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长法专利>正文

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7389 阅读:4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引流用的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针对现有三腔结构引流瓶在倾倒后发生水封失效和调压失效导致危险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防止水封和调压失效、使用更可靠的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包括密封连接的瓶体和瓶盖,瓶体中设有积液腔和U形水封腔以及调压腔,U形水封腔一端设有阀套形成缓冲腔内置阻流阀并和积液腔单向连通,水封腔另一端与调压腔连通,瓶盖上设有引流接头和吸引接头以及排气口,其特征是所述的调压腔呈U形,水封腔一端和调压腔一端连通,水封腔的连通端与吸引接头相连通,调压腔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排气口底部设置连通一个可保持自垂向下的水封管头。通过调压腔形状改变及设置水封管头,确保引流瓶安全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中三腔构造的引流装置,特别是一种含有积液腔、水封腔、调压腔三个内腔的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
技术介绍
现有三腔结构的引流瓶包括有积液腔、水封腔、调压腔三个内腔分别连通病人胸腔、大气、中央吸引器,其中积液腔和水封腔连通,水封腔和调压腔连通,引流瓶的瓶盖上设有引流接头用于连接引流管和排气口用于连通外界大气。当引流瓶在倾倒状态下,水封腔内的水封液都往排气口这一侧流动,可能发生水封液经排气口流出而导致水封腔的水封失效,此时排气口直接连通积液腔,空气就会进入病人体腔,对胸腔病人可能引发开放性气胸或加重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同样,当调压腔中的调压液流向调压腔一侧时也会导致调压液流失使使用中央吸引时调压失效而发生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三腔结构引流瓶在倾倒后发生水封失效和调压失效导致危险的技术缺陷,提供能够防止水封和调压失效、使用更可靠的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包括密封连接的瓶体和瓶盖,瓶体中设有积液腔和U形水封腔以及调压腔,U形水封腔一端设有阀套形成缓冲腔内置阻流阀并和积液腔单向连通,水封腔另一端与调压腔连通,瓶盖上设有引流接头和吸引接头以及排气口,其特征是所述的调压腔呈U形,水封腔一端和调压腔一端连通,所述水封腔的连通端与吸引接头相连通,调压腔的另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排气口底部设置连通一个可保持自垂向下的水封管头。由于水封管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保持始终自垂向下,在引流瓶倾倒时,调压液流向水封管头一端时,水封管头都能自垂并保持浸没在调压液中,避免调压液从排气口流出,保证正常使用状态下的调压功效,防止因调压失效引起的意外发生;反之当调压液流向另一端时,瓶内腔与外界隔离。所述的水封管头由软管和连于其下端的垂头组成,垂头上开有通孔连通软管,软管上端与排气口密封连接。垂头采用比重大于水的材料制作,当引流瓶倾倒时,垂头在自重作用能始终保持下垂使水封管头的出口浸没在调压液体中防止调压液流出;软管采用薄壁结构,当垂头带动软管弯折时,薄壁的软管随之弯折,瓶体倾倒时,弯折的管壁贴合有助于防止调压液流出。此外,实际制造中应当让让水封管头四周具有足够其自由弯折的空间,满足软管弯折需要,确保引流瓶使用的安全性。所述的调压腔中设有浮片,浮片位于连通水封腔的一侧,浮片表面开有若干通孔。安装浮片可以起到消音作用,外接中央吸引源工作,调压液翻滚通过浮片上的孔洞能有效减少波动,降低中央吸引工作时产生的声响。所述的瓶盖上设有一个正压释放阀连通调压腔上与水封腔相连通的一端。减压阀的作用当使用中病人的排气量大于吸引量时,释放调压腔内产生的正压时,保持引流瓶的正常引流,尤其是当中央吸引时发生故障如突然停电时,其装置上的吸引接头即处于封闭状态,此时由于没有足够吸引所以吸引,这时正压释放阀成为引流瓶上与大气相通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该装置,此种情形下既不能有引流功效,还会使病人产生胀力性气胸,故该正压释放阀装置是引流瓶使用中发生意外时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压释放阀为现有技术,作用是单向排气降低瓶内的气压。