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74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包括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分隔板、驱动电机、轴承座、支撑横挡、滤轮组件、过滤网组件、驱动皮带和驱动带轮,所述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构建成一个框架,所述分隔板将框架分为气流入口侧和气流出口侧,所述顶板上安装有圆吸尘壳体,所述左侧板上设有工程门和U型压差计,所述支撑横挡固定安装在气流出口侧,所述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挡上,所述滤轮组件安装在支撑横档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带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对纤维分离设备造成损坏,而且进一步保证了纤维分离的分离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本技术涉及纤维分离过滤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纺织过程气流中通常会含有一定的纤维、粉尘、颗粒,甚至更大的介质,将纤维分离出来作为原料再利用,已成为当今普遍现象并已发展成一个产业,即纤维分离,但由于介质的不同属性,有时并不适合将纤维从介质中直接分离,而需要多道分离。例如由于设备维护不当,介质中可能混杂有较长纤维、较大颗粒甚至铁屑和铁皮,这些介质若直接进入纤维分离设备,一方面分离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较重的颗粒必然会对分离设备适成损坏。因此在纤维分离设备前增加一道工序,即纤维预过滤,则显得非常必要和关键,以使各级介质在此通过不同方式预先得到处理再进行下一道分离。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不仅避免了对纤维分离设备造成损坏,而且进一步保证了纤维分离的分离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包括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分隔板、驱动电机、轴承座、支撑横挡、滤轮组件、过滤网组件、驱动皮带和驱动带轮,所述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构建成一个框架,所述分隔板将框架分为气流入口侧和气流出口侧,所述顶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圆吸尘壳体,所述圆吸尘壳体安装在气流入口侦牝所述左侧板上设有工程门和U型压差计,所述支撑横挡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固定在气流出口侧,所述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挡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档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带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滤轮组件与分隔板间设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和过滤网组件固定在滤轮组件上。所述滤轮组件包括外圈、内圈、辐条、轮毂和短轴,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短轴,所述外圈、内圈和轮毂通过辐条焊接为一体,所述辐条由圆管和扁钢交叉构成。所述外圈为角钢卷弯而成,所述内圈为U型钢卷弯而成。所述过滤网组件的过滤网为金属网或尼龙网。所述支撑横挡通过支撑件加固连接底板。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体积小,安装简易,不仅避免了对纤维分离设备造成损坏,而且进一步保证了纤维分离的分离效果;而且,本技术可根据特定情况进行独立调节,如调节过滤网网孔大小、旋转速度等可选参数,以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适应各种运送环境,如高负压环境下同样可以使用。此外,本技术易于监控,维护方便,值得推广应用。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滤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圆吸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顶板2、右侧板3、分隔板4、驱动电机5、支撑横挡6、轴承座7、底板8、支撑件9、滤轮组件10、左侧板11、工程门12、U型压差计13、驱动皮带14、驱动带轮15、圆吸尘壳体16、过滤网组件17、密封带18、钢丝绳19、外圈20、内圈21、辐条22、轮毂23、短轴24、纤维出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I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顶板I、底板7、右侧板2、左侧板10、分隔板3、驱动电机4、轴承座6、支撑横挡5、滤轮组件9、过滤网组件16、驱动皮带13和驱动带轮14,所述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构建成一个框架,所述分隔板将框架分为气流入口侧和气流出口侧,所述顶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圆吸尘壳体15,所述圆吸尘壳体安装在气流入口侧,所述左侧板上设有工程门11和U型压差计12,所述支撑横挡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固定在气流出口侧,所述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挡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档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带轮与驱动电机相连。如附图6所示,所述滤轮组件包括外圈19、内圈20、辐条21、轮毂22和短轴23,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短轴,所述外圈、内圈和轮毂通过辐条焊接为一体,所述辐条由圆管和扁钢交叉构成,所述外圈为角钢卷弯而成,所述内圈为U型钢卷弯而成。本技术中,工程门连接在左侧板上,当气流入口和出口处与其它设备连接后,可通过工程门进入气流入口处侧察看或进行人工清理。支撑横挡固定在左侧板、右侧板竖直方向中心略低的位置,并通过支撑件进一步加固与底板相连。滤轮组件辐条为6根圆管和12根扁钢构成,所有滤轮组件的部件通过焊接与轮毂和短轴构成一个整体,并且外圈角钢上钻有2个通孔,与之两邻的2根扁钢上各钻有I个通孔,这些孔用于穿钢丝绳18,以将过滤网组件固定在滤轮组件非驱动侧整个平面上。滤轮组件与分隔板大约有15毫米的间隙,此处用密封带紧密密封。U型压差计用于监控气流入口与出口及气流入口与纤维出口的压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后,驱动电机通过驱动带轮和驱动皮带带动滤轮组件旋转,固定在滤轮组件上的过滤网组件和密封带随之旋转,含有一定纤维和颗粒的介质从气流入口侧进入,较重的介质径直沉积在箱体的底部,较轻的纤维和颗粒或吸附在过滤网上,或穿过过滤网从气流出口处流出。吸附在过滤网上的介质随滤轮组件旋转,当转至圆吸尘壳体位置时,较大的压差作用将依附在过滤网上的介质吸走从纤维出口流向下道工序。本技术中,为了实现预过滤器的功能,期望得到的介质必须能够依附在过滤网上,气流通过过滤网的速率最低为4m/s,根据介质的不同,可通过变换盖在轮毂上的圆盘外径调整气流通过速率,但最高速率不能超过7m/s。 本技术所述的纤维分离预过滤器为立式平面过滤器,其过滤网根据气流中介质的比例情况选择为金属网或尼龙网,气流进入预过滤箱体后,其中较重的介质径直沉积在箱体的底部,较轻的纤维和颗粒或吸附在过滤网进行过滤,或穿过过滤网进入下一道工序。该配备旋转过滤网及固定式吸嘴的预过滤器安装在坚固的钢板中,通过可锁并配大检视窗的工程门确保出入,使用小风量,吸 嘴能持续进行清洁,吸入的粗颗粒和纤维可以运送到处理站,也可能回收使用。该预过滤器内的一个压力控制装置起到预防滤网过载的作用。而且,本技术通过调节诸如滤网网孔大小、旋转速度等可选参数,可使预过滤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适应各种运送环境,如高负压环境(约3000帕)下同样可以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包括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分隔板、驱动电机、轴承座、支撑横挡、滤轮组件、过滤网组件、驱动皮带和驱动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底板、右侧板、左侧板构建成一个框架,所述分隔板将框架分为气流入口侧和气流出口侧,所述顶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安装有圆吸尘壳体,所述圆吸尘壳体安装在气流入口侧,所述左侧板上设有工程门和U型压差计,所述支撑横挡通过左侧板、右侧板固定在气流出口侧,所述驱动电机和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挡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支撑横档上,所述滤轮组件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带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滤轮组件与分隔板间设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和过滤网组件固定在滤轮组件上。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轮组件包括外圈、内圈、辐条、轮毂和短轴,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短轴,所述外圈、内圈和轮毂通过辐条焊接为一体,所述辐条由圆管和扁钢交叉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分离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为角钢卷弯而成,所述内圈为U型钢卷弯而成。4.如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洛瓦空气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