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917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夹持所述线缆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部及从夹持部后端向两侧延伸的抵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固持件以实现小型化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壳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及其它小型设备向紧凑化和小型化的发展,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简单、小型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防止电磁干扰、稳定传输信号的要求没有降低。2010年3月2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430236Y号所示,其揭示了一种具有遮蔽壳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包围于绝缘本体前端外的遮蔽件、安装于遮蔽件前方的前盖,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包覆金属壳体的盖体,所述金属壳体后端延伸出后端壳体结构,起屏蔽作用,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抗电磁干扰效果。然而后端壳体集成在金属壳上,为外露型,在盖体中占有一定空间。如此设计可以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抗电磁干扰效果,但不利于线缆连接器组件更加小型化的要求。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固持件结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能够有效减小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夹持所述线缆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部及从夹持部后端向两侧延伸的抵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位于壳体内部的固持件,来提高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抗电磁干扰效果,有效减小空间,实现小型化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图5是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组装图。图6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部分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I、螺母2、电路板3、固持件4、线缆5、包围于电路板3和部分绝缘本体I及线缆前端外的金属壳体6及包围在上述元件外的绝缘盖体7,其中所述盖体7包括沿与对接方向垂直的方向组装的上、下盖71、72。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为符合D-SUB标准的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连接器I包括绝缘本体(未标示)、若干端子12及遮蔽壳体(未标示),端子12的尾部向上弯折突露于绝缘本体上方且焊接于电路板3上。线缆5外成型有应力释放部,所述应力释放部具有位于前端的正方形基部51及由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52。所述线缆5还包括编织层(未图示)和若干导线(未图示)。固持件4包括 夹持线缆5的编织层的V形夹持部41及从夹持部41后侧向两侧延伸的抵持部42,夹持部41由左右两个夹持片410组成,两夹持片410咬合后成圆形,抵持部42由左右两个抵持片420组成。壳体6包括上壳体61及与上壳体61相配合的下壳体62,且上、下壳体61、6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上壳体61包括第一基础部610及第一基础部610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侧壁613。下壳体62包括第二基础部620及自第二基础部620的两侧向上弯折的第二侧壁623,该第二侧壁623分别与上壳体61的对应第一侧壁613相配合。所述第二基础部620前端向上弯折形成前壁621,该前壁621上开设有左右两个安装螺母2的定位孔6211及中央的框口 6212,其中央的框口 6212与连接器前端外框14形状大致相同。自第二基础部620最后端的上弯折形成与对接方向垂直的后壁625,该后壁625上开设有圆形安装孔6251。盖体7由绝缘材料制成,上、下盖71、72的形状及结构大致相同,其后端均设有支撑部723及自后端面向前凹进的收容槽724,所述收容槽724具有后端面7230,支撑部723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支撑线缆5的弧形缺口 725。请参照图4至图6,组装时,连接器I安装于下壳体62上,其前端外框14穿过前壁621的中央框口 6212,前端面13抵持于前壁621,前壁621上的定位孔621与连接器I上的螺孔15沿对接方向对齐,以使所述螺母2从前往后穿过前壁621的定位孔6211及连接器I上的螺孔15内并将其相互固定。连接器上的端子12的尾部向上弯折突露于绝缘本体上方且焊接于电路板3的前部。线缆5自后向前穿过圆形安装孔6251,固持件4的夹持部41环套在线缆5的编织层上,两夹持片410的自由末端向着彼此靠拢并夹持住线缆5的编织层,同时线缆5的导线前端焊接于电路板3的后部,随着夹持片410的合拢,夹持片410呈圆形,固持件4的抵持部42的两个抵持片420向上弯折,直至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抵持片420的后表面平行且抵持于下壳62的后壁625的内表面6250,两抵持片420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于内表面6250上。接着上壳体61向下组装于下壳体62,上壳体61两侧的第一侧壁613分别与下壳体62两侧对应的第二侧壁623相配合以将彼此组装在一起。上壳体61的第一基础部610位于电路板3之上,如此,对连接器I后端及电性连接处形成包裹以降低电磁干扰。接着将盖体7组装于上述元件外,其中线缆5的基部51放置于下盖72的收容槽724内且抵接于收容槽723的后端面7230以防止线缆向后移动,线缆5后端的延伸部52延伸穿过弧形缺口 725,再将上盖71自上至下组装于下盖72上,且上盖71的支撑部723与下盖72的支撑部723相配合以将线缆5夹持。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连接器、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线缆及包围于电路板外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具有夹持所述线缆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部及从所述夹持部后端向两侧延伸的抵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后壁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穿过电路板并焊接于电路板上。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由左右两个夹持片组成,所述抵持部由从所述夹持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两个抵持片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片夹持在线缆外,合拢后,夹持片呈圆形,所述抵持部平行于所述内表面且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到所述内表面。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下壳体,所述固持件至少焊接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之一。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均设有后壁,所述后壁均设有圆形安装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有第二基础部及从第二基础部前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前壁,所述前壁上设有中央框口和两个定位孔。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具有位于前端的基部及从基部向后延伸的延伸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园元吴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