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介质膜填充端间的间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295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6:36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多个栅极结构。将多个栅极结构配置在多条线路中,其中,在线路之间的端间间隙小于在线路之间的线间间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蚀刻停止层,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层间电介质,以及在形成层间电介质以前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电介质膜。电介质膜结合在栅极结构之间的端间间隔中形成的端间间隙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电介质膜填充端间的间隙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半导体制造。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线端至线端之间的间隙的器件和在这些间隙内的电介质膜。
技术介绍
半导体集成电路(IC)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IC材料和设计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多代1C,其中,每代都具有比上一代更小且更复杂的电路。然而,这些进步增加了处理和制造IC的复杂性,并且对于将被实现的进步,需要IC工艺和制造中的类似开发。在IC演进过程中,功能密度(即,每芯片面积中互连器件的数量)通常都在增加,同时几何尺寸(即,可使用制造工艺创建的最小部件)减小。某些半导体器件包括在基板上以平行线路所布置的多个栅极。栅极的长度比宽度大得多,并且通常在端间配置的单条线路上具有多个栅极。本文中将在平行线路之间的间隙称作“线间间隙”,并且本文中将在相同线路上的栅极之间的间隙称作“端间间隙”。栅极形成有围绕伪栅极的侧壁隔离件。用于制造侧壁隔离件的膜没有完全填充线间间隙或者端间间隙。然后,在栅极的上方形成接触蚀刻停止层(CESL),并且在CESL的上方形成层间电介质(ILD)。将ILD用于填充在平行线路之间的间隙并且还填充端间间隙。然后,去除ILD、CSEL、以及侧壁隔离膜的部分,暴露伪栅极。然而,当去除ILD的时候,这些工艺在某些端间间隔件中留下了气隙。栅极金属的后续沉积可以在端间间隙中留下金属,受到随后覆盖盒对准的干扰并且导致接触短路。因此,需要改善的半导体器件和制造该改善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个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多个栅极结构。将该多个栅极结构配置在多条线路中,其中,在线路之间的端间间隔小于在线路之间的线间间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蚀刻停止层,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层间电介质,并且在形成层间电介质以前在栅极结构的上方形成电介质膜。电介质膜结合在栅极结构之间的端间间隔中形成的端间间隙中。在另一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基板和形成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多个栅极。多个栅极包括具有在线路的平行线路之间的线间间隔和在栅极的共线栅极之间端间间隔的线路。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栅极的上方的层间电介质和形成在栅极和层间电介质之间的电介质膜。电介质膜结合在栅极的端间间隙内。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多个栅极。栅极包括侧壁和伪栅结构,其中,在基板上的多条平行线路中形成栅极,该基板具有的平行线路之间的间隔小于共线栅极之间的端间间隔。该方法还包括在多个栅极的上方形成层间电介质并且在多个栅极和层间电介质之间形成电介质膜,电介质膜结合在共线栅极之间的端间间隔内但是没有结合在平行线路之间。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去除部分层间电介质以暴露伪栅、结构。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进行阅读时,根据下面详细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应该强调的是,根据工业中的标准实践,各种部件没有被按比例绘制并且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实际上,为了清楚的讨论,各种部件的数量和尺寸可以被任意增加或减少。图I为根据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半导体器件的一部分的自顶向下的示图。 图2为端间角度的各个制造阶段中图I的半导体器件的横截面图。图3为线间角度的各个制造阶段中图I的半导体器件的横截面图。图4为根据一实施例在氧化层上建立多晶硅层的器件的横截面图。图5为与图4的线间角度相反的端间角度的图4的工艺的横截面图。图6提供了示出用于根据一实施例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半导体制造。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电介质膜而不是ILD填充端间间隙的器件。以下公开提供了多种不同实施例或实例,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特征。以下将描述组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以简化本专利技术。当然,这些仅是实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另夕卜,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多个实例中重复参考符号和/或字符。这种重复用于简化和清楚,并且其本身不表示所述多个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以下描述中,在第二部件上方或上形成第一部件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其他部件可以形成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图I为根据一实施例的示例性半导体器件100的一部分的自顶向下的示图。图I示出了配置在线路100中的栅极(例如,栅极121、122)。在该实例中,栅极121和122在相同线路IlOa中,栅极123在线路IlOb中,并且类似地,其他线路110具有多个栅极。作为在线路IlOa和IlOb之间的实例示出线间间隙130。在两个共线栅极121、122之间示出端间间隔135的实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图I中,通过区域123、124示例性示出并且作为通过虚线所限制的其他区域示出膜层。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制造期间,在器件100的整个表面的上方沉积膜层作为单层。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I所示,使用阶梯覆盖在分立区域中沉积膜层。在任何情况下,如以下进一步说明的,膜填充端间间隙,但是没有完全填充线间间隙。图2为在各个制造阶段中半导体器件100的横截面图。具体地,图2示出了在图I所示的栅极121、122之间的端间间隔的横截面。图210示出了具有浅沟槽隔离(STI)结构212的硅基板211。在基板211的顶部上,多晶硅层形成伪栅结构213和214。间隙215为在伪栅结构213、214之间的端间间隙。图220示出了与在伪栅极213、214的上方沉积的电介质膜层221相同的横截面。电介质膜层221填充间隙215而没有留下气隙。具体地,层221的厚度为已经结合在限定间隙215的垂直表面上的膜221的部分,从而完全填充间隙215。中心线222辅助为用于示出膜221通过结合在端间间隔中来消除气隙215。此外,在该实例中,尽管没有限定实施例的范围,但是将膜221示出为侧壁隔离膜。如以下进一步说明的,膜221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并且在多个工艺步骤中制造该膜。在图230中,例如,已通过蚀刻或者抛光工艺去除了某些膜221。膜去除工艺留下了小间隙231,但是间隙231具有足够小的纵横比,从而可以通过后续层来填充该间隙,而不需要这些后续层结合在间隙231中。在图240中,进一步的工艺包括CESL 241和ILD 242的沉积。应该注意,基本上CESL 241和ILD 242两者都不会有助于填充间隙215并且当在间隙231中沉积时,CESL241和ILD 242两者也都不会结合。图240不代表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工艺结束。相反,在某些实施例中的进一步工艺包括去除至少部分CESL 241和ILD 242以暴露伪栅极213、214。在进一步的实例中,通过使用例如金属沉积的实际栅极结构来替换伪栅极。然而,由于间隙215填充有结合的膜221,所以间隙215没有积累沉积金属。 图3为各个制造阶段中半导体器件100的横截面图。具体地,图3示出了在图I所示的栅极121、123之间的线间间隔的横截面图。图3示出了与图2中所示的相同制造步骤和相同层但是从不同有利位置示出。在本实例中,端间间隔135约为30nm,并且线间间隔130约为40nm,但是实施例的范围包括具有任何尺寸的间隔的应用。图310示出了在伪隔离件214、314之间的线间间隙315。中心线311示出了间隙315的中心。在图310中,已经形成了伪栅极214、314,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保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