所述的引流接头上端接有一个套管,套管的下部形成管头和引流接头螺纹连接。引流接头和套管螺纹连接方便,使用安全可靠,能够消除由临床接引流管因为操作繁锁、插接不到位或管子尺寸不相配而影响密封性及管子配合不良脱落等现象。实际生产时在工厂里预先固定连接好引流管和套管,临床中只要将管头和引流接头螺纹连接即可,便于生产企业控制产品质量。 所述的吸引接头上螺接一个中空的接帽,接帽上凸起形成一个锥形帽顶,帽顶开孔连通吸引接头。通过锥形帽顶可以很方便的插接吸引管,将吸引接头和中央吸引源相连,实现外力中央吸引引流,密封性好。所述的积液腔内竖置有一个以上的分液隔板将积液腔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并列储液计量腔。通过一个或多个分液隔板可以把积液腔隔成两个或更多的隔腔对引流的积液蓄积后作准确的计量,方便观察和记录引流的进展情况,为临床提供病情分析的可靠依据。所述的引流接头下端连接引流液导向杆通入积液腔。由于引流的液体通常较为粘稠,引流液导向杆可以引导粘稠的积液向下流入积液腔,采用引流管则管径受限会影响引流速度。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个对半切开的管件接在引流接头下端作为引流液导向杆使用,简便易用。所述的瓶体两侧设有挂件。挂件的作用是方便引流瓶随身携带或挂提使用。挂件本体可以是一定长度的软质塑料条或布条(见图I和图2),本体弯折后可以部分重合进行扣接,重合的部分上设有数对对接的按扣,以便调整挂件工作时的所需长短。本技术改变了调压腔的形状,并增设一个保持自垂向下的水封管头相配,利用水封管头上的垂头在重力作用下让水封管头保持浸没于液体中的特性,在引流瓶倾倒时避免水封液和调压液的流失,保持水封和调压持续有效,确保引流瓶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 :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 :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 :本技术的内部隔腔平面示意图。图4 :本技术所述三腔工作原理图。图中1.瓶体、2.瓶盖、3.排气口、4.管头、5.引流接头、6.挂件、7.阀套、8.软管、9.垂头、10.分液隔板、11.水封管头、12.分腔隔板、13.引流液导向杆、14.套管、15.阻流阀、16.积液腔、17.调压腔、18.防尘盖、19.引流接头密封圈、20.水封调压隔板、21.浮片、22.吸引接头、23.接帽、24.水封腔、25.正压释放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 3所示,三腔结构安全引流瓶,包括密封连接的瓶体I和瓶盖2,瓶体中设有积液腔16和U形水封腔24以及U形调压腔17,所述三个腔通过垂直交错设置的分腔隔板12和水封调压隔板20分隔形成,水封腔和调压腔的U形结构都包括两个底部连通的腔体,两个腔体通过中间的隔板隔开,所述隔板底部开孔让两侧的腔体连通形成U形构造;积液腔和水封腔连通,水封腔和调压腔连通,所述连通是在相邻两腔间隔的隔板上部实现。积液腔16内竖置有二个分液隔板10将积液腔16分隔成三个并列的储液计量腔,U形水封腔24 —端设有阀套7形成缓冲腔内置阻流阀15和积液腔16单向连通,水封腔的另一端与U形调压腔17中放有浮片21的一端连通,浮片表面开有若干孔洞;瓶盖上设有引流接头5和吸引接头22以及排气口 3,引流接头5为一个密封插接在瓶盖2上的管件, 瓶盖2上设有一个安装孔,引流接头的下端连接引流液导向杆13通入积液腔,所述引流液导向杆为一根对半切开的管件,管件上端保留一个完整的管端和引流接头套接,引流接头5上端接有一个套管14,套管的下部形成管头4和引流接头5螺纹连接,吸引接头22为一个瓶盖2上与瓶盖一体结构的管口,所述管口连通水封腔24中和调压腔17相通的一端,吸引接头22上螺接一个中空的接帽23,接帽上凸起形成一个锥形帽顶,帽顶开孔连通其下方的吸引接头22,所述排气口 3为一个和瓶盖2成一体结构的管口,管口下端连通U形调压腔中不安放浮片的一端,管口的底部设置连通一个可保持自垂向下的水封管头11,所述水封管头11由软管8和连于其下端的垂头9组成,垂头上开有通孔连通软管,软管上端与排气口密封连接,瓶盖2上还设有一个正压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法
申请(专利权)人:陈长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