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600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苗盘架,包括架柱和固定在所述架柱上的架层单元,其中,架层单元上设置有横梁、纵梁和肋条,横梁、纵梁和肋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架层单元通过所述架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结构的尺寸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苗盘架底部设置有轮子,架柱设置有可升降结构,苗盘架还覆盖有遮阳膜。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苗盘架,不仅可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因秧苗盘的剧烈移动以及秧苗过高等原因损坏秧苗,而且,可以减少人力肩挑、人抬等,进而减少往返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秧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子,尤其涉及一种苗盘架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对秧苗供应数量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育苗点育苗数量大,且育苗点又相对集中,与水稻种植区域距离较远,因此经常需要远距离运输。目前,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通常在运输过程中弓丨入苗盘架,但是,由于秧苗盘经常未能紧凑的排列,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为秧苗盘的剧烈移动而损坏秧苗。另夕卜,苗盘架的架层单元高度固定,而秧苗的高度参差不齐,当秧苗的高度高于架层单元高度时,则容易造成秧苗的损坏,秧苗成活率很难得到保障。此外,目前,在装载秧苗盘的过程中,先将苗盘架放置到运输车上,再将秧苗盘利用肩挑、人抬等方式放置到运输车上的苗盘架上,这样由于单次挑抬量小,需多次往返,不仅人员需求多,劳动强度大,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而且,秧苗成活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苗盘架,其在运输过程中能防止因秧苗盘剧烈移动而损害秧苗,保障秧苗成活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苗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柱和固定在所述架柱上的架层单元,其中,所述架层单元上设置有横梁、纵梁和肋条,所述横梁、纵梁和肋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所述架层单元通过所述架柱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肋条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倒T型,所述横梁、纵梁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L型。进一步地,所述肋条间的距离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苗盘架底部设置有轮子。进一步地,所述架柱为可升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架柱为可升降结构的苗盘架的底部设置有轮子。进一步地,所述可升降结构包括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小孔,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苗盘架底部设置有轮子。进一步地,所述苗盘架上还覆盖有遮阳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苗盘架,通过在架层单元上设置肋条,肋条上设置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秧苗盘剧烈移动而损坏秧苗,有效提高了秧苗成活率,降低了运输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在苗盘架上设置限位结构,可以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因秧苗盘的剧烈移动,而损坏秧苗,保障了秧苗成活率,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苗盘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苗盘架的限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苗盘架的可升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苗盘架,包括架柱I和固定在架柱I上的架层单元2,其中,架层单元2上设置有横梁3、纵梁4和肋条5,横梁3、纵梁4及肋条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所述架层单元2通过所述架柱I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首先,将与限位结构的尺寸相适配的培植有秧苗的秧苗盘按照限位结构依次装载在苗盘架上,使每一架层单元的秧苗盘依次紧凑排列,最后,利用叉车将装载完成的苗盘架放置到运输车上进行运输。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与传统的苗盘架相比,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苗盘架空间,单次运输量增加;由于限位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运输过程中秧苗盘剧烈移动损坏秧苗,进而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同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限位结构的尺寸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横梁3、纵梁4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L型,所述肋条5上设置的限位结构的截面呈倒T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的限位结构除了采用上述倒T型结构以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实现限位功能的方式,如限位结构的截面呈抛物线型、三角形等,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底部设置有轮子6。与以往的苗盘架相比,在装载秧苗盘的过程中,无需先将苗盘架放置到运输车上,再将秧苗盘利用肩挑、人抬等方式放置到运输车上的苗盘架上,而只要将秧苗盘放置到带有轮子的苗盘架上,将装载完成的苗盘架推至运输车边,利用叉车将其放置到运输车上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可以减少人力作业及往返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其架柱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其中,架柱位于相邻两架层单元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可升降结构,其中可升降结构包括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小孔8,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小孔8与所述螺栓7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可以根据秧苗的高度调整螺栓的位置。当秧苗的高度高于架层单元时,旋开螺栓,并将可升降结构中与上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上部向上提拉至其小孔的位置与可升降结构中与下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下部的靠上方的孔相对应时,利用螺栓7固定;当秧苗的高度较低时,旋开螺栓,并将可升降结构中与上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上部向下移动至其小孔的位置与可升降结构中与下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下部的靠下方的孔相对应时,利用螺栓7固定。 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与以往的苗盘架相比,可以根据秧苗的高度调整架层单元的高度,不仅避免了由于秧苗过高导致的秧苗受损,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进一步保证了秧苗的质量,降低了运输成本,又防止了因秧苗高度较低,而导致苗盘架空间浪费而增加运输压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的可升降结构除了采用上述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实现可升降功能的方式,如可拆卸的套管等,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其架柱I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且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苗盘架,其架柱I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且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6。其中,架柱I位于相邻两架层单元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其中,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7相适配的小孔8,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所述小孔8与所述螺栓7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苗盘架在运输前经过补水处理并覆盖有遮阳膜,可远距离运输,育秧服务半径可达200公里,有效防止了秧苗缺水失活,为工厂化集中规模育秧提供了可能。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苗盘架,其架层单元2上设有横梁3、纵梁4及肋条5,横梁3、纵梁4及肋条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其中所述限位结构的尺寸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防止因为秧苗盘的剧烈移动而损坏秧苗;可根据秧苗的尺寸,调整架层单元的高度,防止了因秧苗过高而导致秧苗的顶端受损;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6,可利用轮子将装载有秧苗盘的苗盘架推至运输车边,再利用叉车装载运输车,进而直接运至田边,减少人力肩挑、人抬等,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苗盘架整体容量大,可至少容纳300盘秧苗盘,一次运输供应量大,往返次数少,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苗盘架在运输前可进行补水处理并覆盖遮阳膜,适合远距离运输,育秧服务半径可达200公里,有效防止了秧苗缺水失活,为工厂化集中规模育秧提供了可能。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瑞兴吴崇友施洁君张文毅张笛吴建国苏齐芳张耀忠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农业委员会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太仓市东林农场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