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举升装置,包括:可移动的车体;高度可调的举升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气路控制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举升结构的高度;工作台,安装在所述举升结构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气缸控制高度的举升结构,使得发动机举升的高度精确可调,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万向球,使得发动机安装的位置精确可调;且对于不同型号和车型的发动机,更换为其他行程的气缸即可,因为行程越大、气缸转动的半径越大,上升的高度自然增加;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连杆焊合的数量,与此同时,改变连杆的长度及数量与之匹配即可。本装置通用性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生产工艺中,在安装独立悬挂式微卡、微面的发动机时,通常需要将汽车的车身悬挂至一定高度,然后从车底下装配发动机总成。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吊车一类的装置将发动机吊到具有一定高度的工作台上,然后将工作台移至车身下方进行装配。这种方式操作起来非常不便,而且不便于将发动机调整到精确的装配位置,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高效、精确、省力的将发动机运送至车体下方进行装配。(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举升装置,包括车体;高度可调的举升结构,其下端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上端装有工作台;气路控制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用于控制举升结构的高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举升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连杆焊合,所述举升结构包括至少两组连杆焊合;每组连杆焊合包括四根连杆,两两交叉设置,两交叉的连杆中部可转动连接,一组交叉的两个连杆与另一组交叉的两个连杆分别平行;相邻两组连杆焊合之间的四根连杆首尾可转动地相连。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杆焊合中的第一连杆焊合位于车体前端的两个连杆底端与车体可转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焊合位于车体尾端的两个连杆底端与车体可滑动的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与工作台前端连接的两个连杆顶端与工作台之间为可转动连接,与工作台后端连接的两个连杆顶端与工作台之间为可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对于每组连杆焊合,其中一对平行的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扶手合件,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尾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气路控制结构包括气缸和手阀,所述气缸的尾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举升结构上,所述手阀与气缸连接,位于所述扶手合件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工作台包括上平台,位于所述上平台上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面板上的活动托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万向球,所述活动托架上具有发动机支撑件和变速箱支撑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车体的下部具有轮,车体前端的轮为定向轮,车体尾端的轮为万向轮。(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气缸控制高度的举升结构,使得发动机举升的高度精确可调,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万向球,便于发动机水平方向的移动,使得发动机安装的位置精确可调;且对于不同型号和车型的发动机,更换为其他行程的气缸即可,因为行程越大、气缸转动的半径越大,上升的高度自然增加;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或减少连杆焊合的数量,本装置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和图2c分别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图3a、图3b分别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合件的左视图和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头的剖视图;图5a、图5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板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6a、图6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座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图7a、图7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杆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杆销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气缸销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a、图Il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平台的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板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 :车体;11 :纵梁;12 :横梁;13 :加强梁;14 :立板;15 :座板;16 :滑道;17 第一底板;18 :第一竖板;19 :气缸座座板;191 :支撑块;2 :举升结构;21 :连杆;22 :杆体;23 :孔;24 :连杆销;25 :连接板;26 :弧形板;3 :轮;4 :手阀;5 :气缸;6 :气缸座;61 :第二底板;62 :第二竖板;63 :气缸销;64 :挡盘;7 :扶手合件;71 :扶手;72 :支撑件;73 :竖杆;74 横杆;75 :支撑杆;76 :手阀座板;77 :接头座板;78 :接头;8 :上平台;81 :横梁;82 :纵梁;83 :中梁;84 :底板支撑板;85 :底板;86 :滑道;87 :面板;88 :万向球;89 :挡板;9 :活动托架;91 :活动板;92 :发动机支撑件;93 :变速箱支撑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图13所示,本技术的发动机举升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I上安装有举升结构2,举升结构2的高度可以调节,用于将发动机升高以便装配到汽车的车身上;气路控制结构,用于控制举升结构2的高度。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本实施例的车体I,包括两条纵梁11和两条横梁12组成的方框形支架,其内部设置有若干条纵向和横向的加强梁13。再如图3a和3b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扶手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在车体I的一端设置有扶手合件7,包括扶手71和支撑件72。本实施例中以设置扶手合件7的一端为车体I的尾端,扶手合件7用于工作人员推着车体I前进,另一端为车体I的前端;以车体I行进方向的梁为纵梁11。其中扶手71包括两条竖杆73和一条横杆74,呈倒U形,向车体I外侧倾斜的设置在车体I尾端的横梁12上。由于扶手71倾斜设置不够牢固,为了加强其与车体I连接的牢固程度,扶手71的两根竖杆73上朝向车体I方向分别设置有支撑件72,支撑件72连接到车体I上;进一步地,扶手71的横杆74中间还设置有支撑杆75,支撑杆75与竖杆73平行,一端连接在横杆74上另一端连接在车体I上。支撑杆75与横杆74的连接处,设置有手阀座板76,手阀座板76上设置有用于人 工操作的手阀4,一条竖杆73上设置有接头座板77,其与接头78连接,接头78用于连接手阀线和气线,接头78的结构如图4所示。接头78两端均具有孔且两孔相通,两孔的直径不相同。车体I上表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立板14,立板14上固定有座板15。车体I尾端的两个座板15上均设置有滑道16。座板15的结构如图5a、图5b所示,包括第一底板17和第一竖板18,第一底板17上具有孔,通过螺栓固定于立板14上,第一竖板18垂直于第一底板17,第一竖板18上也具有孔。对于车体I前端的两个座板15,连杆21通过连杆销24固定在第一竖板18上,连杆21可绕连杆销24转动;对于车体I尾端的两个座板15,其第一竖板18上还设置有滑道16,用于连接连杆21,连杆21能够在滑道16中滑动。车体I前端的加强梁13上设置有气缸座座板19,其固定在横梁12及加强梁13上,用于安装气缸座6,气缸座6的结构如图6a和图6b所不,其包括第二底板61和两个第二竖板62,两个第二竖板62平行且垂直的设置在第二底板61上,两个第二竖板62上设置有孔,气缸5的尾端插入进两个第二竖板62之间,并通过气缸销63进行固定,气缸销63的结构如图9所示,气缸销63插入两个第二竖板62的孔中。气缸5的尾端可绕气缸销63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气缸5优选地为后端单耳环式气缸,气缸销63末端的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防止其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彬,赵东平,高岩,李夕友,曹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