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345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线圈段(4)由多根平角线构成,各平角线在定子槽(2a)内(脚部(41、41))相对的面和在线圈末端(头部(42))处相对的面是相同的面。这样的线圈末端构造不会对平角线的绝缘薄膜产生影响,并能实现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具备定子和转子的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旋转电机(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8/020471号)。如图10所示,专利文献I中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具备定子铁芯2’、设置在定子铁芯2’上的多个定子槽2a’以及线圈。其中,所述多个定子槽2a’在定子铁芯2’的圆周方向上保持间隔设置,并在轴方向上贯穿定子铁芯2’。线圈按以下方式构成一对脚部41’、41’和两脚部41’、41’的一方端部连接而成 的头部42’组成多个U字型的线圈段4’,将该线圈段4’以脚部41’、41’通过定子槽2a’并突出于该定子铁芯2’的形式配置,从定子铁芯2’突出的脚部41’、41’的突出部分的相对应的脚部之间相互接合。线圈段4’由多根平角线的线束构成,线圈段4’的头部42’构成线圈末端。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旋转电机为在线圈末端处,相邻的平角线沿定子铁芯2’的圆周方向排列的形式配置,由此来实现线圈末端的小型化。在形成弯曲成U字型的一对脚部41’、41’和连结了两脚部41’、41’的头部42’之后,在相对包含头部42’的延伸方向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图10中为圆周方向),以使两脚部41’、41’的先端(下端)相互分离的形式使两脚部41’、41’弯曲,从而形成构成线圈段4’的U字型的平角线。另外,位于定子槽2a’内部的线圈段4’的各平角线的两脚部41’配置成沿在定子铁芯2’的直径方向排成一列。在现有的线圈末端构造中,线圈末端处的各平角线之间的相对面和定子槽内的各平角线之间的相对面不是相同的面。所以,线圈末端处的平角线的角部容易与相邻的平角线相接触,并因旋转电机的旋转振动等影响,有可能导致平角线的绝缘薄膜产生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平角线的绝缘薄膜产生影响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具有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在该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上保持间隔的形式被设置的、在轴向上贯穿该定子铁芯的多个定子槽、以及线圈,将一对脚部和将两脚部的一方端部连结的头部组成的多个U字型线圈段,以所述两脚部穿过所述定子槽并从该定子槽突出的形式配置所述线圈段,并将所述脚部从所述定子槽突出的突出部分接合,由此而构成所述线圈,所述线圈段由多根平角线的线束构成,所述线圈段的头部构成线圈末端,相邻的两平角线配置成沿所述定子的圆周方向排列,该旋转电机的线圈末端构造的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线圈末端的所述线圈段的头部处相邻的所述两平角线的相对面与在插入到所述定子槽内的所述脚部处相邻的所述两平角线的相对面是相同的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头部处相邻的两平角线是沿定子的圆周方向排列的,与在定子的直径方向上排列的情形相比,能够缩小线圈末端在轴向上的尺寸,从而能够实现线圈末端的小型化。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相邻平角线在线圈末端(头部)处的相对面与该相邻平角线在定子槽内的相对面相同。所以,能够防止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平角线的角部与相邻的平角线相接触,因而能够防止绝缘薄膜产生剥离。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在线圈末端的头部上形成弯曲成S字型的S字型部。这里,在使用相同形状的线圈段构成线圈的情况下,需要将其中一侧的脚部配置在定子槽的直径方向上的内侧,将另一侧的脚部配置在定子槽的直径方向上的外侧。通过这种构成,在所述另一侧的脚部所插入的定子槽的直径方向上的内侧部分,能够插入其他 线圈段的一侧脚部,所以,能够使用相同形状的线圈段来对应所有的定子槽。但是,如上所述那样将两脚部分别插入到定子槽的直径方向上的内侧和直径方向上的外侧时,线圈段的头部则在两脚部插入的定子槽之间横越直径方向上的内侧和直径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在以三相交流等多相交流构成线圈的情况下,在两脚部插入的定子槽之间,则存在流动有其他相位电流的线圈段的定子槽。所以,线圈段头部处的直径方向上的内侧和直径方向上的外侧的横越领域在圆周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话,有可能导致各线圈段无法适当地插入到定子槽中。在该情况下,只要在线圈末端的头部上形成弯曲成S字型的S字型部,该S字型部能够横越直径方向上内侧和直径方向上的外侧,能够将横越领域在圆周方向上的尺寸控制在较小范围。这样,能够将各线圈段适当地插入到定子槽内的同时,能够将从相邻的定子槽延伸的线圈段的两头部紧凑地进行重合,能够实现线圈末端的小型化。利用由S字加工工序、弯圆工序、头部倾斜成型工序以及脚部成型工序构成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本专利技术的线圈段,其中,所述S字加工工序为将多根平角线排列成一列组成线束,从而形成平角线束,在排列方向上将该平角线束的中央部弯曲成S字型,形成S字型部;所述弯圆工序为以S字型部为中心将平角线束的两端部向排列方向弯曲,从而能够与定子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头部倾斜成型工序为使平角线束的两端部从中央部开始向定子的轴向倾斜规定角度;所述脚部成型工序为使平角线束的两端部沿定子槽的贯穿方向弯曲形成脚部。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对多根平角线一次性进行弯曲。与一根一根改变平角线曲率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末端构造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突出部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制造方法中S字加工工序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制造方法中弯圆工序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制造方法中头部倾斜成型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制造方法中脚部成型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段的突出部沿圆周方向扭弯的扭弯夹具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线圈段构造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I :定子;2 :定子铁芯;2a :定子槽;3 :线圈;4 :线圈段;41 :脚部;42 :头部;42a S字型部;43 :突出部;51 S字加工模具;51a :可动模;51b :固定模;51c :凸部;51d :凸部;52 :弯圆加工模具;52a :可动模;52b :固定模;52c :保持构件;52d :固定模倾斜面;52e :可动模倾斜面;53a :凸型模;53b :凹型模;54a :脚部成型模;54b :肩部;54c L字型模;6 :扭弯夹具;W :平角线束。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至图9,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线圈末端构造的实施方式。图I中表示了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旋转电机的定子I。定子I形成为圆筒状。在定子I的内侧配置旋转自如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图示省略)。定子I由定子铁芯2和线圈3构成。定子铁芯2是圆筒形状,沿旋转轴方向贯穿的多个定子槽2a在圆周方向上保持间隔排列的形式设置在该定子铁芯2上。各定子槽2a形成为其在定子铁芯2的直径方向的断面形状上是从定子铁芯2的中心一侧向直径方向以放射状延伸,各定子槽2a经由形成在定子铁芯2上的细缝2b与定子铁芯2的内周面连通。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细缝2b。图2所示的线圈段4从定子槽2a的一方插入,将从定子槽2a的另一方突出的突出部分沿圆周方向扭弯接合,从而形成线圈3。多根(图中为5根)断面呈长方形的导线(平角线)以宽幅较大的面相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庆久平贺一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