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座椅折叠支架包括主支撑杆、上杆、下杆、椅座、扣勾、弹性元件、连杆及中轴,所述主支撑杆下端枢接于车身支架末端的两侧,所述上杆的下端与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枢接,上端与所述椅座前端枢接,所述下杆的中部与所述主支撑杆的中部枢接,上端与所述椅座后端枢接,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枢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车身支架枢接,所述扣勾固定于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椅座的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供中轴穿过且滑动的滑动槽,所述中轴两端自由穿过所述滑动槽并与所述扣勾扣合,所述弹性元件一端与所述椅座的端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中轴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存放空间,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折叠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可展开或收折,节省存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座椅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时尚、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时尚又环保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自行车、电动车也从一种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也是身体力 行的环保途径之一,而节省存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可折叠式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后体积小且重量轻,提着它上下楼、上下电梯、乘公交车和地铁出行等都十分方便,而且折叠车外观靓丽,做工精美,绝对是时尚一族的顶好装备。现有的可折叠的自行车或电动车,其折叠方式都较为简单,通常在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之间设置一折叠机构,通过折叠机构将前轮方向杆与车身支架进行折叠,这种方式在折叠后体积仍然较大,其原因在于整个折叠车没有进行高度折叠,特别是电动车的座椅,一般都为不可折叠的,而座椅占用的空间恰恰是最大的,因此折叠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生活空间及便捷的出行携带需求的日益增加,这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基于上述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能对折叠车的座椅进行展开或收折,节省存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座椅折叠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折叠车的座椅进行展开或收折,节省存放空间,方便携带的座椅折叠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折叠支架,对称安装于车身支架及座椅之间,包括主支撑杆、上杆、下杆、椅座、扣勾、弹性元件、连杆及中轴,所述主支撑杆的下端枢接于车身支架的后端的两侧,所述上杆的下端与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枢接,所述上杆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前端的两侧枢接,所述下杆的中部与所述主支撑杆的中部枢接,所述下杆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的两侧枢接,所述下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枢接,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车身支架的前端的两侧枢接,所述扣勾固定于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所述椅座的两侧的中部均开设有供中轴穿过且滑动的滑动槽,所述中轴两端自由穿过所述滑动槽,所述弹性元件呈拉伸的连接于所述中轴与所述椅座之间,展开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所述中轴与所述扣勾扣合,折叠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所述中轴从所述扣勾中脱离。较佳地,所述扣勾的上端的一侧向座椅的后方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中轴的端部扣合。由于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折叠时所述椅座转动带动所述中轴转动,所述开口可阻止所述中轴转动,从而起到锁定的作用。较佳地,所述座椅折叠支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中轴固定,另一端向外伸出。通过拉动所述手柄而带动所述中轴移动,使所述中轴脱离所述扣勾,从而方便地达到对所述椅座进行解锁的目的。较佳地,所述主支撑杆中部的一侧延伸出锁定部,所述锁定部的一侧边缘沿所述主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向下开设有凹陷,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折叠时,所述凹陷与所述中轴的端部扣合。通过在所述锁定部上设置凹陷,使所述凹陷与所述中轴扣合,从而使所述座椅支架折叠后锁定在该状态,防止座椅意外打开。具体地,与所述凹陷同侧的所述锁定部边缘设有斜面,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斜面可引导所述中轴与所述凹陷扣合。所述中轴随所述椅座下移时,由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使所述中轴不能到达所述凹陷,这时所述斜面可在所述中轴下移时迫使其沿斜面方面进入所述凹陷中,从而实现自动扣合锁定的目的。较佳地,所述弹性元件为拉伸弹簧。利用所述拉伸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可以使所述中轴复位实现锁定,结构简单,控制容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通过将所述上杆的下端及下杆的中部枢接于所述主支撑杆上,所述上杆及下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椅座的两端枢接,从而形成可转动的座椅,并且,在所述下杆的的下端枢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又与所述车身支架枢接,同时将所述主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车身支架枢接,从而使所述座椅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下杆及连杆而带动所述主支撑杆绕其枢接处转动,实现座椅折叠支架向下收折。而且通过在所述主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所述扣勾及在所述椅座的底部设置自由移动的中轴,利用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作用,使所述中轴与所述扣勾自动扣合,从而将整个座椅折叠支架在完全打开时达到锁定,防止在行车过程中座椅折叠支架意外收折而造成危险。整个座椅折叠支架收折后能为折叠车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出行携带极之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座椅折置支架的另一结构不意图。图3是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I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的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完全收折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座椅折叠支架100对称地安装于车身支架200及座椅300之间,包括主支撑杆I、上杆2、下杆3、椅座4、扣勾5、拉伸弹簧6、连杆7、手柄8及中轴9。所述主支撑杆I下端枢接于车身支架200末端的两侧,所述上杆2的下端与所述主支撑杆I的上端枢接,所述上杆2的上端与所述椅座4前端的两侧枢接。所述下杆3的中部与所述主支撑杆I的中部枢接,所述下杆3的上端与所述椅座4后端的两侧枢接,所述下杆3的下端与所述连杆7的上端枢接。所述连杆7的下端与所述车身支架200的前端的两侧枢接。所述扣勾5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支撑杆I的上端,所述扣勾5的上端的一侧向所述座椅300的后方开设有开口 51,所述椅座4的两侧中部均开设有供中轴9穿过且滑动的滑动槽41,所述中轴9两端自由穿过所述滑动槽41并与所述扣勾5的开口 51扣合,由于所述座椅折叠支架100折叠时所述椅座4转动带动所述中轴9转动,所述开口 51可阻止所述中轴9转动,从而起到锁定的作用。所述椅座4前、后两端的两侧通过前轴42及后轴43连接,所述拉伸弹簧6 —端与所述椅座4前端的前轴4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中轴9固定。所述手柄8 一端与所述中轴9固定,另一端向所述座椅300后方伸出。通过向后拉动所述手柄8而带动所述中轴9移动,使所述中轴9脱离所述扣勾5,从而可对所述椅座4进行解锁,使用非常方便。当然,所述扣勾5的开口 51也可向所述座椅300的前方开设,那么所述拉伸弹簧6的一端则与所述后轴43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中轴9固定。所述手柄8 一端与所述中轴9固定,另一端可向所述座椅300后方伸出也可向所述座椅300的前方伸出。当所述手柄8向后方伸出时,解锁时,则需要前向推动手柄8;当所述手柄8向前方伸出,解锁时,则需要向前拉动所述手柄8。如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主支撑杆I中部的一侧延伸出锁定部11,所述锁定部11的一侧边缘沿所述主支撑杆I的长度方向向下开设有凹陷11a,所述座椅折叠支架100折叠时,所述凹陷Ila与所述中轴9的端部扣合。更具体地,与所述凹陷Ila同侧的所述锁定部11的边缘设有斜面11b,所述座椅折叠支架100折叠过程中,所述斜面Ilb可引导所述中轴9与所述凹陷Ila扣合。所述中轴9随所述椅座4下移时,由于所述拉伸弹簧6的弹性作用使所述中轴9不能到达所述凹陷11a,这时所述斜面Ilb可在所述中轴9下移时迫使其沿斜面Ilb方面进入所述凹陷Ila中,从而实现自动扣合锁定的目的。结合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座椅300固定于所述椅座4的上表面,所述座椅折叠支架100完全打开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
申请(专利权)人:武济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