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文孔专利>正文

自动式往复喷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414 阅读:14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式往复喷水装置适用于造纸机、浓缩机、过滤机、带式压滤机清洗滤网及毛布。该装置有喷水管、往复驱动装置及支承它们的轴承座。往复驱动装置有活塞、活塞杆、缸体及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喷水管与往复驱动装置连接且相通,用喷水管内的水作动力推动往复驱动装置带动喷水管作往复运动;活塞及活塞杆内有进、排水通道及换向阀自动控制活塞作往复运动。无需另备往复动力源,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耐用,有三种方案。(*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自动式往复喷水装置,这类装置广泛被应用于造纸机、浓缩机、过滤机、带式压滤机等洗涤滤网、滤布,保证滤网、滤布的孔眼不被污物堵塞,维持机器连续运行。特别是造纸机需要使用往复高压针状喷水装置洗涤抄纸网及压榨毛布,它能高效地除去网及毛布孔眼中的细小纤维、填料以及其他污物,保持网及毛布具有良好的滤水性能,延长网及毛布的使用寿命,提高纸的质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现有的往复喷水装置多由电动机、减速器、曲柄连杆机构带动喷水管作往复运动。结构复杂,造价高,占空间体积大,维修频繁。由于环境潮湿电动机及电器容易发生故障造成停机。还往往因漏电造成操作人员触电。也有少数这类装置使用气缸、液缸带动喷水管作往复运动。但要另备动力源—空气压缩站或液压站,同时还需要安装将动力站与往复驱动装置联接一起的输送压缩空气或液体的管线及控制操作元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式往复喷水装置,它能利用喷水管的高压水作动力推动喷水管作往复移动而无需另备用于往复运动的动力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有往复驱动装置喷水管及作为支承的轴承座,往复驱动装置与喷水管连接且相通,往复驱动装置有活塞杆、活塞、缸体及缸盖,活塞内有换向阀芯。用喷水管的高压水推动往复驱动装置及喷水管作自动往复运动。因此无需另备空压站,液压站,亦无需连接动力站与驱动装置的管线及操作控制元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占空间体积小,造价低,安装方便、耐用,维修工作量少等特点。造纸机、浓缩机、过滤机、带式压滤机都是机件非常密集的机器。因此本技术特别适合作为安装其内的配套设备。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往复驱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往复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往复驱动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自动往复喷水装置有喷水管(2)、往复驱动装置(4)及支承它们的轴承座(5)、(6)、(7)。高压水由胶管(1)输入喷水管(2),从喷嘴(3)喷出,清洗网或毛布。往复驱动装置是个活塞水缸。往复驱动装置(4)与喷水管(2)连接且相通,将喷水管(2)的高压水通入往复驱动装置的缸体内,推动往复驱动装置带动喷水管(2)作往复移动。往复驱动装置有三种实施方案,分别如图2、3、4所示。参见图2,往复驱动装置有活塞(12)、缸盖(18)和缸体(19)。轴承座(7)支承缸盖(18),缸盖通过螺纹与缸体连接在一块;两者的轴向位置由轴承座(7)固定。活塞杆(11)与喷水管(2)连接且相通。活塞杆(11)与活塞(12)焊在一起, 进、排水孔道相通。活塞杆(11)是套管结构,内管是进水孔道、夹层是排水通道。喷水管(2)的水经活塞杆的进水孔道流入活塞(12)。活塞内有三个接近径向布置的小孔,中间小孔(20)与进水孔道连通,两边小孔(21)与排水孔道连通。活塞内有轴向孔(22),换向阀芯(13)置于其内。该轴向孔与三个接近径向布置的小孔相通。换向阀芯(13)是两头带凸肩的园柱体,换向阀芯(13)有左右环形槽(23)、左右径向孔(25)、左右中心孔(24),中间是实心的将左右两套孔道分隔开,互不直接相通。当活塞移至左端,换向阀芯(13)与缸盖相碰,停止移动,活塞仍继续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直至换向阀芯左边的环形槽与活塞的中间小孔对准,换向阀芯右边的环形槽与活塞右边的小孔对准。