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包括支撑架(1)、吊运部件和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驱动所述吊运部件在待修区域上方运动;还包括转接部件,所述吊运部件在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下与所述转接部件连接或者断开连接。这样,在小体积、紧凑型机舱中,既实现了零件的转接,满足地面与机舱之间的吊装要求,又能够无需在转接位置设置环形轨道,避免了环形轨道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从而简化维修吊装系统的结构,使之适应紧凑型机舱的空间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机维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爆发,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从而带动了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风力发电机是一种把风力资源转换为电能的机械装置,风机的各控制元件和偏航系统等均设置于机舱内,机舱内的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通常需要使用维修吊装系统将被维修件送出机舱,或者将维修工具送入机舱。目前,用于风机的维修吊装系统主要有固定链式提升机、连续环形轨道梁、悬臂吊和行车结构三种形式。在机舱内部,易损部件主要为主轴、偏航电机和联轴器区域,使用连续环形轨道梁时,需要其环形轨道能够覆盖上述易损部件所在的区域,且在零部件转运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其转弯半径的要求,不适合在紧凑型机舱中使用;使用悬臂吊和行车方案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对机舱尺寸要求也较为严格;固定链式提升机则需要人工搬运吊装维修,费时费力。因此,在小体积、紧凑型机舱中,如何实现零件的转接,满足地面与机舱之间的吊装要求,又能够简化维修吊装系统的结构,使之适应紧凑型机舱的空间要求,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适用于紧凑型机舱中,即能够实现零件的转接,又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从而满足紧凑型机舱维修时的空间要求和吊装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包括支撑架、吊运部件和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驱动所述吊运部件在待修区域上方运动;还包括转接部件,所述吊运部件在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下与所述转接部件连接或者断开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第一轨道梁,所述第一轨道梁覆盖所述待修区域,所述吊运部件沿所述第一轨道梁运动;所述待修区域包括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偏航电机和联轴器所在的区域。优选地,所述吊运部件为环链电动葫芦,所述环链电动葫芦沿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下翼缘滑动,所述动力元件为为所述环链电动葫芦提供动力的滑触线供电件。优选地,所述转接部件为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的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轨道对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多条支路,所述第二轨道梁与任一所述支路对接。优选地,还包括第三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的上表面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第二轨道梁通过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第三轨道梁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三轨道梁均为直线轨道梁。优选地,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轨道梁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轨道梁靠近所述第二轨道梁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第一 轨道梁与所述第二轨道梁在所述限位部件的作用下对接或者断开对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机舱和安装于所述机舱内的维修吊装系统,所述维修吊装系统为如上所述的维修吊装系统。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包括支撑架、吊运部件和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驱动所述吊运部件在待修区域上方运动;还包括转接部件,所述吊运部件在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下,所述转接部件连接或者断开连接,所述转接部件位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的机舱吊装孔的上方。在进行机舱内零部件的维修时,吊运部件在动力元件的驱动下运行至故障部件所在的位置上方,工作人员将拆下的故障部件安装在吊运部件上,并通过吊运部件的运动带动故障部件移动至转接部件处,此时,转接部件与吊运部件相连接,吊运部件和其上的故障部件均位于转接部件上,由于转接部件位于吊装孔的上方,吊运部件在转接部件上将故障部件通过吊装孔送出机舱。另外,吊运部件还可以将维修工具通过吊装孔吊进机舱,并通过吊运部件在转接部件上的运动回到待修区域上方,从而实现维修工具的进舱。这样,在小体积、紧凑型机舱中,既实现了零件的转接,满足地面与机舱之间的吊装要求,又能够无需在转接位置设置环形轨道,避免了环形轨道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从而简化维修吊装系统的结构,使之适应紧凑型机舱的空间要求。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第一轨道梁包括多条支路,第二轨道梁与任一所述支路对接,还包括第三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的上表面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第二轨道梁通过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第三轨道梁运动;这样,以第二轨道梁与第一轨道梁的第一支路对接时,将第一支路上的零件转运至第二轨道梁上,而后令第二轨道梁沿第三轨道梁运动,使得第二轨道梁与第一支路断开对接,并与第一轨道梁的第二支路对接,将第二轨道梁上的零件转运至第二支路,从而实现了零件在多条支路之间的转换,实现了零部件位置的改变。附图说明图I为技术所提供的维修吊装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适用于紧凑型机舱中,即能够实现零件的转接,又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从而满足紧凑型机舱维修时的空间要求和吊装要求。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技术所提供的维修吊装系统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维修吊装系统用于转运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内的待修零部件,该维修吊装系统包括支撑架I、吊运部件、动力元件以及转接部件,其中,动力元件驱动吊运部件在待修区域上方运动,吊运部件在动力元件的驱动下与转接部件连接或者断开连接,转接部件设置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吊装孔8的上方。在机舱内部,易损部件主要为主轴、偏航电机和联轴器区域,因此,待修区域一般为主轴、偏航电机和联轴器所在的区域;待修区域可以覆盖多种易损部件所在的区域,也可以仅覆盖一种易损部件所在的区域。连接或者断开连接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依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控制吊运部件与转接部件连接或者不连接。当需要零件转运时,吊运部件与转接部件相连接,令吊运部件上的零件转运至转接部件,或者将转接部件上的工具转运至吊运部件;当无需零件转运时,吊运部件与转接部件不连接,吊运部件在其工作位置自由工作。上述支撑架I可以框架式的结构,支撑架I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结构,也可以利用机舱罩的支撑骨架作为支撑架I。在进行机舱内零部件的维修时,吊运部件在动力元件的驱动下运行至故障部件所在的位置上方,工作人员将拆下的故障部件安装在吊运部件上,并通过吊运部件的运动带动故障部件移动至转接部件处,此时,转接部件与吊运部件相连接,吊运部件和其上的故障部件均位于转接部件上,由于转接部件位于吊装孔的上方,吊运部件在转接部件上将故障部件通过吊装孔送出机舱。另外,吊运部件还可以将维修工具通过吊装孔吊进机舱,并通过吊运部件在转接部件上的运动回到待修区域上方,从而实现维修工具的进舱。这样,在小体积、紧凑型机舱中,既实现了零件的转接,满足地面与机舱之间的吊装要求,又能够无需在转接位置设置环形轨道,避免了环形轨道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从而简化维修吊装系统的结构,使之适应紧凑型机舱的空间要求。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维修吊装系统,其支撑架I上安装有第一轨道梁2,第一轨道梁2覆盖上述待修区域,吊运部件沿第一轨道梁2运动,从而实现吊运部件的运动区域覆盖待修区域。吊运部件的运动轨迹也不局限于轨道梁的形式,也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其他常规方式实现吊运部件在运动区域内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包括支撑架(I)、吊运部件和动力元件,所述动力元件驱动所述吊运部件在待修区域上方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部件,所述吊运部件在所述动力元件的驱动下与所述转接部件连接或者断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I)上安装有第一轨道梁(2),所述第一轨道梁(2)覆盖所述待修区域,所述吊运部件沿所述第一轨道梁(2)运动;所述待修区域包括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偏航电机和联轴器所在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部件为环链电动葫芦(3),所述环链电动葫芦(3)沿所述第一轨道梁(2)的下翼缘滑动,所述动力元件为为所述环链电动葫芦(3)提供动力的滑触线供电件(4)。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件为第二轨道梁(5),所述第二轨道梁(5)的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梁(2)的轨道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维修吊装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云玲,陈修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