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腿靠机构,安装在婴儿车的座管上,包括小腿靠及套接件,所述套接件分别固定于婴儿车两侧的所述座管上,所述小腿靠的末端装置于所述套接件上,并且可相对所述套接件前后滑动,以使所述小腿靠与所述套接件通过卡持配合而相对座管伸缩或拉伸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小腿靠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不同档位调节,满足不同婴儿的使用需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腿靠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不同档位的小腿靠机构。
技术介绍
婴儿车因体积小,使用方便,并可大大减少成人携带婴儿外出的负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从而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婴儿车一般不具有小腿靠机构,当婴儿车从背靠状态调整成平躺状态时,由于可供婴儿平躺的长度较短,在车辆行进过程如果突然停止,则很容易使车内的婴儿向前移动而造成婴儿跌出车外的危险。为了使用更加安全,现有市场上出现的婴儿车增加了小腿靠机构,并将其固定在车身座管的前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长了婴儿车的车身长度, 但是其不可调节性一方面增大了车身的体积,不利于整辆婴儿车的折叠;另一方面由于小腿靠长度固定不变,对于较小的婴儿可能会合适,但是,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说,小腿靠的长度便显得有些短,因此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不同档位调节,满足不同婴儿的使用需要的小腿靠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实现不同档位调节,满足不同婴儿的使用需要的小腿靠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小腿靠机构,安装在婴儿车的座管上,包括小腿靠及套接件,所述套接件分别固定于婴儿车两侧的所述座管上,所述小腿靠的末端装设于所述套接件上,并且可相对套接件前后滑动,以使所述小腿靠与所述套接件通过卡持配合而相对座管伸缩或拉伸定位。较佳地,所述套接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所述小腿靠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可选择地与其中之一第二定位部相卡持配合。具体地,所述套接件后端侧壁开设两开口使其中间形成弹性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弹性部末端。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部。所述套接件开设有滑动通孔,所述小腿靠的末端套接在所述套接件的滑动通孔内,并可沿所述滑动通孔前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小腿靠外侧壁上。通过设置多个定位凹,使所述弹性部上的凸部与不同凹部配合时所述小腿靠伸缩到不同的长度,从而实现不同的档位定位。具体地,所述套接件的后端的内侧安装有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向内凸出于所述滑动通孔,所述小腿靠的套接端外侧辟开设有容纳所述防脱组件的凹槽,所述防脱组件与所述凹槽可相对滑动。更具体地,所述防脱组件为铆钉,所述套接件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接件轴向垂直的固定孔,所述铆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安装于所述套接件内且凸出于所述滑动通孔内。所述小腿靠在所述套接件的滑动通孔内滑动时,所述铆钉在所述凹槽上滑动,所述凹槽的两端可抵触所述铆钉,从而阻止所述小腿靠继续滑动,防止所述小腿靠被意外拉脱。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部数量为二。具体地,所述小腿靠包括支撑管及与支撑管连接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开设有内通槽,所述内通槽的两端侧壁延伸出凸起,所述凸起分别与所述内通槽的两端形成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穿过该内通槽以与其中之一第二定位部相卡持配合。更具体地,所述支撑管开设有外通槽,所述定位件套接并固定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外通槽与所述内通槽及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定位部为铆钉,所述铆钉可滑动地穿过所述外通槽及内通槽,且所述小腿靠定位时,所述铆钉卡合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内。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内通槽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使所述铆钉在所述外通槽及内通槽上滑动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合,从而固定所述支撑管,实现不同的档位定位,结构简单,调节灵活,使用非常方便。较佳地,所述小腿靠包括支撑管及位于支撑管二侧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可分别与所述套接件的前后边缘卡持。具体地,所述套接件开设有滑动通孔,所述小腿靠的末端套接在所述套接件的滑动通孔内,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一铆钉穿过并固定于所述支撑管上,以与所述套接件的前后边缘卡持。所述第二定位部可限定所述支撑管的伸缩长度,从而防止所述支撑管被意外拉脱。更具体地,所述小腿靠还包括管塞,所述管塞套接于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并籍由所述铆钉固定于所述小腿靠上。