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27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泉装置,包括内设蓄水腔(5)的蓄水盆(1)和喷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底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7),且该延伸部分(7)内设与所述蓄水腔(5)连通的第二蓄水腔(6)。该喷泉装置扩大了蓄水盆的盛水容量,降低了加水的频率,使用更方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泉装置,尤其是一种装饰性的喷泉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装饰性喷泉装置包括蓄水盆和喷水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蓄水盆中有一个蓄水腔用来蓄水,放置在该蓄水腔中的喷水装置将水喷出,喷出的水又落在蓄水盆内,并回流至所述蓄水腔。因受装饰性外形等因素限制,普通蓄水腔的蓄水量都有限;且在户外环境下使用时,由于风力将喷出的水吹散,喷出的水不能全部回流至蓄水盆内,导致水量逐渐减少;加上平时水的自然蒸发效益,蓄水盆中的水位将逐步降低;而因蓄水腔的容量有限,需要频繁地及时加水,否则会导致潜水泵空转,降低了潜水泵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限蓄水容量导致需要经常及时加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喷泉装置,包括内设蓄水腔的蓄水盆和喷水装置,所述蓄水盆底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且该延伸部分内设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第二蓄水腔。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盆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腔顶部的下凹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该隔板外表面和所述蓄水腔的回水孔。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腔的顶部敞开。在所述喷泉装置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蓄水盆下方的蓄水盆底座。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盆的底面和所述蓄水盆底座的顶面之间设有卡榫和榫眼的配合结构。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盆和所述蓄水盆底座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蓄水腔组合而成,所述的第二蓄水腔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蓄水腔连通。在所述喷泉装置中,所述蓄水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水腔底部中央的圆筒壁,该圆筒壁略高出所述蓄水腔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现有蓄水盆底部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蓄水腔,且与原有蓄水腔连通,扩大了整体蓄水盆盛水的容量,降低了加水的频率,从而减少了潜水泵空转的机会,延长了潜水泵的使用寿命,使用更方便。通过在蓄水盆底面和蓄水盆底座顶面之间设置卡榫和榫眼的配合结构,使得蓄水盆与蓄水盆底座之间配合更可靠,使用更安全,运输时装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喷泉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中蓄水盆与蓄水盆底座的配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在蓄水盆1内设蓄水腔5,该蓄水盆1底部的延伸部分7与蓄水盆1为一体式结构,该延伸部分7内设第二蓄水腔6,该第二蓄水腔6仅上端开口且与蓄水腔5连通,蓄水盆的盛水容量被扩大。所述蓄水腔5顶部设有下凹的隔板103将该蓄水腔封闭,该隔板103中央部位设有凸出圆形台阶104,该台阶104底部设有回水孔102连通所述蓄水腔5和该隔板103的外表面,该台阶104中心设有中心孔101。设置在所述蓄水腔6中的喷水装置3穿过该中心孔101向外喷水,喷出的水回落至所述隔板103的外表面,流经回水孔102,回流至蓄水腔5。其中所述的回水孔102还可以设置在隔板103的其它部位,连通该隔板103的外表面和所述蓄水腔5;所述的延伸部分7与所述蓄水盆1也可以是分离式的,两者之间密封连接,以保证蓄水腔5与第二蓄水腔6连通且不泄漏。如图3所示,在所述蓄水盆1延伸部分7的下表面设置向下凸出的卡榫8,该卡榫的截面形状为一圆形和该圆形同一直径两端向外各伸出一矩形的组合形状,在所述蓄水盆底座2柱体部分的顶表面上设置与所述卡榫8相配合的榫眼9。该卡榫和卡眼的截面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方形等。如图4所示的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蓄水盆1的蓄水腔5为多腔体结构。其中,蓄水腔5底部中央设有圆筒壁4,该圆筒壁4略高出该蓄水腔的顶部,该圆筒壁4的将所述蓄水腔5分隔为两部分该圆筒壁4内壁部分形成的内蓄水腔401和该圆筒壁4外壁与所述蓄水盆1内壁之间形成的外蓄水腔402,该内蓄水腔401底部与所述延伸部分7的第二蓄水腔6相连通;该圆筒壁4的底部设有通孔403,所述外蓄水腔通过该通孔403与内蓄水腔401连通,故所述蓄水盆1的蓄水腔5被圆筒壁4分隔形成的内蓄水腔401和外蓄水腔402都与所述延伸部分7的第二蓄水腔6之间连通。其中类似如图2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所述蓄水盆1也可以设有封闭所述内蓄水腔401和/或所述外蓄水腔402的隔板,并设有连通所述隔板上表面与该内蓄水腔401和/或外蓄水腔402的回流孔。如图5所示的本技术所述喷泉装置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中,整个喷泉装置为一体式结构,蓄水盆1包括蓄水腔5,该蓄水盆1向下延伸出的延伸部分7与蓄水盆底座2为一体式结构,其内部包括与所述蓄水腔5连通的第二蓄水腔6,喷水装置3设置在第二蓄水腔6中。该蓄水腔可以是如第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封闭式结构,也可以是入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多腔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所述喷泉装置中,蓄水盆1的蓄水腔5还可以根据具体蓄水盆的结构不同,可以是全开口或半开口的结构,也可以是如实施例三中所述的分隔为多个腔体结构形式;且不论喷水装置3的具体安装方式,只要该蓄水腔与底部的延伸部分7内的第二蓄水腔6连通,即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喷泉装置,包括内设蓄水腔(5)的蓄水盆(1)和喷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底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7),且该延伸部分(7)内设与所述蓄水腔(5)连通的第二蓄水腔(6)。2.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还包括设在所述蓄水腔(5)顶部的下凹的隔板(103),所述隔板(103)上设有连通该隔板(103)外表面和所述蓄水腔(5)的回水孔(1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5)的顶部敞开。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蓄水盆(1)下方的蓄水盆底座(2)。5.如权利要求4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的底面设有凸出的卡榫(8),所述蓄水盆底座(2)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卡榫(8)相配合的榫眼(9)。6.如权利要求4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底座(2)的顶面设有凸出的卡榫,所述蓄水盆(1)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卡榫相配合的榫眼。7.如权利要求4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和所述蓄水盆底座(2)为一体式结构。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通的蓄水腔组合而成,所述的第二蓄水腔(6)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蓄水腔连通。9.如权利要求8所述喷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水腔(5)底部中央的圆筒壁(4),该圆筒壁(4)略高出所述蓄水腔(5)顶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喷泉装置,包括内设蓄水腔(5)的蓄水盆(1)和喷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底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7),且该延伸部分(7)内设与所述蓄水腔(5)连通的第二蓄水腔(6)。该喷泉装置扩大了蓄水盆的盛水容量,降低了加水的频率,使用更方便。文档编号B05B17/08GK2822791SQ20052012279公开日2006年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泉装置,包括内设蓄水腔(5)的蓄水盆(1)和喷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盆(1)底部还包括向下延伸的延伸部分(7),且该延伸部分(7)内设与所述蓄水腔(5)连通的第二蓄水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龙
申请(专利权)人:丹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