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有管式加热装置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包括上、下扣合的炉体,在炉体两侧设置有进炉口和出炉口,体内设置有连接进炉口与出炉口的玻璃输送辊道;述上、下炉体内分别设置有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且水平分布的若干根辐射套管,所述辐射套管内部插置有管式加热装置,上、下炉体于进炉口端的端壁上设置有与辐射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可由所述安装孔插入或拔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管式加热装置代替现有的矩阵式炉丝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并且在炉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安装孔,每个管式加热装置均可以从安装孔插入或取出进行维修,不需停产,并且大大缩短了维修速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管式加热装置的钢化玻璃加热炉。
技术介绍
目前,钢化玻璃加热炉中的加热装置大多采用矩阵式炉丝布局,即由一个或者多个缠绕有加热丝的瓷件单元构成一个加热区,再将各个加热区按矩阵式分布设置于炉顶、 炉底上。这种矩阵式布局加热方式虽然便于对各加热区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但是当加热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其程序非常繁琐,首先加热炉必须停止生产,待炉体降至室温并开炉后,维修人员才可以进入炉体内进行拆卸、更换加热丝等维修作业。基于矩阵式加热炉的这种维修方式,在加热炉停产维修的同时影响了随后生产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其维修作业耗时长,维修效率低下为业内人士所诟病,并且由于相邻各加热区之间间距小、且存在互相影响,还经常出现在进行维修故障加热区时,不慎损坏附近的加热区的情况,平添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钢化玻璃加热炉的加热装置在修时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管式加热装置代替现有的矩阵式炉丝布局的新型钢化玻璃加热炉,并且在炉体上设置有与每个加热装置对应的安装孔,管式加热装置可以从其各自的安装孔中插入或取出,维修人员即可在炉外对其进行维修作业,而不会影响到其它管式加热装置以及整个加热炉的正常工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加热炉的生产效率,还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节省了维修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带有管式加热装置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包括上、 下扣合的炉体,在炉体两侧设置有进炉口和出炉口,体内设置有连接进炉口与出炉口的玻璃输送辊道;述上、下炉体内分别设置有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且水平分布的若干根辐射套管,所述辐射套管内部插置有管式加热装置,上、下炉体于进炉口端的端壁上设置有与辐射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可由所述安装孔插入或拔出。进一步,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包括若干环形支撑架、瓷管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瓷管上,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加热丝接头转接导线,导线穿出所述安装孔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若干环形支撑架间隔套置在瓷管周壁外侧,环形支撑架的外径与辐射套管的内径相同,且该环形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供加热丝穿过的凹槽,安装孔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封堵并避免高温气体外泄的密封件。进一步,所述加热丝接头与所述密封件一体制成。进一步,所述加热丝由缠绕部分和回线部分构成,其中所述缠绕部分均匀绕置在所述瓷管周壁外侧,所述回线部分沿瓷管的管腔穿回。进一步,所述加热丝的缠绕部分与回线部分分体制成。进一步,所述加热丝缠绕部分采用电阻率大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加热丝回线部分粗于上述缠绕部分,并采用电阻率小的金属材料制成,该回线部分兼做整个加热装置内部结构的连接支撑。进一步,所述上、下炉体内的辐射套管与输送辊道之间均设置有辐射板。