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4854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包括一阀杆轴、一设于该阀杆轴一端的线圈侧阀塞、一设于该阀杆轴一端的回位侧阀塞,及数个套设于该阀杆轴上的中阀环。所述中阀环设于该线圈侧阀塞与回位侧阀塞间,每一中阀环包括一环设该阀杆轴的环绕壁、一设于该环绕壁一端且由该环绕壁向外延伸的第一夹持部,及一与该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且由该环绕壁向外延伸的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环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供一防漏件设置的容置槽,通过所述中阀环是套设于该阀杆轴上所以能够配合不同长度的阀杆轴组成不同态样的阀杆,提高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杆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为现有一般的电磁阀1,包括一具有数个阀口 111的阀体11、一穿设入该阀体11并能相对该阀体11在两位置间移动的阀杆12、一设于该阀体11 一侧并抵靠该阀杆 12 一端的磁感模组13,及一盖设于该阀体11另一侧并连接该阀杆12的 盖板14,该阀杆12 上设置有数个0形环15,而该磁感模组13具有一推抵一活塞133的可动铁131,及一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并环绕该可动铁131的线圈132。让该线圈132通电产生磁场,吸引该可动铁131远离该活塞133,而该活塞133受一气压源驱动进而推动该阀杆12,而当电源关闭使磁场消失,设于该盖板14与阀杆12间的一弹簧16推动该阀杆12复位,因此通过电磁阀I的通电或不通电能够让该阀体11与阀杆 12的相对位置变化,使得该阀体11上的阀口 111连通态样改变,进而达到控制设于所述阀口 111上管线(图未示)的接通形态的效果。上述弹簧16也能够改以一气压源配合另一活塞(图未示)驱使该阀杆12复位,在使用上有同样的功效。但上述的电磁阀I中的阀杆12为一体成形,因此每种不同电磁阀I的阀杆12都需使用各别的模具制造、加工,导致实用性不佳,制造成本高,另外,为了密封效果,在该阀杆12上设有数个0型环15,然而,在该阀杆12中间的0型环15需要套设长距离才能达到定位,同时所述0型环15与阀杆12间的间隙也不适合太大,以免密封性不好,所以在安装上,要使所述0型环15欲安装于一体成型的阀杆12并穿入长距离的困难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安装容易的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本技术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包含一个阀杆轴、一个设于该阀杆轴一端的线圈侧阀塞、一个设于该阀杆轴一端的回位侧阀塞、数个套设于该阀杆轴上的中阀环,及数个分别套设于所述中阀环的防漏件。所述中阀环设于该线圈侧阀塞与回位侧阀塞间,每一个中阀环包括一个环设该阀杆轴的环绕壁、一个设于该环绕壁一端且由该环绕壁向外延伸的第一夹持部,及一个与该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且由该环绕壁向外延伸的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环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置槽,所述防漏件是分别套设于所述中阀环的容置槽上。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于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其中该线圈侧阀塞包括一个环设该阀杆轴的周壁、一个设于该周壁上并抵靠该阀杆轴一端的端部,及一个由该周壁向外延伸并与该端部间隔设置的延伸部,该回位侧阀塞包括一个环设该阀杆轴的周壁、一个设于该周壁上并抵靠该阀杆轴一端的端部,及一个由该周壁向外延伸并与该端部间隔设置的延伸部,而该回位侧阀塞的端部的外径是大于该线圈侧阀塞的端部的外径。较佳地,前述的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其中所述防漏件是0型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中阀环是套设于该阀杆轴上,所以能够配合不同长度的阀杆轴组成不同态样的阀杆,提高实用性,且所述防漏件能够预先套设于所述中阀环的容置槽上后,再由该中阀环组成阀杆,因此能够简化所述防漏件安装的困难度。