此时,高压水经换向阀芯左边的环形槽、径向孔、中心孔流入活塞左边缸室;活塞右边缸室的水经换向阀芯右边中心孔,径向孔、环形槽、活塞右边小孔、活塞杆夹层、排水调节阀(16)排出。活塞被水压力推向右移动。喷水管随之向右移动。直至活塞内的换向阀芯(13)被右缸盖碰上,停止移动,活塞仍继续向右移动 一小段距离至换向阀芯右边的环形槽与活塞中间的小孔对准,换向阀芯左边的环形槽与活塞左边的小孔对准。此时,高压水经换向阀芯右边的环形槽、径向孔、中心孔流入活塞右边缸室;活塞左边缸室的水经换向阀芯左边的中心孔、径向孔、环形槽从活塞左边的小孔排出;活塞被水压推向左移动,喷水管也随之向左移动。当活塞到达缸的左端,下一个循环开始,如此自动往复移动。在往复运动换向过程中,当换向阀芯(13)中间的园柱面覆盖进水孔时,活塞两边的水不能进也不能排,形成死点。为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在换向阀芯(13)的两端各装有弹簧(14),借助弹簧在碰到缸盖时被压缩所积存的弹力推动换向阀芯通过死点。换向阀芯(13)两端有凸肩限定换向阀芯运动的极限位置。在活塞杆(11)的进水口装有过滤网(15),滤去水中悬浮物保证孔道畅通,也保证了活塞及换向阀芯的运动不受阻碍并延长其寿命。活塞杆的排水口设有调节阀(16),可控制往复驱动装置的排水流量以调节喷水管的往复运动速度和周期。图2所示的实施方案,往复驱动装置的活塞是单活塞杆式。所以活塞的左边缸室的断面积比右边的大,喷水管向左移动的速度比向右移动的速度快。图3所示是第二实施方案。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是往复驱动装置的活塞(12)有双活塞杆(11),活塞两边缸室的断面相等,喷水管(2)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速度相等。右活塞杆的端部与喷水管(2)连接且相通。进水口处装有滤网(15),在进水孔道有调节阀(17),可调节进往复驱动装置的缸体(19)的高压水流量。因此可以控制往复运动速度及周期。活塞(12)左边的活塞杆内有排水孔道,出口处装有调节阀(16),也可以调节排水量控制往复运动的速度和周期。活塞(12)的排水小孔(21)与左边活塞杆相通。换向阀芯(13)结构与图2所示类似不再重述。整个左复运动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与图2所示的方案类似也不再重述。图4所示的实施方案与前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往复驱动装置的缸体(19)直接与喷水管(2)连接且相通,往复驱动装置的双活塞杆活塞(12)由支承座(26)固定,喷水管(2)的高压水通过右活塞杆(11)的进水通道流入缸体内推动缸体(19)和喷水管(2)移动后由左活塞杆的排水通道排出。右活塞杆(11)端部装有端盘,右缸盖上装有滤网(15),滤网往复运动时,能搅动滤网内外的水,清洗滤网,防止悬浮物堵塞滤网。为什么有清洗作用呢?因为端盘固定不动,罩住端盘的滤网随缸体作往复运动,端盘与滤网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滤网内外的水产生反复的正负压差。左活塞杆有排水孔道,出口处装有调节阀(16),可控制调节排水流量,调节喷水管的移动速度和周期。喷水管内的高压水经滤网(15)过滤后,经活塞杆(11)流入活塞(12),通过中间小孔(20)换向阀芯(13)的左环形槽(23)、径向孔(25)、中心孔(24)入活塞左边缸室。此时,活塞右边缸室内的水经换向阀芯的右中心孔、径向孔、环形槽、活塞的排水孔、左活塞杆内孔、调节阀(16)排出。活塞被支承座(26)固定,活塞左右两边水的压力差推动缸体及缸盖向左运动。直至右缸盖碰到换向阀芯(13)并将之推向左。当换向阀芯的右凸肩贴住活塞右端面时,活塞中间小孔与换向阀芯(13)右环形槽接通,高压水经换向阀芯右边的环形槽、径向孔、中心孔流入活塞的右边缸室。此时,活塞左边缸室的水经换向阀芯左边的中心孔、径向孔、环形槽、活塞左排水孔、左活塞杆、调节阀(16)排出。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式往复喷水装置,该装置有喷水管(2)及作为支承的轴承座(5)、(6)、(7),其特征是往复驱动装置(4)与喷水管(2)连接且相通,往复驱动装置有活塞杆(11)、活塞(12)、缸体(19)及缸盖(18),活塞(12)内有换向阀芯(1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文孔崔豪
申请(专利权)人:崔文孔崔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5年03月15日 07:54
    喷射混凝土,是用压力喷枪喷涂灌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法。常用于灌筑隧道内衬、墙壁、天棚等薄壁结构或其他结构的衬里以及钢结构的保护层。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