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121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机体外壳(12)内设有双层滤筒(4),所述双层滤筒(4)内设置有变螺距螺杆(14);所述变螺距螺杆(14)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变螺距螺杆(14)后部设有出渣口,变螺距螺杆(14)下面设有汁液收集口;所述变螺距螺杆(14)是直径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轴,固定刀片(27)螺旋固定在变螺距螺杆(14)上,固定刀片(27)平面与变螺距螺杆(14)的中心线有一定夹角。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的物料颗粒直径5mm以下能达到总物料重量的95%以上,能满足厌氧高效消化,而渣则被挤压后由螺杆后端输出进入出料仓(19)并收集于出渣管(13)填埋或作堆肥处理。(*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尤其涉及餐厨垃圾经传统机械破碎后浆液的再破碎和浆液中渣汁分离的厌氧消化预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量多,潜在危害大。目前,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是近些年各国和地区研究的热点。该方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其中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经过厌氧发酵发酵后的沼渣、沼液得到稳定化处理,可以作为优质的有机肥。从而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的组分十分复杂,除可生物降解的物料外,还包含很多非生物降解基质, 如金属、塑料、陶瓷等。调查统计表明经过传统的机械分拣和破碎后的浆液中颗粒直径10_ 以下的物料才能占总物料质量的90%,并且其中仍然含有大量不易厌氧消化的纤维(木质素)状物体、硬质颗粒杂质、柔软杂物以及不能降解的悬浮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厌氧反应器中容易堵塞管道、影响能量和物质传递、减小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等不良后果,最终导致厌氧消化效率低,甚至造成厌氧反应失败。另外,高固体浓度厌氧发酵过程中,其水解阶段是厌氧反应系列中的限速阶段。厌氧物料破碎程度越高,不但其水解速度越快,而且可有效防止酸的积累和大大提高整个厌氧反应的效率。目前,用于垃圾筛选破碎设备种类、型号、规格很多,但都是适应大颗粒、比重大、以及金属等脆性物质,很难满足高要求的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能满足厌氧高效消化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机体外壳内设有双层滤筒,所述双层滤筒内设置有变螺距螺杆;所述变螺距螺杆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变螺距螺杆后部设有出渣口,变螺距螺杆下面设有汁液收集口 ;所述变螺距螺杆是直径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轴,固定刀片螺旋固定在变螺距螺杆上,固定刀片平面与变螺距螺杆的中心线有一定夹角。滤网网孔有规律地分布,双层滤筒可相对转动而调节网孔的大小。所述变螺距螺杆末端有调隙机构,可转动所述调隙机构的螺栓而调节螺杆出口面积。所述双层滤筒上围绕有清洁管线,清洁管线的进水口设置在外壳上。所述双层滤筒外设置有承压套。所述承压套的外表面装设有加强板。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了锥形轴、变距螺旋叶片和螺旋布置的固定刀片,利用螺旋挤压原理,即螺杆内叶片间距的改变与螺杆相互产生压缩作用,随着螺杆的旋转粉碎的餐厨垃圾浆液被挤压和推移,并被固定的刀片反复切割,其中大直径颗粒被挤碾切割成小颗粒,小颗粒物料和水分形成汁液通过滤筒并收集用于厌氧消化,而渣则通过螺杆末端在排渣口排出。过滤孔径大小可由双层滤筒的相对位置调节,挤压渣的压力可以通过调节滤筒前后的相对位置调节。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实效。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餐厨垃圾破碎及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动力总成10、外壳总成12、清洁管5、变螺距螺杆14、螺旋布置的固定刀片27、承压套3、双层滤筒4、端壁20、滤筒调隙机构9。动力总成 10包括电机、减速器和底座;外壳总成12包括圆锥状进料斗I、料斗盖、积水腔17、出水管2、出渣仓19、出渣管13 ;变螺距螺杆14的两端有前轴承座21和后轴承座22,后轴承座6与动力总成10出轴连接22,螺杆上带有变距螺旋叶片7和固定刀片27。承压套3的外表面装有加强板15,承压套3内装双层活动滤网10构成滤筒4。端壁20和滤筒4构成变螺距螺杆14对物料的压缩、挤碾、输送空间。滤筒4前端带调隙机构9,改滤筒调隙机构9由固定在滤筒4上的螺栓和固定在端壁20的螺栓座构成,结合调节滤筒4后端活动螺栓25可改变双层滤筒4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网孔24的大小。所述的清洁管线5围绕在所述的承压套3的外周面安装,其进水口设计在外壳12的壁上。打开出渣仓19后转动调隙螺栓18 的进退来调节堵板26与出口端面的间隙,此间隙大小决定螺杆出口的面积大小。经粉碎后的餐厨垃圾浆液充满进料斗I时,动力总成10转动变螺距螺杆14,螺杆 14与螺旋叶片7兼具有物料输送、挤压和刮渣的功能。前端螺旋叶片7间距大,具有输送和搅拌功能,后端螺旋叶片间距减小,开始对物料产生压力把大颗粒间的汁液压出滤筒4。螺旋叶片7和滤筒4间隙吻合,可以把滤筒4上的渣汁刮落回到螺距中,其中大颗粒物质可能被固定在螺杆14上的刀片27反复切割成小颗粒物质,起到破碎的效果。通过螺杆14的调隙螺栓18可对改压力进行调节,以达到机器的最佳性能。双层滤筒4两端设有间隙调节机构9,可根据物料的情况调节双层滤筒间的相对位置来调节网孔24的大小,也可在网孔被堵塞时调节网孔利用清洗管线清洗滤筒4。通过网孔24的汁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积水腔 17后可由出水管2收集。其中物料颗粒直径5mm以下能达到总物料重量的95%以上,能满足厌氧高效消化,而渣则被挤压后由螺杆后端输出进入出料仓19并收集于出渣管13填埋或作堆肥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机体外壳(12)内设有双层滤筒(4),所述双层滤筒(4)内设置有变螺距螺杆(14);所述变螺距螺杆(14)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变螺距螺杆(14)后部设有出渣口,变螺距螺杆(14)下面设有汁液收集口 ;所述变螺距螺杆(14)是直径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轴,固定刀片(27)螺旋固定在变螺距螺杆(14)上,固定刀片(27) 平面与变螺距螺杆(14)的中心线有一定夹角。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滤网网孔有规律地分布,双层滤筒(4)可相对转动而调节网孔的大小。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螺距螺杆(14)末端有调隙机构(9),可转动所述调隙机构(9)的螺栓而调节螺杆出口面积。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滤筒(4)上围绕有清洁管线(5 ),清洁管线(5 )的进水口设置在外壳上。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滤筒(4)外设置有承压套(3)。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套(3)的外表面装设有加强板(1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破碎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机体外壳(12)内设有双层滤筒(4),所述双层滤筒(4)内设置有变螺距螺杆(14);所述变螺距螺杆(14)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变螺距螺杆(14)后部设有出渣口,变螺距螺杆(14)下面设有汁液收集口;所述变螺距螺杆(14)是直径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轴,固定刀片(27)螺旋固定在变螺距螺杆(14)上,固定刀片(27)平面与变螺距螺杆(14)的中心线有一定夹角。经过本技术处理的物料颗粒直径5mm以下能达到总物料重量的95%以上,能满足厌氧高效消化,而渣则被挤压后由螺杆后端输出进入出料仓(19)并收集于出渣管(13)填埋或作堆肥处理。文档编号B09B3/00GK202356391SQ201120460208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治军, 邓华利, 邓国平 申请人: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军邓国平邓华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