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481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16:41
电动转向装置的联轴机构(1)包括:联接基体(3),该联接基体(3)联接到电动转向装置的电动机侧上的转动轴(2);联接基体(5),该联接基体(5)联接到用作转动轴的转向轴(4);以及中间介入构件(8),该中间介入构件(8)介于两联接基体(3)和(5)之间并适于与两联接基体(3)和(5)协配将转动轴(2)沿R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转向轴(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轴机构,该联轴机构适于将转动轴联接到诸如电动转向装置中的电动机之类的转动源侧和将转动轴联接到诸如汽车的转向轴的操作侧。
技术介绍
电动转向装置例如用于通过将基于电动机的输出转动轴的扭矩添加到基于人工操作的方向盘转动的扭矩来便于方向盘的人工转向。在这种电动转向装置中,方向盘侧上的转向轴和电动机的输出转动轴侧上的转动轴借助于联轴机构(联接件)联接。在转向轴和转动轴借助于联轴机构联接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输出转动轴反向时的冲击和电动机电刷的振动可能通过联轴机构和转向轴传递到方向盘,由此给驾驶员造成不舒服的转向感觉。为了避免这一点,业已提出提供由诸如橡胶或软树脂制成的间隔件用于联轴机构。但是,如果间隔件由于重点放在降低冲击和振动而做得较软,由于软间隔件易于经受蠕变变形,并且由于间隔件上的重复负载会造成间隔件的永久变形,由此会发生联轴机构的松动。有可能也会造成驾驶员的转向感觉不舒服。另一方面,如果将重点放在耐用性而将间隔件做得较硬,则由于没有松动,转向的感觉与上述相反。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传递到方向盘的冲击和振动,会使转向感觉不舒服。因而,业已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联轴机构,其由一对转动传递构件、介于该对转动传递构件之间且可弹性变形的中间介入构件、联接到一转动轴的一联接基体以及联接到另一转动轴的另一联接基体组成。提出的该联轴机构是这样的联轴机构,其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一转动轴(例如联接到电动机的输出转动轴的转动轴)与另一转动轴(例如联接到方向盘的转向轴)之间的沿转动方向的松动,这使得能够降低电动机反向时的冲击和电刷振动至方向盘的传递,因此耐久性优异,并防止方向盘变得不舒服(参见专利文献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T-2002-518242专利文献2 JP-A-2004-148990专利文献3 JP-A-2004-149070专利文献4 JP-A-2006-18367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顺便提及,对于这种提出的联轴机构,每个联接基体具有基部和从该基部的一轴向表面沿轴向一体突出的轴向突出部分,结果在一转动轴相对于另一转动轴轴向相对位移时,每个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可能压抵并接触匹配的联接基体的基部,且因此由于该挤压和接触会产生碰撞噪声。此外,如果在将一转动轴的转动传递到另一转动轴时发生这种轴向相对位移,则可能由于挤压和接触会发出令人不快的摩擦噪声。此外,因为一转动轴相对于另一转动轴的轴向相对靠近和移位不能被吸收,可能不能降低电刷振动到方向盘的传递,这通过致使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内的轴向弹性压缩变形而使一转动轴相对于另一转动轴轴向相对移位。 如果将每个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的轴向长度做短以避免这种挤压和接触,则绕每个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中间介入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小,在该情况下,中间介入构件会异常变形,且中间介入构件经受过大的弹性压缩变形,由此可能造成耐用性下降。在未设置专利文献4中提出的转动传递构件,且仅在两联接基体之间设置中间介入构件的联轴机构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这种问题。考虑到上述问题设计了本专利技术,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联轴机构,其能够消除一转动轴相对于另一转动轴轴向相对位移时产生碰撞噪声,且不会在一转动轴的转动传递至另一转动轴时产生令人不快的摩擦噪声,且能够按要求固定每个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相对于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绕轴线方向的接触面积,并避免介于联接基体之间的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的过度弹性压缩变形,由此防止耐用性下降。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轴机构,该联轴机构通过介于两个转动轴之间而联接两个转动轴以将一转动轴的转动传递到另一转动轴,包括一联接基体,该一联接基体联接到一转动轴;另一联接基体,该另一联接基体联接到另一转动轴;以及介于一联接基体和另一联接基体之间的中间介入构件;其中一联接基体和另一联接基体中的每个联接基体具有第一基部和第一轴向突出部分,该第一轴向突出部分与第一基部一体形成为从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沿轴向突出,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绕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中间介入构件具有第二基部,该第二基部沿轴向介于一联接基体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之间;至少一对径向突出部分,该至少一对径向突出部分在第二基部上一体形成为沿绕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从第二基部的外周边缘径向突出;第二轴向突出部分,该第二轴向突出部分在第二基部上一体形成为沿轴向从第二基部的一轴向表面突出;以及第三轴向突出部分,该第三轴向突出部分在第二基部上一体形成为沿轴向从第二基部的另一轴向表面突出;中间介入构件的成对径向突出部分中的每个径向突出部分的刚度比第一轴向突出部分的刚度小,并可弹性变形,一转动轴和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一轴向表面与第二轴向突出部分的轴向表面接触,而另一转动轴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一轴向表面与第三轴向突出部分的轴向表面接触,且其中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设置在绕轴线方向的一径向突出部分间隙内,且在其沿绕轴线方向的两侧表面与一径向突出部分的沿绕轴线方向的一侧表面和另一径向突出部分的沿绕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表面接触,并延伸跨越和超过第二基部的另一轴向表面,且在其轴向远端表面与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相对,其轴向远端表面与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之间有间隙,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沿绕轴线方向设置在另一径向突出部分间隙内,且在其沿绕轴线方向的两侧表面与一径向突出部分的沿绕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表面和另一径向突出部分的沿绕轴线方向的一侧表面接触,并延伸跨越和超过第二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且在其轴向远端表面与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相对,其轴向远端表面与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之间有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联轴机构,一转动轴和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一轴向表面与第二轴向突出部分的轴向表面接触,而另一转动轴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中的至少一个在其一轴向表面与第三轴向突出部分与第三轴向突出部分的轴向表面接触。此外,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跨越并超过第二基体的另一轴向表面,且在其轴向远端表面与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表面相对,其轴向远端表面与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表面之间有间隙,而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轴向突出部分延伸跨越和超过第二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且在其轴向远端表面与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相对,在其轴向远端表面与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之间有间隙。因此,能够避免一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的远端表面与另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轴向表面之间的接触和另一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的远端表面与一联接基体的第一基部的一轴向表面之间的接触。此外,能够允许一联接基体和另一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沿绕轴线的方向与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的所有表面接触。此外,能够消除一转动轴相对于另一转动轴 的相对轴向移位时发生碰撞噪声,且在一转动轴的转动传递到另一转动轴时不发生令人不快的摩擦噪声。此外,能够根据需要固定每个联接基体的轴向突出部分相对于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沿绕轴线方向的接触面积并避免中间介入构件的径向突出部分的过度弹性压缩变形,由此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昇吉本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