由于本技术在所述婴儿车的座管上设置所述套接件,并在所述套接件上开设有滑动通孔,通过将所述小腿靠套接在所述滑动通孔,从而实现小腿靠沿所述座管的轴向伸缩,并且,通过使所述小腿靠与所述套接件卡持配合,使所述小腿靠在伸缩范围中实现不同的档位定位,从而适合不同婴儿的使用需要,结构简单,调节灵活,只需拉伸或推动即可实现,使用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小腿靠机构安装于婴儿车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小腿靠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套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小腿靠机构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小腿靠机构安装于婴儿车上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小腿靠机构安装于婴儿车上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a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小腿靠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小腿靠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小腿靠机构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小腿靠机构安装于婴儿车上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小腿靠与套接件连接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小腿靠机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b所示,所述小腿靠机构100安装在婴儿车400的座管401上,包括小腿靠110及套接件120,所述套接件120分别固定于婴儿车两侧的所述座管401上,所述套接件120开设有滑动通孔121,所述小腿靠110的末端套接于所述滑动通孔121内,并且可沿所述滑动通孔121前后滑动,所述套接件120后端侧壁开设两开口122使其中间形成弹性部123,所述弹性部123末端向内延伸突出形成第一定位部123a,在此实施例中,小腿靠110呈一 U型状,包含两个末端部,所述小腿靠110的末端套接在所述套接件120的滑动通孔121内,且末端外侧壁设有两个第二定位部111,两所述第二定位部111相隔一定距离,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23a为凸部,第二定位部111为凹部,以与凸部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定位部123a可与任一第二定位部111卡持,使所述小腿靠110可相对座管401伸缩而有不同长度,从而处于不同的档位。如图4所示,所述套接件120的后端与所述弹性部123相对的内侧安装有防脱组件。具体地,所述套接件120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接件120轴向垂直的固定孔124,所述防脱组件在此实施例中为铆钉130,所述铆钉130穿过所述固定孔124并安装于所述套接件120内且凸出于所述滑动通孔121内,所述小腿靠110的末端相对于第二定位部111的外侧壁开设有容纳所述铆钉130的凹槽112。所述小腿靠110在所述套接件120的滑动通孔121内滑动时,所述铆钉130在所述凹槽112上滑动,当所述小腿靠110相对座管401移动,所述凹槽112的端部可抵触所述铆钉130,限制小腿靠110相对座管401移动的距离,从而阻止所述小腿靠110继续滑动,防止所述小腿靠110被意外拉脱。综合上述并结合图5,所述小腿靠110相对座管401向内收缩时,所述第一定位部123a置于所述小腿靠110前端的所述第二定位部111上,此时所述铆钉130处于所述凹槽112的前端端部位置,所述小腿靠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腿靠机构,安装在婴儿车的座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靠及套接件,所述套接件分别固定于婴儿车两侧的所述座管上,所述小腿靠的末端装设于所述套接件上,并且可相对所述套接件前后滑动,以使所述小腿靠与所述套接件通过卡持配合而相对座管伸缩或拉伸定位。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所述小腿靠开设有复数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可选择地与其中之一第二定位部相卡持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后端侧壁开设两开口使其中间形成弹性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弹性部末端。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部。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开设有滑动通孔,所述小腿靠的末端套接在所述套接件的滑动通孔内,并可沿所述滑动通孔前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小腿靠外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的后端的内侧安装有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向内凸出于所述滑动通孔,所述小腿靠的末端外侧壁开设有容纳所述防脱组件的凹槽,所述防脱组件与所述凹槽可相对滑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腿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组件为铆钉,所述套接件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套接件轴向垂直的固定孔,所述铆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斌,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