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7205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09:54
一种电池组,包括:座体、电池、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座体系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容置空间,上表面开设有开口I,下表面系相对上表面且开设有开口II,且下表面之开口II的周缘设有抵止件,容置空间系连通上表面的开口I及下表面的开口II。电池系具有二相对电极,且置于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并抵置于座体下表面之开口II的抵止件。第一导体系设置于座体的上表面,而电性连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一者。第二导体系设置于座体的下表面,而电性连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另一者。藉此,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能稳固地定位电池,不致于自其中滑落或脱离。(*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电池组,其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能稳固地定位电池,而不致于自其中滑落或脱离更关于一种电池装置,其系电性连接多个上述之电池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已被广泛地使用在无线行动装置中作为能量来源。另一方面,此二次电池同样受到相当注目以作为电动车与混合电动车的能量来源,而逐渐取代常见的能量源,像是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并解决空气污染等问题。小型电子装置,如前述无线行动装置,系个别使用一个或多个电池。中、大型电子装置,如前述电动车与混合电动车,系使用复数个电池彼此电性连接组合的电池组,来因应高电力输出及大电容量的需求。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池组仅透过焊接之方式电性连接其电池,因此无法提供电池足够的支持度,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电池容易自电池组中滑落或脱离。职是之故,制造一种电池组,其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电池无法自其中滑落或脱离,乃为从事电池组创作与研发之业者或人士,亟欲解决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电池无法自其中滑落或脱离。是以,为达到前述及/或其它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系包括一座体,系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复数个容置空间,其中该上表面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该下表面系相对该上表面且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I,且该下表面之每一开口 II的周缘设有一抵止件,该每一容置空间系连通该上表面的开口 I及该下表面的开口 II ;至少一电池,系具有二相对电极,且置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并抵置于该座体下表面之开口 II的抵止件;—第一导体,系设置于该座体的上表面,而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一者;以及—第二导体,系设置于该座体的下表面,而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另一者。此外,本技术更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系包括复数个电池组,系被设置为彼此电性连接,且该每一电池组包含一座体,系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复数个容置空间,其中该上表面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该下表面系相对该上表面且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I,且该下表面之每一开口 II的周缘设有一抵止件,该每一容置空间系连通该上表面的开口 I及该下表面的开口 II ;至少一电池,系具有二相对电极,且置于该座体的容置空间内,并抵置于该座体下表面之开口 II的抵止件;—第一导体,系设置于该座体的上表面,而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一者;以及—第二导体,系设置于该座体的下表面,而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二相对电极之另一者;以及复数个导电体,该每一导电体系一端连接该等电池组之彼此电性连接二者之一的第一导体,且另一端连接该等电池组之彼此电性连接二者之另一的第二导体。综上所述,由于该电池系抵置于该座体下表面之开口 II的抵止件,得以稳固地定位该电池。无论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该电池无法自本技术之电池组或电池装置中滑落或脱离,藉此更能便于尔后的安装处理,例如点焊该电池与该第一导体或第二导 体。另外,本技术之电池组或电池装置能依实际需求透过模组化设计,能解决以往电池组或电池装置安装耗时且管理不易之问题。附图说明图I系为一部分拆解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电池装置。图2系为一立体拆解图,用以说明图I之电池装置中的电池组及导电体。图3系为一组合图,用以说明图I之电池装置中的电池组及导电体。图4系为另一组合图,用以说明图I之电池装置中的电池组及导电体。图5系为一立体拆解图,用以说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电池装置中的电池组。图6系为一组合图,用以说明图5的电池组。图7系为另一组合图,用以说明图5的电池组。图8系为一局部放大图,用以说明图5之电池装置中的电池组及导电体。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电池组11座体111上表面112下表面113容置空间114防呆件115 开口 I116 开口 II117抵止件118第一防呆件119第二防呆件12电池121负电极122正电极13第一导体131第一接触端132第一固定端133第一穿孔134第一螺丝14第二导体141第二接触端142第二固定端143第二穿孔144第二螺丝15第一固定组151第一固定孔16第二固定组161固定空间162第二固定孔2导电体3箱体31底座32上盖33防呆组331第一防呆组332第二防呆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4,系说明本技术之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电池装置,其包括复数个电池组I、复数个导电体2及一箱体3。该等电池组I系被设置为彼此电性连接,该每一电池组I包含一座体11、至少一电池12、一第一导体13以及一第二导体14。 该座体11系具有一上表面111、一下表面112、复数个容置空间113以及一防呆件114。其中,该上表面111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 115。该下表面112系相对该上表面111且开设有复数个开口 II 116,且该下表面112之每一开口 II 116的周缘设有一抵止件117。该每一容置空间113系连通该上表面111的开口 I 115及该下表面112的开口 II116。该防呆件114系设于该座体11的二侧;于本实施例,该防呆件114包含至少一第一防呆件118以及至少一第二防呆件119,该第一防呆件118及该第二防呆件119系个别设于该座体11的二相对外侧;具体言之,该防呆件114包含二第一防呆件118及一第二防呆件119,该等第一防呆件118及该第二防呆件119系个别设于该座体11的二相对外侧。该电池12系为一镍镉电池、一镍氢电池、一锂离子电池或一锂金属电池,并具有一负电极121及一正电极122,且置于该座体11的容置空间113内,并抵置于该座体11下表面112之开口 II 116的抵止件117。于本实施例,该电池12的负电极121系朝该座体11上表面111的开口 I 115,而该电池12的正电极122则朝该座体11下表面112的开口II 116,并抵置于该座体11下表面112之开口 II 116的抵止件117,使得该电池12稳固地定位于该座体11之容置空间113内,在配装过程或携带过程中,不致自该座体11滑落或脱离。该第一导体13系设置于该座体11的上表面111,而电性连接该电池12的负电极121。于本实施例,该第一导体13更设有至少一第一接触端131以及一第一固定端132。该第一接触端131系连接该电池12的负电极121,使得该第一导体13电性连接该电池12的负电极121。该第一固定端132更包含一第一穿孔133以及一第一螺丝134。该第二导体14系设置于该座体11的下表面112,而电性连接该电池12的正电极122。于本实施例,该第二导体14更设有至少一第二接触端141以及一第二固定端142。该第二接触端141系抵靠于该座体11下表面112之开口 II 116的抵止件117,并连接该电池12的正电极122,使得该第二导体14电性连接该电池12的正电极122。该第二固定端142系包含一第二穿孔143以及一第二螺丝144。该每一导电体2系为一镍片、一铜片或一电性线,而该每一导电体2系一端连接该等电池组I之彼此电性连接二者之一的第一导体13,且另一端连接该等电池组I之彼此电性连接二者之另一的第二导体14。由此可知,该等导电体2不须使用点焊治具,便能使得该等电池组I彼此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该每一导电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荣升
申请(专利权)人:德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