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维勇专利>正文

一种滚动止流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43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35
一种滚动止流夹,包括夹体和两个分别置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两侧的轮状滚动夹持部,所述两轮可靠近,将位于两轮之间的连接软管夹闭止流。所述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后,可相向旋转,使所述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上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所述滚动止流夹即提供了处理连接软管被夹闭止流后回血的解决方案,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夹闭连接软管时产生负压回血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将介质输入人体内的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留置针及留置导管的滚动止流夹。技术背景留置针和留置导管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留置针和留置导管内的回血堵管现象比较普遍。现有技术通过止流夹对留置针和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进行压迫,使管内液体止流。中国专利ZL200720038724. O公开了一种带止流夹的留置针,其止流方式是将止流夹的两个夹持部向内压紧留置针的连接软管,实现止流。实际操作时,必须将止流夹的动作段过分压入固定段的卡片内表面,这种过分压入的动作使留置针连接软管先被过分地压紧,然后被部分释放,这就造成留置针头内的负压回血。中国专利ZL201020300568. 2公开了一种留置针止流阀,在实际操作时,必须用双手从止流阀的两侧将留置针连接软管挤压入止流阀上的止流缝。在挤压过程中,连接软管被手指压迫变形,当连接软管被压入止流缝到位后,手对软管的压迫被释放,造成留置针头内的负压回血。更重要的,现有技术只设法解决止流问题,但无法解决止流后,由于病人咳嗽或用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管内回血问题,所以,临床上在使用了止流夹后,留置针管内回血造成堵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滚动止流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动止流夹,包括夹体(7)和两个分别置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两侧的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持部为轮状结构,所述连接软管(6)经由轮⑴、轮⑵间穿过,轮⑴、轮(2)可靠近,将位于两轮之间的连接软管(6)夹闭。所述两轮将连接软管(6)夹闭后,可以相向旋转,使所述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6)上位移。所述两轮置于夹体(7)中,夹体(7)上设有轮轴滑槽(3)。轮(I)、轮(2)将连接软管(6)夹闭时,轮轴心(4)与轮轴心(5)的连线与轮轴滑槽(3)垂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所述滚动止流夹提供了处理连接软管被夹闭止流后回血的解决方案,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夹闭连接软管时产生负压回血的问题。由于所述滚动止流夹的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后可以相向旋转,使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上位移,所以,止流后,当病人由于咳嗽或用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留置针或留置导管尖端回血时,只需将所述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上朝血管方向位移,即可将回血挤出留置针或留置导管 的尖端,从而有效减少导管内回血堵管现象的发生。由于所述滚动止流夹上的轮轴滑槽垂直于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时两轮轴心的连线,使得连接软管被夹闭时其上的压迫力无部分释放,从而避免管内负压回血。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滚动止流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例结合图I、图2,一种滚动止流夹,当输液给药结束时,将轮I沿滑槽3下压,使其轴置于轮轴心4的槽底位置,此时轮I与轮2将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6夹闭,完成止流。在连接软管6被夹闭止流后,如果病人咳嗽或用力造成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管内回血,只需对轮I或/和轮2施力,使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6上朝血管方向位移,即可将回血挤出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尖端。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 条件下,对所述实施例所做的形状及构造上的改变,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滚动止流夹,包括夹体和两个分别置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两侧的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持部为轮状结构,它们可相互靠近,将位于两轮之间的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夹闭止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滚动止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后,可以相向旋转,使所述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上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滚动止流夹,其特征在于夹体上设有轮轴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滚动止流夹,其特征在于当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时,两轮轴心的连线与所述轮轴滑槽垂直。专利摘要一种滚动止流夹,包括夹体和两个分别置于留置针或留置导管的连接软管两侧的轮状滚动夹持部,所述两轮可靠近,将位于两轮之间的连接软管夹闭止流。所述两轮将连接软管夹闭后,可相向旋转,使所述滚动止流夹在连接软管上位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所述滚动止流夹即提供了处理连接软管被夹闭止流后回血的解决方案,又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夹闭连接软管时产生负压回血的问题。文档编号A61M39/28GK202376557SQ201120466360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尹非, 陈维勇 申请人:陈维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勇尹非
申请(专利权)人:陈维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