接而成并形成空腔,套装后的风道4在两个套环的套接处一端设有可供来自风机的气流通过的缝隙(参见图3),该缝隙位于套装后的环形整体风道4的内侧表面,缝隙的整体也呈环状,构成风道的出风口,缝隙开口端的风道壁41具有一定间距的重叠(参见图3),这种风道壁以及缝隙的设计可导引风道4内气流沿一定的吹送方向(即图3中的箭头方向)吹出。进一步如图1-4所示,离心式叶轮3数量为两只,分设在驱动电机2的两端,叶轮3为圆柱形薄壳体结构,其环周表面设离心叶片32,叶轮3的进风口设置于圆柱形机壳的两端;驱动电机2的转轴自电机的两端伸出并伸入机壳1,分别与机壳内的叶轮3紧固连接。从机壳I的进风口水平进入的气流在叶轮3的驱动下沿图4的箭头方向进入环形风道4,进而通过图3示出的环形缝隙垂直吹出。为了实现进入风道的气流导向,机壳I的出风口处通过导引板13垂直向上与风道4的进风口相对接(参见图2)。机壳I与风道4的对接处设有导风罩5 (参见图1、2),导风罩5具有环绕导风罩中轴的固定扇叶51,导风罩5固定于机壳出风口与风道进风口处,导风罩的边框52嵌入机壳出风口的卡槽14中,气流经过固定扇叶51后螺旋进入风道4,使得进入风道4后分流的气体更加均匀。环绕风道4内壁的环形出风口的前述缝隙根据风道距离、风道形状的差别所造成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的不同而可以进行调整,本实施例的缝隙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渐变形状,这种设计可使环形出风口的出风量均匀稳定(参见图5)。本技术的无叶风扇为便携式的,因此其支承座可设计成多种方式的结构。如图I所示,无叶风扇可以通过安装底座6A放置或吸在平整的桌面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底座具有俯仰调节槽6A1和圆弧导引面6A2,使出风轴线可作俯仰角调整;如图6所示,还可以在机壳I后部固定一个连接臂,在连接臂的末端设置吸盘底座6B,连接臂具有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的活动调节转轴,这种安装结构可以将无叶风扇固定在垂直的光滑平面上;如图7所示,还可以在连接臂的末端设置固定夹6C。实施例2实施例2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I的区别在于风扇只具有单一的风机及与其相连接的驱动电机2,风机只具有单一的进风口,适用于对风量要求较小的无叶风扇使用,其平衡性不及双风机结构。风机机壳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机壳固定部61与底座插接实现连接并可调节俯仰角度。本技术通过设置离心式叶轮结构,可有效提高叶轮的压气效率,保持叶轮相对较小的尺寸,同时降低设备的成本;蜗壳部与风道连接处的导风罩设计使得进入风道后分流的气流更为均匀;风道出风口的渐变结构使得整个环形风道的出风量更加均匀稳定;气流从缝隙中喷出,形成一种负压效应,环形缝隙附近的空气被吸引合为一个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由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拼接而成,拼接后其内部为空腔,整体呈圆环形,拼接接口的一端设有整体呈环形的缝隙,所述缝隙位于风道的内侧壁,构成风道的出风口 ; 压气风机,其具有离心式叶轮,所述叶轮安装在无叶风扇的机壳内,机壳具有离心的结构;机壳具有进、出风口,机壳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相连接; 驱动电机,其转轴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叶轮转动; 所述机壳进风口、叶轮、机壳出风口、风道进风口以及所述环形缝隙顺序连通并构成无叶风扇完整的进出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隙的开口端处、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的相应风道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重叠,用于导引风道内的气流沿需要的方向吹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缝隙呈上小下大的渐变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叶风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建力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华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