本技术通过将管式加热装置代替现有的矩阵式炉丝,并且在炉体上设置有安装孔,使每个管式加热装置均可以从各自的安装孔中插入或取出,便于维修人员在加热炉外进行维修作业,同时保证加热炉正常工作,或者可以使加热炉停止工作而不需要降温开炉即可维修作业,两种维修方式均是大大节省了维修时间,节省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维修效率。而且将安装孔设置在上、下炉体位于进炉口端的端壁上,有效地利用加热炉进炉口前的空间进行维修工作,避免因为取出的管式加热装置过长而影响后续加工设备的正常生产, 消除安全隐患。在瓷管外套置有环形支撑架,避免加热丝与辐射套管相接处,造成相互损坏,影响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安装孔的封堵,使加热炉内的高温空气不易外泄。 加热丝回线部分从瓷管的管腔中穿回,可以有效保证回线部分与缠绕部分不相接触,避免了因两部分相接触造成局部电阻降低,影响加热效果,降低加热丝的使用寿命。而加热丝回线部分较粗于缠绕部分,可以使回线部分电阻降低,从而节省耗电。辐射板具有一定的蓄热功能,通过设置辐射版可以使加热炉内热能分布更佳均匀,提高炉内的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I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上炉体、2环形支撑架、3辐射套管、4加热丝、5瓷管、6玻璃板、7输送辊、8 密封件、9炉门、10进炉口、11导线、12安装孔、13下炉体、14辐射板、15出炉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带有管式加热装置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包括上、下扣合的炉体,即上炉体I、下炉体13,在炉体一端的接合处设置一个加热炉的进炉口 10,在炉体的另一端的接合处设置一个加热炉的出炉口 15,两炉口外设置有炉门9,由若干根并排设置的输送辊7所组成的输送辊道连接进炉口 15与出炉口 10,玻璃板6沿图I中的箭头方向行进。上炉体I内吊装7根均匀排布辐射套管3,下炉体13内支撑设置7根均匀排布的辐射套管3,上、下炉体内1、13设置的辐射套管3的数量根据使用情况具体而定, 本实施例中只列举了上、下同设置7根辐射套管3的情况,只要满足加热需要均可。上、下炉体I、13于进炉口 10端的端壁上各设置有7个与辐射套管3对应的安装孔12,安装孔12 的大小应满足使下述管式加热装置沿安装孔12插入或拔出。由每个安装孔12向与之对应的辐射套管3内均插置有管式加热装置,管式加热装置包括与辐射套管3同轴设置的瓷管5,加热丝4和环形支撑架2,加热丝4包括缠绕在瓷管5周壁外侧的缠绕部分和沿瓷管 5的管腔穿回的回线部分组成,两部分分体制成,其中加热丝4的缠绕部分采用电阻率较大的金属材料构成,以增加发热效果,如铁铬铝合金,回线部分兼做整个加热装置内部结构的连接支撑;加热丝4的回线部分采用电阻率较小的金属材料制成,以减少耗电量。环形支撑架2间隔设置在瓷管5周壁外侧上,环形支撑架2的外径与辐射套管3的内径相当,也可以略小于辐射套管3内径,环形支撑架2的数量和间距只要满足加热丝4缠腰部分不与辐射套管3接触即可,环形支撑架2上设置一道凹槽以使加热丝4缠绕部分从中穿过。安装孔 12上设置一个密封件8,常用的耐高温密封件均可,优选为瓷制封堵,并且该密封件8上一体设置有加热丝接头,加热丝4通过加热丝接头转接导线11并穿过安装孔12与外部加热电源相连。在上、下炉体1、13内的辐射套管3与输送辊道之间均设置有辐射板14。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只要是符合本技术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管式加热装置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包括上、下扣合的炉体,在炉体两侧设置有进炉口和出炉口,体内设置有连接进炉口与出炉口的玻璃输送辊道;其特征在于,述上、 下炉体内分别设置有沿玻璃板输送方向延伸且水平分布的若干根辐射套管,所述辐射套管内部插置有管式加热装置,上、下炉体于进炉口端的端壁上设置有与辐射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可由所述安装孔插入或拔出。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化玻璃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加热装置包括若干环形支撑架、瓷管和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缠绕在所述瓷管上,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加热丝接头转接导线,导线穿出所述安装孔与外部电源相连,所述若干环形支撑架间隔套置在瓷管周壁外侧,环形支撑架的外径与辐射套管的内径相同,且该环形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供加热丝穿过的凹槽,安装孔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雁,张克治,李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