附图说明图I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现有的一电磁阀;图2是一前视图,说明本技术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的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剖面图,辅助说明图2 ;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与一阀体结合的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与图3,为本技术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2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阀杆轴3、一设于该阀杆轴3 —端的线圈侧阀塞4、一设于该阀杆轴3 —端的回位侧阀塞5、数个套设于该阀杆轴3上的中阀环6,及数个分别套设于所述中阀环6的防漏件7。该线圈侧阀塞4包括一环设该阀杆轴3的周壁41、一设于该周壁41上并抵靠该阀杆轴3—端的端部42,及一由该周壁41向外延伸并与该端部42间隔设置的延伸部43。该回位侧阀塞5包括一环设该阀杆轴3的周壁51、一设于该周壁51上并抵靠该阀杆轴3 —端的端部52,及一由该周壁51向外延伸并与该端部52间隔设置的延伸部53,而该回位侧阀塞5的端部52的外径是大于该线圈侧阀塞4的端部42的外径。所述中阀环6设于该线圈侧阀塞4与回位侧阀塞5间,每一中阀环6包括一环设该阀杆轴3的环绕壁61、一设于该环绕壁61 —端且由该环绕壁61向外延伸的第一夹持部 62,及一与该第一夹持部62间隔设置且由该环绕壁61向外延伸的第二夹持部63,该第一夹持部62、第二夹持部63与环绕壁61相配合界定出一容置槽64,所述防漏件7是分别套设于所述中阀环6的容置槽64上、该回位侧阀塞5的端部52与延伸部53间、该线圈侧阀塞 4的端部42与延伸部43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漏件7是0型环。组装上,由于每一中阀环6的容置槽64均相邻该环绕壁61的一端,因此所述防漏件7不需移动长距离就能够预先容易地套入该容置槽64,接着,根据需求备制不同长度的阀杆轴3,并将该线圈侧阀塞4套设于该阀杆轴3的一端,再依序套设数个已安装所述防漏件7的中阀环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阀环6是头尾相接且呈对称态样的接法,但根据流道的设计也能够呈不同的接法,不以图面所示为限,最后再将该回位侧阀塞5套设于该阀杆轴3的另一端,并将该防漏件7套入该回位侧阀塞5的端部52与延伸部53间、该线圈侧阀塞4的端部42与延伸部43间,完成组合式阀杆2的组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阀环6、线圈侧阀塞4、回位侧阀塞5三者与阀杆轴3间均是以紧配合的方式相套接,因此不需有额外的锁固件进行定位、固定。参阅图4,如此就能将该组合式阀杆2穿设入一电磁阀8的一阀体81内,并通过气压施加于该组合式阀杆2的两端,并以电流控制该电磁阀8的一可动铁82使该组合式阀杆2受气压关系而在两位置间移动,借此达到切换该阀体81内流道的方向,由于此作动原理为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容易理解,因此在不再赘述,需要说的是该回位侧阀塞5的端部52的外径是大于该线圈侧阀塞4的端部42的外径,因而能够直接做为活塞使用,让气压直接施力于该回位侧阀塞5的端部52,就能推动该组合式阀杆2,使该组合式阀杆2复位,不需额外多设置活塞。因此,上述组合式阀杆2通过所述中阀环6能依不同长度的阀杆轴3组成不同态样,减少开设模具的数量与成本,同时也提高实用性,且所述防漏件7不需再由再慢慢 移动至安装位置,能够预先套设于所述中阀环6的容置槽64上后,再随着所述中阀环6安装而就设置完成,降低所述防漏件7安装的困难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2,通过所述中阀环6是套设于该阀杆轴3上,所以能够配合不同长度的阀杆轴3组成不同态样的阀杆,实用性高,且所述防漏件7 能够预先套设于所述中阀环6的容置槽64上后,再由该中阀环6组成阀杆,因此能够简化所述防漏件7安装的步骤。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其特征在于,该电磁阀的组合式阀杆包括一个阀杆轴、一个设于该阀杆轴的一端的线圈侧阀塞、一个设于该阀杆轴的另一端的回位侧阀塞、数个套设于该阀杆轴上的中阀环,及数个分别套设于所述中阀环的防漏件,所述中阀环设于该线圈侧阀塞与回位侧阀塞间,每一个中阀环包括一个环设该阀杆轴的环绕壁、一个设于该环绕壁一端且由该环绕壁向外延伸的第一夹持部,及一个与该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且由该环绕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新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