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223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包括壳体、插脚、插头面板、第一单体插座、第二单体插座和电源簧片;各个插脚分别包括扁片体和圆形杆体两部分,并插设于插头面板上,第一单体插座的一端具有扁形插孔,第二单体插座的一端具有圆形插孔,第一单体插座的另一端与第二单体插座的另一端相对接,并通过插座面板定位于壳体内形成插座;各个电源簧片装配于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之间;各个电源簧片上设有一单片,该单片由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的对接端之间伸出而连接电源线;各插脚的一端插设于第一单体插座或第二单体插座内形成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实现插头与插座的逆变,还能实现圆扁转换,并可改变扁形安装的方向,通用性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
技术介绍
电源插头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广泛,目前,现有技术的电源插头有设有两个插脚的,也有设有三个或者四个插脚的。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现有技术的插头和插座是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套使用的两个电气部件,即,现有技术的插头和插座无法逆变使用,使得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 困扰现场可用的插头过多,而插座过少,无法配套使用,或者现场可用的插座过多,插头过少,或在急用时无法配套使用,这就给操作人员的施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现有技术的插头还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其暴露在壳体外的插脚部分多为圆形或扁形,这样,用户只能根据电源插头的插脚形状匹配插孔为圆形或扁形的插座,或者采用圆形和扁形插孔混合的插座来与电源插头相匹配。相应的,现有技术的插座也存在一个不足之处其插孔多为圆形或扁形,难以同时匹配插脚为圆形或扁形的插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其集插头和插座于一体,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插头、插座的互换,同时,其还集扁形插脚和圆形插脚于一体,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圆形插脚或扁形插脚,并能根据用户所需,改变扁形安装方向,组合成多种插头或插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包括顶端敞口并装有电源线的壳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插脚和一插头面板;各个插脚分别包括扁片体和圆形杆体两部分;插头面板上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通孔,各个插脚分别插设于插头面板的各个第一通孔上,且各个插脚的扁片体和圆形杆体分别配合于插头面板的两侧;还包括一插座面板,该插座面板上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该插座面板安装于壳体的顶端敞口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单体插座及第二单体插座,各个第一单体插座的一端具有扁形插孔,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一端具有圆形插孔,第一单体插座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二单体插座的另一端相对接,并通过插座面板沿竖向定位于壳体内形成插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源簧片,各个电源簧片的一端具有适配于扁形插孔的两片簧片,各个电源簧片的另一端具有适配于圆形插孔的三片簧片;各个电源簧片的一端装配于第一单体插座内,各个电源簧片的另一端装配于第二单体插座内;各个电源簧片上还设有一单片,该单片由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的对接端之间伸出,并与壳体内对应的电源线相连接;位于插头面板同一侧的各个插脚的扁片体或圆形杆体通过插座面板的第二通孔插设于对应的第一单体插座或第二单体插座内形成插头。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的主体周圈分别呈正八边形结构,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的扁形插孔端的外侧壁周圈呈圆形结构,且其外径尺寸小于其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圆形插孔端的外侧壁周圈呈圆形结构,且其外径尺寸小于其主体的外径尺寸;所述插座面板的各个第二通孔的孔壁周圈分别呈可容纳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的扁形插孔端或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圆形插孔端的圆形结构,所述插座面板的各个第二通孔的底端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两限位筋条,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或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主体分别限位于所述插座面板的各个第二通孔底端的两限位筋条之间;所述 壳体的底部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槽,且各个定位槽的顶部槽壁周圈分别可包覆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或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主体外侧壁的正八边形结构,各个定位槽的底部槽壁周圈分别呈可容纳所述各个第一单体插座的扁形插孔端或各个第二单体插座的圆形插孔端的圆形结构。所述各个插脚的圆形杆体分别包括圆形导套和圆插螺杆;所述各个插脚的圆插螺杆的一端与其扁片体相固接,所述各个插脚的圆插螺杆分别于所述插头面板的一侧穿过其各个第一通孔,各个圆形导套于所述插头面板的另一侧与对应的圆插螺杆相螺纹连接。所述各个插脚的扁片体的内侧端朝向圆形杆体的方向分别设有一定位销;所述插头面板上对应其各个第一通孔的周边分别开有多个定位孔;各个扁片体的定位销分别可选择地与多个定位孔的其中之一相插接配合,以改变扁片体的朝向。所述各个电源簧片的单片分别于所述壳体内与对应的电源线相焊接固定。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线平垫和电源螺栓,所述各个电源簧片的单片上分别开有一螺孔,各个接线平垫分别连接一电源线,且各个接线平垫分别套装于各个电源螺栓的螺杆上,各个电源螺栓的螺杆与所述各个电源簧片的单片螺孔相螺旋配合。所述插脚为两个,所述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分别为两个。所述插脚为三个,所述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分别为三个,该三个插脚、三个第一单体插座、三个第二单体插座分别呈品字形分布。所述插脚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所述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分别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该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插脚呈一字形排列,该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所述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分别呈一字形排列。所述插头面板与所述插座面板通过第一螺钉相锁固,所述插座面板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二螺钉相锁固。与现有技术的电源插头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I、其采用第一单体插座、第二单体插座和电源簧片构成插座部分,并集于插头的壳体内,使得本技术集合了插头和插座的功能,并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插头、插座的逆变;2、其将插头的各个插脚的两端分别设置成扁片体和圆形杆体,将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的各一端分别设置成扁形插孔和圆形插孔,使得本技术逆变为插头时,适用于各种插孔为圆形、扁形或圆扁混合的插座,同理,本技术逆变为插座时,适用于各种插脚为圆形或扁形的插头;3、其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是采用插座面板的第二通孔、设置在各第二通孔底端并相互平行的限位筋条以及壳体底部设置的定位槽的圆形、正八边形结构实现定位,不但可以实现稳固定位,而且在定位的同时,还能够对第一单体插座的扁形插孔的各个朝向进行定位,非常方便;4、其各个电源簧片上设置的单片由第一单体插座和第二单体插座的对接端引出而连接电源线,可以避免电源线发生缠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插座面板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本技术逆变为插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见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可逆变为插座的插头,包括顶端敞口并装有电源线(图中未体现)的壳体7、两个插脚I和一插头面板2 ;各个插脚I分别包括扁片体11和圆形杆体两部分;插头面板2上开有两个第一通孔21,各个插脚I分别插设于插头面板2的各个第一通孔21上,且各个插脚I的扁片体11和圆形杆体分别配合于插头面板2的两侧;本技术还包括一个插座面板3,该插座面板3上开有两个第二通孔31,该插座面板3采用一个第二螺钉32锁固于壳体7的顶端敞口处;两个第一单体插座4和两个第二单体插座5,各个第一单体插座4的一端具有扁形插孔41,各个第二单体插座5的一端具有圆形插孔51,第一单体插座4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登宇黄非蒋彦华黄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辉煌装修工程有限公司黄登宇黄非蒋彦华黄英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